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傳統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述評

用傳統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述評

非遺傳承人展示「廣綉」技藝

第十二屆北京文博會上,一名斯洛維尼亞觀眾被中國書法吸引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引發傳統文化熱潮

我們的領導人指出:「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

2017年9月20日,在曲阜開幕的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上,發布了近二年(2015-2017)儒學研究十大熱點。我們揀擇幾條重點說明:

兩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復興正式升格為國家戰略。

經過近四十年的高速發展,當代中國在物質上早已解決溫飽問題,與此同時,「心歸何處」的問題開始變得格外突出。作為填補信仰缺失、重建精神家園的努力,進入21世紀以來,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學界和民間日益呈現出強勁的復興態勢。在此背景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先後通過視察曲阜中國孔子研究院等一系列行動和講話,向全社會釋放出鼓勵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信號。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著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被確立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至此,復興傳統文化正式升格為執政黨和中央政府的整體戰略,一個世紀以來「反傳統」傾向佔據主流的局面就此終結。

鉤沉逝去的禮制禮俗,為儒家古禮再返現代生活重新奠基

傳統中國在儒家思想的主導下,形成了一整套豐富而成熟的禮制與禮俗。然而近代以降,隨著西風東漸與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社會一方面在各種場合幾乎盡數移用西式禮節,另一方面卻又因信仰門檻而無法照搬西式宗教禮儀。傳統禮儀尤其是喪葬祭祀之禮的淪喪,已經在中國人的精神和生活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缺失。

近年來,婚喪嫁娶、祠堂祭祀等傳統禮儀開始重新回歸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與此相應,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相繼成立禮學研究中心,分別從文獻整理、古禮復原、中西比較、跨學科研究等進路組織學術活動,推動禮學研究的全面恢復。上述研究雖尚未進入「制禮作樂」的實踐階段,但作為守先待後的古禮鉤沉和具有理論深度的當代解釋,無疑有助於儒家古禮再返現代生活,進而重鑄中國社會文化的獨特風貌。

國際學者對中國哲學方法論進行階段性反思,中西比較在角力中前行

長期以來,籠罩在「中西比較」範式之下的海外中國哲學研究,時常被質疑能否準確呈現「中國哲學」的基本特質。若干學者仍然試圖憑藉傳統中國哲學資源,作出獨樹一幟的世界性貢獻。基於對西方哲學某些困境的診斷,「德性倫理學」、「孝慈現象學」等帶有中國傳統思維色彩的新概念、新命題正在國際學界嶄露頭角。

部分馬克思主義學者強調「儒馬之辨」,儒學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地位有待進一步釐定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日益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資源,並為思想宣傳工作和社會整合提供了新的力量。上述動向一度給思想界造成一種印象,即儒學將被接納為主流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

但近兩年來,這一印象有漸趨模糊之勢。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還是對儒學採取了非常嚴厲的態度。如何進一步釐定儒學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地位,以便充分發揮以儒學為主幹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國家建設和改革的積極作用,已經成為當下思想文化領域一個尖銳的理論問題。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大家在下方積極留言交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時訊 的精彩文章:

喜賀:中國國學中心預計在國慶節前後對外公益開放,為國家點贊!

TAG:國學時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