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仲秋要養陰防「秋膘」,警惕5種疾病

仲秋要養陰防「秋膘」,警惕5種疾病

秋季氣候多變,其本質在一個「涼」字。正是這種氣溫漸低的涼,容易誘發各種疾病,例如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等病症。而且,秋天的氣候常使人容易情緒波動,表現為憂鬱乏力、失眠頭暈、易激動等,所以才有「多事之秋」一說。

1

養陰為首要任務

《黃帝內經》有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秋季的三個月,陽氣漸漸消退,陰氣慢慢生長,屬於陽消陰長的時期。秋風漸來,天氣漸涼,自然界萬物都已成熟,是進入收穫的季節,也是由「長」轉向「收」的收斂過程。

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因此在秋季,人體也同大自然的變化一樣,陽氣漸收,機體代謝也變得緩慢,所以,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人體經春夏長足萌發之後,由此進入收藏之時,此時對陰精一類物質的需要量增加,如果陰精充足,則能為入冬後的潛藏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故有養生家提出「秋冬養陰」的養生觀念,即秋天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以順應秋季的氣候特點,減輕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2

多事之秋疾病多

1

呼吸道疾病需警惕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天氣多變,往往讓人不易適應,再加上早晚溫差增大,使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熱乍涼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或小孩來說,因為他們本身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較差,容易受氣候的影響,故更易引起感冒、咳嗽。

此外,秋季亦是過敏性鼻炎的好發季節,如出現頻繁打噴嚏、流清涕、鼻塞、鼻咽部黏膜發癢等症,可能就是患上了此病。因此,秋季應謹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2

胃腸道疾患要遠離

秋季易患胃腸道疾病,原因有以下四點。一是在夏季,因氣溫較高,人們往往食欲不振;一到秋天,氣候涼爽,人們胃口大開,吃得過多,腸胃負荷不了而致脾虛泄瀉。二是夏季人們愛乘涼,進入初秋,這種習慣還沒改變,因而受寒,伴有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這叫寒痢。三是夏季蔬菜吃得比較多,葷腥吃得少;秋天則葷腥吃得多些,若增加得過多過快,胃腸會受不了,導致過敏性腸炎。四是秋季蒼蠅比夏季更多,痢疾桿菌的傳染途徑也多,稍不注意則易患細菌性痢疾。

因此,秋季預防胃腸道疾患的發生,首先要注意健脾,多吃扁豆、山藥、韭菜、蘿蔔等食物,這樣,即使食慾旺盛吃得多一點,受點涼,也不會造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其次,要注意飲食衛生和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消滅蚊蠅,不要吃生冷食物,防止病從口入。倘若已經發生了腹瀉,不嚴重的可服中成藥「藿香正氣水」。它對於消食、止瀉痢、去伏暑、治感冒,都有特效。此外,秋季還應注意餐具的衛生與消毒,每周至少要消毒碗筷及洗碗布2次~3次。

3

小兒腹瀉莫忽視

秋季,還有一種常見的疾病,即小兒腹瀉。它主要是通過胃腸道傳播。另外,因看護人員雙手不潔,污染了奶具、玩具、奶製品等而造成的傳染也很常見。

嬰幼兒一旦發病,常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發熱等急性胃腸道癥狀。腹瀉每天可達10次以上,糞便呈蛋花湯樣,並且量多。大多數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遇到小兒腹瀉,家長切不可盲目處理,最好諮詢醫生。

同時,應對小兒秋季腹瀉,家長們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宜使用抗生素,因為經臨床研究證實,抗菌藥物對此病的治療效果不大。二是不要使用退熱葯,因服用退熱葯會大量出汗,加重脫水;如體溫過高可採用物理降溫。三是少量、多次喂些清淡流質食物;如有嘔吐癥狀,不可強行餵食,應停喂數小時,使腸胃充分休息。四是足量補液,這是治療此病的關鍵。

4

「乾燥症」可避免

秋高氣爽是好事,但秋天的雨水較少,尤其是仲秋時節,天氣乾燥,人體易虛火上炎而出現「秋燥」,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多表現為咳嗽、口唇乾燥、皮膚乾裂、毛髮脫落、大便燥結等。因此,補充水分是防秋燥的大法。

但飲水也有講究。應當少量頻飲,切記不可暴飲,一次性大量飲水會加重胃腸的負擔,引起腹部不適。此外,可適當吃一些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食物,例如梨、蘋果、香蕉、獼猴桃等水果;粳米、小米、薏苡仁等穀物;冬瓜、黃瓜、絲瓜、蓮藕、海帶、鮮百合等蔬菜。宜少食辛辣刺激的東西,如辣椒、蔥、姜、蒜等。同時也需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

5

心腦血管病重防範

秋天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由於天氣轉涼,皮膚、血管都呈收縮狀態,周圍血管阻力加大,心血管負荷加重,導致血壓升高。此外,寒冷的氣候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供應血液,容易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心血管病人應提前防範,堅持吃藥,預防感冒,平時可適當進行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若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體型偏胖或肥胖的中老年人,出現頭痛、關節痛、腹痛、嘔吐等癥狀時,要多加留意,因為這些很可能是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徵兆。

小心遇上「秋膘」

一些身強力壯的健康人,到了秋天常會長胖,並認為「貼秋膘」是理所應當的事兒。

秋天體重容易增加主要是由於:人們在夏季不思飲食,到了秋天胃口大開,攝入的熱量大增;同時,睡眠充足,汗液減少,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易於儲存禦寒脂肪。

雖然民間有「貼秋膘」一說,但不可一味貼膘。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拒絕「秋膘」。

那如何避免「秋膘」過多呢?

★一是多吃一些低熱量的食品,如蘿蔔、薏苡仁、海帶、蘑菇、雜糧等;

★二是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旅遊的大好時節,既可保持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健康生活的目的。

文/蘇麗清 湖南中醫藥大學博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戰略合作夥伴《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5年9月刊,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陰 的精彩文章:

這道甜湯可以益氣養陰,關鍵常喝還可以減肥
藕補人,梨養陰,葡萄明目……秋季最適合的養生時令果蔬都在這裡!
潤燥養陰,《黃帝內經》中的飲食宜忌
秋風起 莫為血脂傷 中醫教您養陰潤燥滋津血
二十四節氣艾灸之白露養陰節氣灸

TAG:養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