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熔爐|人之初,性本惡

熔爐|人之初,性本惡

2011年,一部名叫熔爐的電影在韓國上映,這部被列為「19禁」的影片,觀影人數突破了五百萬,打破了同年「19禁電影最賣座記錄。」

熔爐|人之初,性本惡

就是一部如此壓抑的片子,我看完以後久久都緩不出來。一直以來我都對這種現實主義類型的電影有種抗拒,它比恐怖片還要可怕百倍。而最讓人感到恐懼與無力感的就是那句:「根據真實案件改編。」

這部影片的原型故事更加陰冷、黑暗,為孩子們維權的老師、律師在這條路上付出了生命,卻換不回公平的審判。直至2011年這部電影上映,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韓國民眾聯名要求重啟調查,正義才得以浮出水面。不僅如此,在電影上映的第36天後,韓國國會便以壓倒性的表決通過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和《社會福祉事業法》,又名「熔爐法」。

《熔爐》因此也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電影。

熔爐|人之初,性本惡

一部優秀的電影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呢?《熔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不得不提的還有這部電影的男主人公孔劉,韓國女作家孔泳枝將這起事件連載出書後,服兵役期間的孔劉偶然讀到這本書並受到觸動,兵役結束,他聯繫了本片的導演,並與自己的經紀公司籌錢申請翻拍事宜,作為一個演員,儼然他認為自己的責任並不只是局限在演好戲就可以了。

本片並沒有多麼悲愴的配樂,卻無時無刻不讓人感覺悲哀。壞人的行為固然讓人憤恨,但影片中最令我失望的是:教書育人的老師、保護殘障人士的福利院、象徵正義的警察、代表公平的法官,這些維護社會美好的人、機構反而是惡行的實施與縱容者。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在無形中,似乎默認了這些金錢、權利擁有者所制定的規則。看到法官鎚子落下後壞人們揚起驕傲的嘴臉,我在屏幕前氣到想砸牆:他們到底為什麼這麼壞?

熔爐|人之初,性本惡

俗語說:「人之初、性本善」,所以當人性偏離軌道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想把它歸於為是社會的摧殘。然而人們對自我的認知總是偏於美化和理想化的,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偏向於:「人之初,性本惡」這個說法,就例如影片中的那些老師、法官們,他們都接受了高級的教育,有著正面的經歷,那為什麼會做出這麼骯髒的事情?

大概就是在金錢、權利的衡量下沒有控制住心中的惡。

而本片男主的設定就放佛是迷霧中的一個光點,在孤立無援、黑白顛倒的大環境下最難做的就是控制住自己那顆隨波逐流的心,在校長室門口他也曾駐足猶豫,還好,他選擇的是正義。

影片結尾處說:」冬天之所以寒冷,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周圍人的溫暖是多麼可貴。」本片唯一的慶幸是孩子們知道了有人在乎他們。在如此慘烈的結局下,一點點的光亮就讓他們感到溫暖。

熔爐|人之初,性本惡

或許看完這個影片的你會義憤填膺、會設想如果自己是這個老師該怎麼維護正義。

但事實上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壞人是除不盡的,也許此刻在利益和正義面前依舊有無數個掙扎的人,真的身處其中你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低頭。

所以呢?我們沒有改變這個世界的能力,但願面臨選擇時我們每個人都能關住心底的那份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