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北京海淀藏一神秘山洞 1970年開挖今被申請為文物

北京海淀藏一神秘山洞 1970年開挖今被申請為文物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崔毅飛)近日,有學者向文物部門遞交申請,欲將北京市海淀區一處廢棄山洞認定為文物。

山洞怎麼能成為文物?據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了解,該山洞開鑿於1970年,內設3個洞口、16個房間,計劃作為當時的備戰指揮部,後荒廢至今成為了特殊時期的歷史見證。

初探

防空洞變菜窖 藏著花臉狸和蛇

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張文大先生,長年致力於文物保護與研究。2015年,他聽說在海淀區蘇家坨鎮七王墳村,有個規模不小的防空洞,於是請人帶他實地探訪。

防空洞已廢棄,被人當作了菜窖,洞口碼放著冬儲大白菜。再往深處走,在一個房間里看到只1米多長的花臉狸,雙眼反著綠光。山洞裡的蓄水池裡,還看到一條小蛇的乾屍。

時隔兩年,張先生正在為蘇家坨鎮的文物古迹進行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於是想起了這個山洞。據他調查,1969年,海淀區五七幹校落實毛澤東「備戰、備荒、為人民」指示,於是在山體中開鑿出百餘米的巷道。

體驗

山洞內有16個房間 陰森恐怖

日前,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對該山洞進行了實地探訪。在七王墳村一座其貌不揚的小山包,記者找到了其中一個洞口。掀開鐵柵欄,彎腰行進約10米,穿過低矮的水泥洞口。

北京海淀藏一神秘山洞 1970年開挖今被申請為文物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攝影/崔毅飛

接下來的巷道,全是不規則的石灰岩壁,光線也越來越暗淡。步行約二三十米,右側出現一道水泥砌築的門洞,厚重的水泥門板敞開。「從這裡拐進去,便是主巷道。」張文大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腳步聲、手電筒光的刺激,好像驚擾了這一隱秘世界,頓時蝙蝠四處亂飛,忽閃忽閃地從人耳邊划過。主巷寬約3米、高度超過2米,巷道兩側大約每隔8米開一側洞,紅磚壘砌的牆面將側洞與主巷道隔離,形成一個個房間。

小的房間不到10平方米,大的有20-30平方米。房間內沒有任何陳設,其中一個房間內,設一方形蓄水池。張文大說,兩年前就是在這裡看到過蛇的乾屍,現已不見蹤影。

在主巷道以及房間內,能看到連接電線用的陶瓷構件,但未見到電線和照明設施。山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沿主巷道前行100多米,逐漸有了光亮,從山洞的北門鑽出。洞口依舊是水泥砌築,門洞外兩側有護坡,但洞口外沒有路,只能鑽山洞原道返回。

據張文大統計,山洞在東、南、北各開一水泥券門,兩條巷道基本水平,主巷道兩邊開鑿的側洞,總共形成16個房間。

講述

作為備戰指揮部?但未能用上

72歲的貝玉明先生是修建五七山洞的親歷者。上世紀70年代,他在海淀區房地產管理局從事技術工作。由於專業是工業民用建築,修建山洞時被抽調,在機務班負責及其和炸藥。山洞修建於1970年,那年他只有25歲。

貝玉明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當時,軍方選址七王墳村修建戰備工程洞,作為備戰指揮部。修建山洞之前,當地村民管這個地方叫狼窩,位置比較隱蔽。開工建設時工人、幹部有100多人,主要來自海淀區的各個委辦局。

山體內都是堅硬的石灰岩,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就憑人工開鑿,挖出來的渣石,都是靠小推車一車車往外運。食物定量供應,大傢伙8小時一班、三班輪轉,可以說條件非常艱苦。

最難的是供水,三個門洞都是混凝土澆築,施工用水都是靠人力一桶一桶挑上山。最危險莫過於爆破,埋設雷管炸藥的都不是專業人員,因此他們格外謹慎,就怕趕上臭炮,不過好在沒出過人命。

為了疏散,不可能打一個「死胡同」,通過一年多的施工,打通了3個洞口。巷道內10-20米設一個燈泡。

貝玉明說,頭十年他每年都回山洞看看,主要是為了懷舊。發現兩個門洞的水泥門都不見了,不知被什麼人移走了。這門是他親自澆築,可以防禦原子彈衝擊波,遇到緊急情況,山洞還是能派上用場的。即便不再利用,也應該作為一個特殊時期的紀念物好好保存。

文委

山洞可以豐富海淀區文物種類

昨天下午,海淀區文物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張文大老先生很有熱情,向他們遞交了25項《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書》,其中包括五七山洞。但目前僅僅是收到電子郵件,按照程序,張先生應該向他們提供紙質版的申請書。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海淀區建國以後的文物很少,五七山洞可以豐富海淀區的文物種類。待接到紙質版申請書,他們會尋找產權單位、徵求屬地政府的意見,並邀請專家進行文物鑒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