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被猿類取代,那人性呢?

人類被猿類取代,那人性呢?

上周末去看了《猩球崛起》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這一系列的電影大致內容是猿類如何代替人類成為地球的「主人」。

這裡有必要交待一下,之所以給主人打上引號,是因為我並不認為人類比其他生物更高級,或者有支配權,但客觀來講,人類確實在主宰著地球。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以後我會專門再寫文章深入聊一下,這裡就此打住。

猿類首領凱撒是《猩球崛起》三部曲中當之無愧的主角,不單是因為它戲份最多,出現在每一集中,而是透過它,使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妄念,以及對人性的思考。

在現實中,我們看到了譬如,棄嬰被好心人撫養成人,我們會說好心人有人性,遺棄孩子的人沒人性,這時人性的表達是「善」的;再如,社會上頻頻發生的碰瓷兒,我們會說:瞧,這就是人性,這時候人性是「惡」的表達,代表貪婪。

那麼究竟什麼是人性?是善嗎?是惡嗎?

根據維基百科給出的關於人性的解釋:一般指人的性情,亦可泛指人類才有的特性;有別於其他生物之處。

其中有兩層含義:一,人類特有的性情;二、有別於其他生物。

在《猩球崛起》第一部中,凱撒有了與人類相當的智力水平,並且策劃、實施了一系列救出猿類的行動,反抗人類欺凌。作為電影的高潮部分,凱撒對人類說出了「不」。但,這時我們並沒有感覺到凱撒有了人性,它體現出更多的還是獸性,或者說動物求生的本能,只是單純的有了人類的意識。

在《猩球崛起》第二部中,凱撒帶領猿類進入了深山,遠離了人類世界,但作為同是猿類領導人之一的科巴,並沒有忘記對人類的仇恨,它臉上的傷疤足以說明一切。最終,科巴被自己的復仇之心吞噬,丟了性命,至此人類與猿類全面開戰。這時,我們看到了猿類身上烙上了人性,尤其是當科巴不顧凱撒的警告,一意孤行點燃了人猿大戰的導火索,將全體猿類推向了斷崖邊,等待人類的屠殺。這是人性「惡」的詮釋。

在《猩球崛起》第三部中,凱撒雖然帶領猿類在與人類的小規模戰役中屢屢獲勝,但同時不得不面對猿類在人類的逼近下,生存空間被極具壓縮的燃眉之境;為了避免與人類的大規模戰爭,只好再次啟程逃往人類足跡之外的邊境。人類之間也因為矛盾對立為南方陣營與北方陣營,而凱撒的妻子、兒子意外被南方陣營的首領暗殺。至此,凱撒性情大變,不再是從前那個顧全大局,心系族群命運的猿類首領,而隱約變成了它含淚手刃的科巴。

第三部延續了第二部中對於人性「惡」的表達,同樣是被仇恨吞噬,凱撒與科巴如出一轍。但,顯然導演馬特·里夫斯對於人性的理解不僅於此。隨之,凱撒收養了不會說話的人類小女孩,以及面對殺妻、殺子仇人人類南方首領時放下了手中上了膛的手槍。這時,人性的「善」在它內心中逐漸被喚醒。最終,在人類南方陣營與北方陣營的終極決戰中,猿類意外的存活下來,而不會說話的小女孩則意味深長表示自己是猿類。至此,猿類取代了人類,成為了地球上智力水平最高的動物,並統治地球。

不難看出,《猩球崛起》三部曲,在人性的表達上是一種遞進的關係,拋開第一部是由魯伯特·瓦耶特執導,後面兩部導演馬特·里夫斯都在向觀眾詮釋著人性的複雜,其中包含著凱撒對人類養育之情的感恩,面對妻子、兒子被殺時的仇恨,遇到人類小女孩時的憐憫,寬恕仇人時的惻隱之心。

人性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善,或者惡;是複雜的,但,卻是向善的。最終能留下,在這個星球上繼續生存的,只能是人性中的「善」,因為「惡」意味著毀滅。

我想導演馬特·里夫斯對於人類是持悲觀態度,同時對於人性又保持樂觀,不然,他怎會利用科幻電影這種方式,將猿類身上打上人性的烙印,並使之代替人類繼續生存在這顆星球上呢?人性不再是人類特有,人沒了,人性還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嶽山 的精彩文章:

TAG:五嶽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