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Science:這種水凝膠是個「髮夾控」

Science:這種水凝膠是個「髮夾控」

????

對於外界刺激會產生響應,是生物體適應環境變化的基礎能力之一。隨著材料科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希望材料也能被賦予這樣的能力,從而成為能夠對刺激做出響應的「智能材料」。刺激響應型形變材料就是最為基本的智能材料之一,這類材料的基本原理是:在某種刺激的作用下,材料發生溶脹(體積膨脹)或收縮,從而帶動其形狀發生變化。近年來,這一研究領域蓬勃發展,針對物理刺激(如光、電、熱)或化學刺激(如pH、離子)的刺激響應材料層出不窮,而當前研究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對外界刺激的特異性響應以及多級響應。

DNA是生命體中最為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David H. Gracias博士和Rebecca Schulman博士等研究者巧妙的將其應用於刺激響應型形變材料,賦予了材料特殊的「生命」。他們製備了一種單鏈DNA交聯的聚丙烯醯胺凝膠(最為常見的水凝膠材料),利用「髮夾DNA」分子作為外部刺激,通過DNA雜交反應,製備了能夠精確調控的、具有多級響應性的水凝膠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Science雜誌上。

本文部分作者:David H. Gracias博士(左)、Thao D. Nguyen博士(中)和Rebecca Schulman博士(右)。圖片來源:Will Kirk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DNA雜交反應的基礎是兩條單鏈DNA存在互補鹼基序列,而互補鹼基之間配對使得兩條單鏈DNA相互結合成雙鏈。將DNA雜交反應用於製備交聯水凝膠結構還需要先解決DNA水凝膠的溶脹率問題,一般報道的DNA水凝膠雜交反應的溶脹率只有10-15%,這還不足以實現宏觀的材料形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巧妙地設計了DNA雜交級聯反應,通過加入兩種帶有互補序列的「可聚合髮夾DNA」,原水凝膠中DNA交聯鏈被打開並連續發生DNA雜交反應(下圖A/B),從而延長了水凝膠中DNA交聯鏈的長度,提升凝膠的溶脹度。另外,這種DNA雜交級聯反應還可以通過加入兩種帶有非互補序列的「終止髮夾DNA」來終止(下圖C),從而控制水凝膠的溶脹程度。

DNA響應水凝膠雜交級聯反應原理圖。圖片來源:Science

實驗結果表明,厘米尺寸的這種DNA響應水凝膠,可以溶脹到原始體積的100倍大小。並且,溶脹過程可以通過加入「終止髮夾DNA」來控制。溶脹率問題得到完美解決。

GIF/203K

DNA響應水凝膠的溶脹。圖片來源:Science

研究者希望使用電子工業中常見的光刻法(photolithography)來製備不同形狀的DNA響應水凝膠。不過DNA水凝膠本身模量低,較易粘附在基底表面,而且DNA在紫外光下易被破壞。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研究者們通過優化進光量來減少對DNA的損傷。此外他們設計了一種三層結構,在基底和水凝膠之間增加了犧牲層,在完成賦形後通過溶解犧牲層使得不同形狀的水凝膠脫離。

光刻法製備不同形狀的DNA響應水凝膠。圖片來源:Science

為了提高了響應的特異性,研究者們設計了不同序列的交聯DNA分子和髮夾DNA分子系統,一種交聯DNA分子只對該系統的髮夾DNA分子有響應,而對其他系統的髮夾DNA分子沒有響應。也就是說,研究者完全可以在一塊水凝膠中的不同區域引入不同的交聯DNA分子和髮夾DNA分子系統,在時間、空間維度上進行可控溶脹,從而實現材料的特異性、複雜、多級的刺激響應形變。

為了更好地利用這種DNA響應水凝膠設計複雜結構形變材料,研究者製備了雙層結構的水凝膠作為模型,進行形變力學研究。DNA響應水凝膠的雙層比(bilayer ratio)由厚度、模量、溶脹度決定,而這一參數能顯著影響其響應時的曲率變化。在這些因素中,形變曲率對於溶脹比最為敏感。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雙層凝膠的曲率變化與雙層比幾乎呈線性關係,這使精確調控凝膠形變成為可能。

雙層結構的水凝膠的形變力學研究。圖片來源:Science

材料設計、製備工藝、理論研究,一切基礎都已齊備之後,研究者們開始了炫酷的應用展示。通過使用不同的DNA分子系統,他們精細地控制著水凝膠「花朵」和「螃蟹」的不同位置發生形變,看上去「花瓣」似乎在隨風舞動開開合合,而「螃蟹」則是左顧右盼張牙舞爪。

DNA響應水凝膠「花朵」和「螃蟹」。圖片來源:Science

當然,這項技術不止是炫酷,在比如柔性機器人或者智能生物醫學設備等領域也具有廣泛應用的潛能。

DNA sequence–directed shape change of photopatterned hydrogels via high-degree swelling

Science,2017,357, 1126-1130, DOI: 10.1126/science.aan3925

(本文由YHC供稿)

近期新增期刊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一MOL資訊 的精彩文章:

默克化學講堂:Phil S.Baran教授和余金權教授9月25日在上海開講
獎金3000萬!騰訊創始人陳一丹頒出全球最大教育獎
親電的高烯醇鋅:從環丙基醇合成環丙基胺
唐本忠院士團隊:雙光子聚集誘導發光探針應用於脂滴熒光成像
短暫的離去,是為了更好的相聚——α,β-不飽和醯銨催化新進展

TAG:X一MOL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