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系列:不知不覺得了肝硬化,盤點肝硬化的十大病因
做個B超,查出了肝硬化;吐了個血,查出了肝硬化;肚子大了,查出了肝硬化;男性乳房發育了,查出了肝硬化。
好多人問了:「我的肝怎麼不知不覺就硬化了?」
肝硬化是指各種病因引起的肝細胞壞死、肝臟纖維化、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導致小葉結構破壞、血管床扭曲及重建假小葉形成的疾病。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具有地區差異性。歐美國家以酒精性肝硬化常見,亞非國家則主要是肝炎後肝硬化多見。當然,部分肝硬化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以下幾種:
一、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共五種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發展為肝硬化,而乙型肝炎是我國肝硬化的最常見原因。肝炎病毒在肝內持續複製,引起炎症細胞浸潤,釋放大量的炎症介質,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而肝細胞可再生修復,此過程循環則形成肝硬化肝小葉。從病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的時間短至數月,長至數年。
二、酒精性肝損害
80年代以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和酒精消費的日益增長,我國酒精肝的發病率迅速上升,占肝硬化病因的15%-20%。每天飲酒80-150g,連續5年即可引起肝損傷,大量飲酒20年以上,40%-50%會發生肝硬化。
三、寄生蟲病
在我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是由皮膚接觸含尾蚴的疫水感染。主要病變是蟲卵引起的肝臟和結腸肉芽腫。不過隨著血防工作的開展,血吸蟲病的發病率日益降低。
血吸蟲
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西方的飲食習慣(高脂、高糖、高熱量)和生活方式(運動少,久坐等)導致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脂肪肝可加重肝炎患者肝組織損傷以及預後不良。
五、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主要病理改變是肝內的膽管分支阻塞或節段性非化膿性炎症,造成小葉間膽管膽汁淤積。多發於中年女性。
六、自身免疫性肝病
形象一點的解釋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統把肝臟當成了外來物質,對其進行「攻擊」。
七、藥物性或中毒性肝損害
肝臟是進行藥物代謝和解毒的主要器官,吸入、攝入或靜脈用藥物及化學試劑可引起肝損傷。中草藥所致肝損傷占所有藥物性肝損傷的20%-30%。
八、代謝性疾病
血色病、肝豆狀核變性和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都可引起肝損害,這些疾病是由染色體或基因突變所致,可以遺傳。
九、膽汁淤積
膽酸及膽紅素的淤積可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和纖維化,最終發展為肝硬化。
十、肝靜脈迴流受阻
長期肝靜脈迴流受阻可導致肝臟被動充血,病理特點為肝細胞腫脹、肝臟腫大、肝小葉中心性壞死及纖維化,形似「檳榔」,因此又稱為「檳榔肝」。
除以上幾種原因外,尚有一些少見的病因,如梅毒、營養不良等。
點擊展開全文


TAG:葉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