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膽小怕事,家長請注意這些!

孩子膽小怕事,家長請注意這些!

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有人際交往障礙,在新的環境里不敢和別人說話;他們遇事退縮,不願意嘗試新事物。

還有一些孩子,他們雖然在家裡是唯我獨尊的小霸王,活潑開朗,但是一到陌生環境里就變得很老實木訥,完全判若兩人。

其實,這些典型的孩子都是由於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經常受到言語恐嚇

比如:「你要是再哭,就把你扔了!」「不要再玩泥巴了!裡面會有蟲子咬你的手!」

其實家長只是想讓孩子不要哭鬧、不要玩髒的東西,但是為什麼要用這種威脅的語氣,與恐嚇的語言呢?

孩子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這種暗示的影響,會信以為真。

在這樣的惡劣語言環境里,孩子會逐漸缺乏安全感,變得膽小怯懦。

人際交往範圍小

有些家長為了安全起見,只讓孩子待在家裡,不給孩子外出交際的機會,或者這種機會很少,就會讓孩子對家庭和家長產生依賴性。

孩子沒有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到了陌生環境里就會手足無措。

他們害怕與生人說話,思想和行為反應過慢,缺少應變能力。

家長處處包辦

有些時候不是孩子不敢嘗試新事物,而是家長根本不給他們這個成長的機會。

如果家長幫孩子把什麼都做了,他們還需要學習和嘗試什麼呢?

孩子認為什麼時候、什麼事只要等待或者示弱,自然就會有人替他做,所以不用自己嘗試與實踐。家長的包辦使他們缺乏足夠的勇氣去踏出自己的舒適區。

如此,凡事都靠別人,遇事自然退縮。

那麼,對於已經呈現出膽小怕事的特徵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糾正與改變呢?

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即使孩子害怕玩滑梯與蹦床,做事畏縮且說話聲音小,也不要做出斥責與打罵等強烈反應,因為這是在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那麼就只看到孩子的錯處,很難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對於缺乏安全感與自信心的孩子來說,他的一點小進步,都值得你必要的表揚與鼓勵。比如:「你今天雖然還是不敢去做,但是能看出你已經在認真考慮嘗試了。沒關係,我相信你,等待你下一次的嘗試!」

放手磨鍊孩子

在包辦與代替下形成的膽小怕事,只有靠孩子自我成長來改變。

作為家長,要克服自己的包辦心理,不要怕他們犯錯與受挫,這是必經的過程。

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與機會去嘗試,你就會發現他們擁有很多令人驚喜的表現。

樹立正面榜樣

孩子勇敢的力量有時也要從外部來獲取。

首先家長要身作則,遇事不可優柔寡斷,在孩子面前樹立果敢自信的形象。

另外也要多給孩子看一些有關英雄的書刊與影視,從一些典型英雄形象中給予孩子以有益的影響與暗示,讓孩子有意識的去模仿健康開朗的英雄形象。

多讓孩子參與交往

在家裡的「小霸王」並不能代表孩子的活潑開朗,孩子還需要融入到更加廣闊的環境里,形成真正的樂觀開朗的品格。

比如讓孩子去和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們一起玩,擔當起「小哥哥」、「小姐姐」的責任。

照顧比自己小的小朋友能夠培養孩子的自尊感與責任感,改變性格里的霸道與怯懦,展現出不一樣的自己。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僅做示意圖用)

關注兒童,關注教育,關注博苑兒童之家(byertongzhijia)——您隨身閱讀的育兒雜誌,您口袋裡的育兒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