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格計劃」:明年年中首顆技術驗證星升空,2023年完成24顆微小衛星發射

「天格計劃」:明年年中首顆技術驗證星升空,2023年完成24顆微小衛星發射

2017年9月19日上午,微小衛星太空實驗服務商天儀研究院、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在京聯合舉行 「天格計劃」新聞發布會。

據了解「天格計劃」是由清華大學發起,主要負責科學載荷的研製;天儀研究院擔任工程任務總體,主要負責微小衛星平台的研製與發射運維服務。

「天格計劃」預計在約600公里的不同軌道發射24顆微小衛星組成星座實現空間分散式引力波暴電磁對應體探測網,亦伽馬射線暴探測網。

天儀研究院CEO楊峰表示「天格計劃」計劃在2018~2023年內發射24顆空間伽馬射線暴探測微小衛星。以天儀研究院為工程任務總體,清華大學為科學任務總體,為伽馬射線暴探測的技術核心,聯合國內外高校相關院系共同研製、開發伽馬射線暴探測微小衛星;天儀研究院將為高校研製、開發標準6U立方星平台,協調運載發射,提供衛星後期的測控、數據接收等,衛星發射後,參與單位、機構將共享探測數據、資源。

同時,天儀研究院也將積極聯繫國內外其他領域的科研機構,以伽馬射線暴探測為主體、搭載其他空間探測、應用載荷;通過天儀研究院在商業航天領域的影響力,積極引入國內外投資機構參與到該計劃中。

「天格計劃」首顆技術驗證星將於2017年底完成研製工作;計劃在2018年年中,搭載快舟十一火箭,完成衛星發射入軌。

在物理學上,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時空波動,如同石頭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一樣,引力波被視為宇宙中的「時空漣漪」。通常引力波的產生非常困難,地球圍繞太陽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前進,發出的引力波功率僅為200瓦。

宇宙中大質量天體的加速、碰撞和合併等事件才可以形成強大的引力波,但能產生這種較強引力波的波源距離地球都十分遙遠,傳播到地球時變得非常微弱。

因而引力波探測一直是天文學、物理學領域最前沿的技術,對人類探索宇宙起源和發展,認知自我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人類持續近百年的努力,在2017年2月LIGO首次實現對引力波的探測,開創了引力波天文學新時代,亟需把引力波與傳統電磁波天文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天格計劃」的目標是探測引力波暴在伽馬射線波段的電磁對應體,對理解極端條件下的天體物理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引力波暴電磁對應體是伴隨引力波暴發產生的電磁輻射,根據理論預言,中子星並和引力波暴事件具有電磁對應體。

LIGO對此種引力波暴事件具有一定的探測能力,並且會隨著LIGO的升級逐漸加強。其電磁對應體在伽馬射線波段的存在形式可能就是短伽馬射線暴。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及天體物理中心馮驊教授表示,與LIGO事件成協的伽馬射線短暴具有明亮、稀有等特點,可以利用立方星平台搭載先進閃爍體探測器實現探測,通過衛星組網逐步實現全天覆蓋,利用信號的時間延遲進行有效定位。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了初步的科學論證設計報告,成功研製了實驗室測試系統,其科學意義和可行性得到了相關領域專家的認可。

「天格計劃」將最前沿的科學技術與商業航天深度結合,是清華大學在伽馬射線暴探測領域的技術驗證和理論實踐,也將是天儀研究院在商業航天與科研領域深度融合的一次超越性探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衛星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O3b第二代衛星星座即將開始建造,旨在實現每秒太比特傳輸
成本大縮水 美借民企開發太空甩開中國?
印尼衛星故障影響銀行電台等運作 全面恢復或需兩周
亞馬遜推共享充電機器人,可自主導航定位
俄羅斯「燈塔衛星」Mayak進入軌道,反射陽光亮度僅次於月球

TAG:衛星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