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筆引援流產暴露不足,申花不該被上港崛起左右自身方向!

4筆引援流產暴露不足,申花不該被上港崛起左右自身方向!

記者賈岩峰報道

經歷了五連敗之後,上海申花終於在9月19日與山東魯能的補賽中艱難拿到了1分,算是止住了近期的頹勢。賽前申花球迷發起前24分鐘靜默也真實上演,從賽後球迷的反饋來看,儘管在魯能身上沒能拿到3分,但是球隊打魯能的鬥志和競技狀態還算讓人滿意。

這場平局也讓各種風波沒有進一步升級。申花董事長吳曉暉接受媒體採訪也談到了給新帥吳金貴的三個指標,首先就是一定要帶球隊在聯賽保級,第二個是進足協杯決賽,第三個是爭取足協杯奪冠。

看似平實,卻很糾結,申花一方面在聯賽里掙扎著保級,一方面又要力爭在足協杯進決賽奪冠,聽起來有些分裂,事實上現在的申花情況,確實就是有些分裂的:

一方面在成績上有著比天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人員配置上卻搖擺在中游實力區間;一方面在不斷高喊著申花精神,但另一方面卻缺乏對申花精神真正統一的解讀。前怕狼後怕虎的顧慮很多,時刻擔心因為場上成績不好場外又生事端。

在接手申花的第四個年頭,綠地遭遇了最困惑的危局,保級或者爭奪足協杯冠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矛盾,接下來申花要面對的,是如何在認清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模式和思路。

申花從最初成立時期的土豪人才濟濟,到朱駿時期把所有的人都賣空了,到了2013年綠地接手之前,申花高層甚至要靠借高利貸才能給球員發工資,讓球員完成整個賽季的比賽保證球隊不降級,如果不是朱駿謀求把球隊外遷,恐怕上海市政府也不會讓綠地接手。

綠地倉促接手之後,很多人都歡呼,申花的苦日子總算到頭了,申花有錢了,申花的豪門夢可以重新做起來了,亞冠賽場上將重現我們申花的風采了。綠地集團的出現撩動了申花球迷多年蠢蠢欲動的心,但是綠地因為不熟悉足球大環境,所以並沒有那麼快就給出一個特別宏大的目標,只是以三年為階段,在穩步前行。

綠地是在2014年1月30日正式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宣布入主申花。綠地董事長張玉良曾表示:「我特別學習了許家印對恆大足球的管理。如今,申花足球的處境不是很好,我們願意為滿足社會的需要去發展足球產業,但需要看下一步。」

張玉良董事長這番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中超那麼多球隊他只是單獨提到了恆大,於是很多人都開始期待,申花是不是要走恆大的模式,接下來也是「砸砸砸」和「買買買」模式呢?

張玉良董事長說的重點是滿足社會的需要去發展足球產業,但需要看下一步。下一步怎麼走,他並沒有提出具體的模式,但是綠地集團卻提出了三年發展目標:「第一年力求保級,第二年力求中游,第三年力求進亞冠。」

這個賽季被大家聲討最多的,就是申花的高層,大家普遍認為本賽季申花的問題出在了管理上,無論是內外援和主教練的引進,全部都是失敗的。

但在此之前,過去的三個賽季里,申花董事長吳曉暉和常務副總周軍,已經完成了綠地集團給他們的任務:綠地2014年接手後是第9名,2015年是第6名,2016年是第4名。

其實綠地集團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接手時是個什麼水平的球隊,但是高層能夠帶領球隊在短短三年內重返亞冠賽場,在綠地集團看來,至少2014-2016賽季,申花現有管理層交出的答卷還是可以的。

而且完成這些目標,還是建立在,最近的三年,上港強勢崛起、華夏權健等頗副實力的俱樂部強勢沖超的前提下,就更顯得不易。

但是未來如何,目前就不好判定,董事長吳曉暉表示,如果有能力更強也願意來管理申花的,他不介意讓賢。綠地集團最終如何評判申花管理層本賽季的「功過是非」,那就要看未來人事變動才知道了。

第一個三年計劃完成了,接下來的三年,綠地還有計劃,就是要儘可能更多的拿到亞冠資格,擴大球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可是這新三年的第一年剛剛開始,目標就折戟了……

在這個目標折戟的背後,根本的問題還在於申花幾個賽季以來一直在努力構建的國內球員的班底並不如人意,國內球員資源有限,而在這些球員的爭奪過程中,申花並沒有優勢。

中超球隊,要麼爭奪前四包括爭冠和爭亞冠兩大軍團;要麼就腳踏實地力求保級。所謂的第三種瀟洒無欲無求的球隊極少,今年看來也就只有廣州富力;從聯賽第8名恆豐智誠到延邊富德,除了申花和蘇寧屬於不情願跌落之外,其餘賽季初的基本目標都是保級。

今年恆大和上港一騎絕塵;但權健、華夏、魯能、國安、申花、蘇寧這幾支球隊的賽季初目標都是爭奪亞冠名額,六支球隊爭奪剩餘的兩個亞冠名額。如果想在這種超難度廝殺中勝出,沒點過人的投入和超強的管理水平,是很難做到的。

那麼申花的定位符合他這種成績的需求嗎?看似綠地有三年的成績追求,但是僅僅以成績為追求,其實並不能夠真正給球隊一個穩定的發展,因為一切僅僅以追求成績去打造球隊,就很難做到培養人,只能更多依靠外援,如果過度依賴外援,一旦政策和人員有變,球隊成績就要受到重大影響。

但是搞俱樂部又不能沒有追求,你不在成績上有追求,球迷也不答應。但問題真正的關鍵是,你的目標和定位,其實最根本的是應該跟你的投入相匹配的。

從申花的球隊實力和投入水準來看,其實他們給予自己的定位偏高。因為現在中超的趨勢是,你學恆大,想做恆大,是不可能的。想要學恆大最最基本的一個要素就是錢和本土球員的資源,但如果說外援還可以爭奪和購買,本土球員爭奪上,申花確實沒有優勢。

申花其實不是沒有試過學恆大,但現實卻讓他們做不到。很多人都批評如今的上海申花引援定位不高,尤其是今年的青島三傑更是廣受詬病。但事實上是,今年申花曾經對四個球員動過心:

第一,長春亞泰的裴帥,申花早就啟動過談判,但是申花能夠給出的價錢,跟權健能夠答應的條件,相去甚遠。就別說轉會費多少了,畢竟現在官方爆出來的就是2000萬,試問這個錢哪個球隊出不起,但是最終為何裴帥去了權健沒去別家?除了轉會費,還有工資待遇很關鍵。

第二是王永珀,申花曾經用大約8000萬左右的預算想要引進王永珀,但是權健給了1.2億,那時候足協還沒出限制轉會費的制度,可能很多人說,你綠地就差那4000萬嗎?但是你要知道球員也有選擇權,你1.2億到申花後,球隊對你的期待和要求,和你去權健後球隊對你的要求,能一樣嗎?申花這個平台沒有優勢。

然後是尹鴻博,轉會費1億可能申花出得起,但出於對球員個人隱私的保護,待遇方面不方便披露具體數字,但是這肯定是中超任何一家球隊都給不出的,注意,不是給不起,是給不出,因為都有自己的工資結構平衡。

第四是柯釗,柯釗是中甲球員,但是柯釗踢過中超,而且是自由身,但是最終柯釗也沒有選擇申花,而是去了河南建業。這裡面不存轉會費高低,也不存在工資給不給得起,申花給出的工資不會比河南建業低,但還是沒能引來該球員。

之所以引進柯釗失敗,是因為來申花,隊內能夠給予的機會和包容,球迷的理解,以及主教練的吸引力,都不如當時的河南建業。賈秀全當時是最願意給年輕球員機會而且不怕年輕人犯錯的,這些申花都做不到。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申花能夠買到這四個球員的全部或者部分,球迷的憤怒會少很多,但是這幾個球員的轉會費加上五年的個人工資,至少要5個億打底。5個億綠地也出得起,但還有一個問題是,申花國內球員的最高年薪就定在500萬,這些球員進來,意味著申花要徹底打破過去的工資平衡。

申花在國內市場引援的弱勢,歸根到底有幾個原因:第一,申花的引援資金雖然不低,但是如果真跟中超幾個新貴較真來的話,確實沒那麼豐厚,砸不過人家,事實上綠地的企業性質和他們對於足球行業經營的理解,也讓他們不願意這麼砸。

第二,即便在轉會費上能硬著頭皮砸,在工資待遇上也吸引不來球員。申花的頂薪是在500萬左右,新貴球隊基本都是1000萬打底,然後還會附帶著千萬級別的簽字費和各種豪華跑車或者住宅,申花僅僅憑藉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名頭,吸引外援時會有一點優勢,但是對內援不太起作用。

第三,就是申花的平台,因為申花算是一個傳統的豪門,無論是球隊球員的眼界,還是球迷的口味和標準,都比較高。球員轉會到一個升班馬可能是去做隊內的老大,轉會到一個中下游球隊是做絕對主力,但是到了申花,別說工資低一些,就是同樣的工資,在申花踢球的壓力和在升班馬踢球的壓力也是不同的。

所以,基於這幾方面,申花在近幾年的轉會市場上,很難買到國字型大小一線球星,並不是不想買,而是自身實力和平台吸引力都不夠的原因交織在裡面。

那麼做不了恆大,其實就意味著,你跟上港、跟權健、華夏走得肯定都不是一條路。申花還可以考慮的,是學習一些有自己特點的俱樂部,找到屬於自己的模式,2017賽季,兩支球隊在中超引發熱捧,第一是出售不少國腳或者准國腳、以鍛煉新人為主的魯能俱樂部,第二是以漂亮足球為追求的富力俱樂部。

申花能學習魯能嗎?申花缺什麼,缺人。魯能最不缺什麼,魯能最不缺人。魯能賣了那麼多主力,現在還能組成兩套陣容打中超,申花似乎是學不了魯能,但買不來一線球星,就是申花蹉跎下去的理由嗎?

申花四年引進了20名球員,這20名球員中,李健濱、秦升、李帥、李運秋、畢津浩、孫世林、呂征、張璐、王贇,都還算是可以用的球員,王贇是因為今年受到U23政策的限制,不然他應該在申花也會有一席之地,因此有接近一半的可用球員。

今年在球迷之中引起最大的憤怒的青島三傑,則是在上賽季中期,申花認為自己差不多鎖定了亞冠目標時,提前做的準備,如果說要是買到了前面提到的王永珀、裴帥、尹鴻博和柯釗中的幾個人,或許也不會有這三人了。但是如果不早作準備,到時候真的雙線作戰要輪換,沒人就麻煩了,這才決定買來當做替補使用。

但目前看來,買來的這幾個球員,並沒有在球隊發揮重要的作用,這才是引起球迷詬病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在買不來好的本土球員的前提下,培養人就變得非常重要。上海申花本身有一批年輕球員,他們買過上海幸運星,裡面有95-96年非常出色的一批球員,李曉明就是其中的代表,還獲得過中超最佳新人。河南建業敢用,而且已經給磨練了一個賽季,但是上海申花卻沒有繼續使用他。

所以,未來申花應該拓寬自己的思路,引援引不來,就應該加大內部挖潛力度和深度。所以說,申花無法照搬魯能模式,但培養新人的路還是要堅持的。

記者也跟申花高層探討過富力模式,共識是,與申花相比,富力某個方面更像上港,他們歷史短,也沒有各種複雜基因,富力老闆追求的是培養新人和漂亮足球。

為此,廣州富力跟斯托伊科維奇簽了5年工作合同,富力可沒把目標定在什麼必須進亞冠上,能進去最好,不能進的話,希望斯托伊科維奇能夠把球隊戰術體系打造得很穩定,能夠培養出一些年輕球員,富力要走的路就是不把亞冠作為絕對考核的指標,他們追求的是戰術體系和球隊建設的穩定。

如果申花走富力這條路,找個把戰術體系打造清楚的教練,帶上兩三年,一旦成績出現波動,綠地集團和申花球迷會同意嗎?這個主意誰來定呢?這個決心誰來下呢?肯定是綠地。

申花的董事長吳曉暉在接受採訪時說:「由於我們是比較依靠外援來打造戰術體系的,因此一旦減少一個外援,對於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

這話說得沒錯,申花就是這種靠外援浮在高位,靠外援為核心體系拿到好成績的球隊,所以在今年外援新政和特維斯狀態不好的情況下,球隊成績出現了不小的起伏。而申花這種主教練走馬燈似的換,一個教練一個思路,又怎麼能夠打造出一個穩定的戰術體系?

所以,未來申花首先應該看清楚今年出現問題的實質,就是因為你的大廈地基不牢,沒有改變前些年申花存在的根本問題——中方核心球員短缺,因此,未來必須有一個更明確的定位。

這種定位也許不是一定要成為某一個球隊的模板,但是最起碼的是應該追求穩定,在穩定基礎上再盡量追求好成績。而不是把追求成績放在首位,那樣會非常急功近利,可能短期突擊有個好成績,但是於長遠發展並不利。結合目前中超外部環境和政策,大力培養年輕球員才是正路。

無論你尋找什麼風格什麼國籍的教練帶隊,起碼這個教練的履歷應該是過去長期在一支球隊穩定的執教過,有自己明確的戰術理念和風格,幫申花建立起一個成熟的戰術風格和體系,只有球隊穩定了,成績和一切榮譽才會慢慢隨之而來。

1比6在德比戰中敗北後,憤怒的申花球迷要求前去謝場的申花隊員脫下申花球衣,認為他們不配代表申花隊。第二天曹贇定寫了一封道歉信,懇請申花球迷的原諒,懇請球迷不要離去。

1比6慘敗,場上沒有人不儘力,只是因為陣容殘缺不全,實力上本身也有差距輸掉了比賽,比分確實不光彩——但就這樣就被要求脫下球衣,申花球員心裡憋屈。

申花歷史上有些球員因為犯了重大歷史錯誤進了監獄,但是他們依然還是申花球迷心目中的英雄,也從來沒有人公開要求他們脫掉球衣,球迷以這樣的心態對待現在的申花隊,這是一種怎樣複雜的情感呢?

有些事情諱莫如深,可不得不說,上港的迅速崛起,客觀上也讓申花俱樂部、球員甚至球迷們亂了陣腳。

無論是申花球員,還是申花球迷,亦或是申花高層,最初沒有把上海東亞這個毛頭小子放在眼裡,到感覺上港勉強跟自己平起平坐,到現在被上港趕超,這種心裡落差,可能只有這幾年真正去現場支持過申花的球迷才能體會到。

在跟上港的競爭中,被申花球迷看成是唯一能夠代表上海足球的老字號一直在落敗,他們內心無法接受,所以這種怒火會加倍發泄到申花身上,而申花俱樂部,為了追趕上港,這幾年也是使出渾身解數。

申花在與上港的競爭中不佔優勢,是歷史原因,也可以說是先天不足。原因很簡單,上港有兩大優勢而申花沒有:第一是完整的陣容和戰術體系,球隊硬實力;第二是巨大的資金支持。

上港集團接手的是一支背景相對簡單、主力陣容完整的隊伍,只要增強外援實力,就可以讓成績迅速提升;綠地接手的申花已經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空殼子,與其說留給綠地的是金字招牌,不如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

因為上港是新軍,沒有前面成績的參照,拿到什麼成績都是突破,而申花因為被看成是傳統豪門,申花是上海灘最早的職業足球俱樂部,有更多的球迷群體和期待,所以拿到更多的成績和榮耀是必須做到的事情。

上港這幾年的發展路線非常簡單,買孔卡和埃爾克森、請來埃里克森調試了一下,還不夠的話,繼續買人,從吉安換成浩克足夠重磅,而金州榮也換成了艾哈邁多夫,奧斯卡的到來和博阿斯掌舵相匹配——如此大手筆,不僅申花,就算是華夏和權健等新晉豪門也追趕不上。

雖然上港和申花都在國內球員引進上沒有太多收穫,但由徐根寶打造的崇明島一代在中國足壇目前算是最好的一批人,這是因為多重歷史原因賣掉不少核心球員的申花無法企及的。

申花無法學恆大,但身邊就有學恆大學的最徹底的對家上港,這幾年以來申花和上港之間的上海灘老大之爭,讓申花方面也耗盡了心力,飽受困擾,包括特維斯的引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受到對家引援攻勢的干擾做出的選擇,引進特維斯這種級別的外援,表面看滿足了申花球迷對大牌球星的期待,但是否真正好用、能不能真正幫助球隊,則是問題。

因此,2018年的申花,如何立足自身、把所有的追求建立在自我成長身上,不被對手的策略和路線左右,才是根本。申花高層必須學會幫自己幫球員卸下包袱和顧慮,該管的必須管,該放的必須放。球迷們也不妨思考,在球隊困難時,什麼樣的支持方式才能幫助申花度過難關。

編輯 把球給我我要回家

--------------------------------------------------------------

本微信刊載的所有內容,版權均為足球報所有,未經授權許可,其他媒體不得轉載。如需轉載或改編,請聯繫足球報新媒體事業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足球報 的精彩文章:

揭秘曼薩諾續約最大分歧,想找人「帶兩年」真就這麼難?
聯賽統治力下降?今晚里皮倚重的還得是他們!
閔俊麟:年輕人不該有所保留,回不回富力不由我做主
從降級最熱選到提前2個月保級,曼薩諾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聯賽杯次輪-阿斯頓維拉4-1維岡競技

TAG:足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