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執手禮和禮教思想

執手禮和禮教思想

執子之手,與之偕老。執手一生,共看夕陽。執手,之所以那麼隆重,是因為中國這樣一個禮儀之邦對於禮儀的分類和重視,各種人際交往中的禮儀規範,在儒家文化背景的範疇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謂倫理綱常,無一日可崩壞。

中國人的相見禮儀,極端地反應了中國人文化、種族、性格和社會特點。在這其中,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一脈相承傳承至今,儒家文化的重墨潑彩,給具有中國特異秉性的禮儀規定打上了深深地傳承烙印。

禮儀的重要性,從孔子的對天欲哭和奔走推銷,就可以看出中國歷史和傳統正宗的極端重視和著力維建態度行為。周朝滅商,就是舉著恢復倫理綱常和正統正溯的大旗,名正言順地統治管轄。於是,從古至今衡量一個統治集團的最高準則,就是一個綱常禮教,失禮失綱就必然地走向沒落,被所謂的正統取而代之。

周朝的日漸敗落,孔子焦慮如焚,周遊七國無外乎就是推銷他的禮教和恢復正常的事禮制度,從而一舉扭轉禮樂崩壞、綱常失教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混亂狀態,恢復周朝的正統治下的秩序。於是,孔子四書和六藝充斥著禮教思想,禮教成為秩序和綱常的主導因素。

可見,中國傳統的文化主流將禮置於極其重要和主導地位。不僅是歷代帝王正統的標誌,更是人民賴以各安位置和明確身份的法律。一代代地延續下來,中國人的禮數體現著中國特有的文化內涵,體現著中國的秩序規則,體現著中國分層分級安分守己的宗教和法律,體現著中國檢驗權力權利的交接制度。由此,中華文明發展和進化,在禮教的構護和檢驗中,得以循序漸進地成長。

禮教,作為統治階層的宗教和族群法典,一直以來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主流文化始終支持和支撐著這個秩序準則執行和壯大。無論是一個集團,無論是一個個體,混跡於世,失禮失教都是極端地不可想像地,絕對不可以立足立世。禮教傳輸給人們的是敬畏、臣服、秩序和安分守己,遠比嚴酷的法律來得規整。人們在這樣一個框架內,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都要嚴格地守著規矩,一旦觸犯就會受到社會、族群和社交的極端不容及摒棄。

中國古代的禮教,三跪九拜,敬天敬地敬鬼神,父母當然也是在敬之列,早問安晚聽訊。相見拱手作揖,禮數萬萬不能缺失,否則就是大大地不敬。晨起暮歇,每日的功課在濃重的文化學習中,禮教思想綿延流淌其中,成為人生必修科目。使得人們始終堅守著禮教思想和行為,端肅恭謹,知書達禮,報國修身持家,規矩凜然成為不可逾越的法則。

中國人的相見禮儀,有一種隔離感。無論是叩拜,無論是作揖,無論是團拜,無論是打千,一律地沒有身體接觸,顯示著一種彼此的隔膜和尊嚴。中國的禮儀,講究的是君臣地位、上下等級、文化差異和社會種群,缺少親近和笑意。只是從大清滅亡之後,西方的文明倡導,握手這樣的迥異的執手方式,才漸漸盛行。

西方的執手之禮,據說是表示手無利器,表示坦誠之意。沒有中國的禮儀來得正統規範和蘊含文化宗教思想。親吻擁抱就更別說了。西方這種人與人接觸親近的禮數,顯示著西方人一貫的眾人平等的意味,但是也並不盡然,在皇族也是一樣地具有等級制度,其執禮方式與中國古代有點相似。無由的親近執禮,一度不被國人接受,被認為是壞了規矩的。

中國進入了現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傳統的文明和文化正在淺淺地淡出舞台,相見禮數也是日漸冷淡和衰落,經濟文明的特質在很大程度上對傳統文明文化是個具有毀滅性地衝擊。金錢崇拜,利益至上,造成了對綱常禮教和傳統等級秩序的失落。社會的發展,使得中華文明和禮教思想,面臨著生死攸關的考驗,同時拷問著人們堅守傳統道德文明的最終底線。

禮教思想的贅述,並不是對繁文縟節和垂死僵化的儀式性地東西的垂青追憶,而是對中華文明文化具有獨特歷史價值傳承的失傳失落的追悔遺憾。禮教思想,積澱了中國歷史和發展的深刻內涵,博大精深,蔚為大觀,是中國文明發展的一條主幹線,是支撐中國歷史的脊樑,挖掘和傳承好的禮教思想,會及大地將中華民族主體思想發揚光大,同時繼續保持中國文明的固有特色,繼續書寫五千年的光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八卦 的精彩文章:

音樂不只是技術,更是禮教!
三個人的拳照拳架的比較
張三丰墓葬在太原晉源?
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

TAG:太極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