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取長補短」就真的能征服對方嗎

「取長補短」就真的能征服對方嗎

為了對抗甚至打敗匈奴,漢朝實施了一系列對治政策茶馬古道,自劉邦開始,漢朝就大力提倡飼養馬匹訓練騎兵。但中原無良馬,怎麼辦?漢朝就在實行和親政策的同時,與匈奴發展茶馬互市交易,用中原的鹽和茶換少數民族的馬,裝備漢朝的騎兵。少數民族常年吃肉,很少吃蔬菜水果,很難補充維生素,必須喝茶。如果不喝茶,他們很難消化和吸收那些肉食,就容易得病。所以,漢朝政府就控制住茶,在茶馬互市上跟少數民族換馬。於是,西部就有了「茶馬古道」。

控「鹽」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都不產鹽。所以,國家只要控制了鹽,就控制了民眾。那時候,如果誰私底下賣鹽,就會被當成另一種意義上的土匪、黑社會,被官府殺頭。隋唐時期的程咬金就是因為販私鹽被殺的。

復馬令「文景之治」的時候,漢文帝還頒布「復馬令」,鼓勵百姓養馬。漢景帝也在西部、北部邊郡設立「馬苑」三十六所,大規模地養馬。後來,普通老百姓也能擁有馬匹,出現了「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的景象。相傳,漢武帝為了征伐匈奴,開拓疆土,不惜代價派人到西部求得烏孫馬。據說這種馬的腿很短,但能爬山越澗,健步如飛,後來,人們稱之為「天馬」。西漢初期的晁錯在《上書言兵事》中說:「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意思是,上下山坡,出入溪澗,中原的戰馬不如匈奴的戰馬;險道傾側,邊奔跑邊射箭,中原的騎手不如匈奴騎手;風雨疲勞,饑渴不睏乏,中原人不如匈奴人。所以,中原人必須跟胡人學習如何養馬、如何馴馬、如何騎馬,以及最先進的騎兵戰術。否則,他們是不可能戰勝強大的匈奴的。

鐵器,同時,中原政府還控制著鐵器,就像我們國家管制刀槍等兇器一樣。尤其在元朝時期,這種管制達到了頂峰。因為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地區產鐵量很少,只能用弓箭和刀槍造鐵。早年,藏區的鐵也很珍貴,因為鐵可以製造兵器,有兵器就可以造反。因此,漢族一直不允許鐵流通到少數民族地區。所以,少數民族地區的鐵,其珍貴程度堪比黃金。

關於元朝對鐵的控制,有一個「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據說元朝時蒙古和匈奴的關係非常密切,因為元朝的一部分人也是匈奴人。那時,元朝對漢人進行嚴苛的管制,十五戶人家只允許擁有一把菜刀,其他鐵器都要歸於國家所有。而且,這把菜刀不能由漢人自己保管,必須由一個蒙古兵保管。就是說,每十五戶人家要豢養一個蒙古兵,誰家要用刀了,就去他那兒領,用完必須立刻歸還。這個蒙古兵會輪流到這十五戶人家吃飯,供養者不但要給他最好的食物,還要任打任罵、小心說話,否則,就算被他殺了,也無處申冤。最可怕的是,有女人的人家必須給蒙古兵交門檻子錢,數目多少看他的心情。如果交不起,他就會隨便進入女人的閨房,包括洞房,想和誰睡覺就和誰睡覺,不能反抗。窮人家交不起門檻子錢,家裡的女人就只能任他欺負。日子久了,中原人再也忍受不了蒙古兵的欺壓,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就想出一個辦法,把寫了「請在今夜子時殺死你家韃子兵」的紙條塞進月餅里,八月十五那天分發給各地老百姓,老百姓吃月餅的時候就會看到紙條,蒙古人又看不懂漢文,猜不透其中的含義,於是,在八月十五的子時,老百姓就聯手把家裡的韃子兵給殺了。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但據說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不是真的。不過,不管是真是假,它都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種真實心理:只要有好日子過,老百姓是不會想造反的。

所以,真正的太平盛世,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沒有造反的理由,而不是壓制老百姓,不讓老百姓造反。黃老之術早就把這個秘密說出來了,可惜,包括漢武帝在內的很多統治者都沒有放在心裡。

漢武帝當然,漢武帝還是很了不起的,正是因為他的各種努力,漢民族有了對抗甚至打敗匈奴的可能。但是,這種戰勝又有多大的意義呢?千年來,人們議論得最多的,仍是霍去病為何能打敗匈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5大盛世,前4個眾所周知,最後一個鮮為人知!
月經和大姨媽有什麼關係?真相竟和漢朝小情侶做的這件事有關!
北京古墓出土一塊墓磚,整個韓國史學界都慌了,紛紛大喊不可能
漢朝第一位長公主,有權有錢,扶劉徹上位後談了場黃昏戀!
這個皇帝有點牛,因為他,觀音菩薩都要改名!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