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王叫他征討中國,他卻領兵把國王滅了,建國後還讓中國幫起名字

國王叫他征討中國,他卻領兵把國王滅了,建國後還讓中國幫起名字

世上總有這麼一類人,他們打著自以為是的小算盤,但做著的,卻是旁人看起來愚蠢之極的舉動。

在中國元末明初之際,鄰國朝鮮也在上演一出改朝換代的戲碼:建國400多年的「王氏高麗」勢力日衰,王室大權旁落,眾文武大臣抱團「取暖」,朝堂上充斥著各種敵對氣息。但是,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高麗小國居然起了「蛇吞象」的心思——他們計劃趁元軍主力被明軍殲滅,且明朝在遼東尚未站穩腳跟之際,出兵遼東,將其一舉吞併。

國王叫他征討中國,他卻領兵把國王滅了,建國後還讓中國幫起名字

率領這支高麗遠征軍的將領就是「李氏朝鮮」的開國太祖李成桂。既然能憑藉一己之力打下江山,自然會有其心思獨到的地方,至少,該有的「眼力勁兒」還是要有的。

與王氏朝廷的看法完全相反。對於此次征討遼東,李成桂認為完全是自尋死路的玩法。因為朱元璋領導的明朝大軍剛剛打敗20多萬元軍,明兵的士氣正盛,如果真在這個時候動起手來,朝鮮舉全國之力湊得的這四萬人馬,無異於是羊入了虎口,怕是被對方吃得連渣都看不到了。

國王叫他征討中國,他卻領兵把國王滅了,建國後還讓中國幫起名字

但是怎麼說呢,身為國家武將,朝廷的命令還是要遵守的。於是李成桂象徵性的領著大軍出征,但路過鴨綠江時,就找了個天氣惡劣、河水暴漲的借口,停止了行軍,然後又派人上報朝廷。

雖然李成桂有心班師回朝,但高麗「親元派」卻並不願意理會,相反,他們還定了個期限,責令大軍在此之前,無論如何也要過江作戰。

這種不顧軍士「死活」的做法一下子激起了兵怨,再加上李成桂的刻意引導。很快,遠征大軍變成了「討逆之師」——他們調轉矛頭,向高麗都城挺進。

國王叫他征討中國,他卻領兵把國王滅了,建國後還讓中國幫起名字

高麗國中的士兵,能用的幾乎都奉召加入了遠征軍,城中幾盡無兵可守。於是,討逆之師在李成桂的帶領下,輕而易舉的就攻破了都城。隨後李成桂廢除國王另立了傀儡。四年後索性自己做了國王。

國王是坐了,但李成桂心裡也清楚,自己這是屬於篡權奪位,沒名沒分的,日後難免會有人說三道四。為了讓自己看起開更名正言順,李成桂和前朝一樣,又一次打起了鄰國的主意,只不過這次不是出兵征討,而是希望能得到明朝的一紙藩封,成為大明王朝的藩屬國,這樣也算是有了一個得力靠山。

國王叫他征討中國,他卻領兵把國王滅了,建國後還讓中國幫起名字

於是,李成桂以高麗軍民的名義上報明太祖朱元璋,請求甄選高麗國王,並欽定國號。

朱元璋也不是糊塗之人,自然知道誰來求我辦事,那麼誰就是最看得起我,和最親近我的人。況且,此時大明朝也是剛剛建立,正好也需要得到周圍國家的認可,於是朱元璋大筆一揮:


「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東邊夷族,就數「朝鮮」二字最好聽,既然他們遠道而來,就將這個名字還給他們吧(李成桂提了兩個名字讓明太祖定奪),希望上天體恤牧民,讓他們後代永遠昌盛!

國王叫他征討中國,他卻領兵把國王滅了,建國後還讓中國幫起名字

於是,高麗從此更名為朝鮮,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至於後來朝鮮半島又多出一個「韓國」,則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史話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說想當總理,此人直言「你只能當個郵政部長」
新婚數月,駙馬一直不解風情,公主急了,皇帝只好親自教駙馬行樂
明朝使臣途徑一島,任命一中國人當總督,今華裔掌握該國大半財富
閻錫山天不怕地不怕,但第一次見此人時,卻驚出一身冷汗,他是誰
此人書法超群,一字可賣2000金,為銀行題字至今在用,卻遭世人罵

TAG:大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