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竹編,編出的溫情與力量,有眼不識泰山的來歷

竹編,編出的溫情與力量,有眼不識泰山的來歷

在米蘭傢具展上,各大奢侈品牌開始向傳統與匠心的竹編手工藝致敬。透著夏日微風的竹縫間藏著民間的手藝式生活,經緯之間的慢工活讓人走心。

在中國,竹經歷了禮器、樂器,成為了君子形象的審美象徵。竹筐、竹籃等生產工具,自古就是老百姓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宋元時期,竹籃的編織方法已然遠遠超過了實用性而達到了觀賞層次,平實自然的竹編製品,也成為推崇清雅脫俗的文人雅士理想的插花用具。

用竹絲篾片的挑壓交織編織出各種形態的工藝品

挑竹、片竹、編竹,在匠人手中,成就一件件精美的工藝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用竹來編織器具存放物品。為解決儲水問題,在竹藤編製的籃筐為骨架,外塗上糊泥,製成竹藤胎的陶培,成為最早的陶器。

戰國時期出現一位致力於竹編技藝的人——泰山,關於他還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語。

相傳泰山是魯班的徒弟,因為長久不見長進,被魯班辭退了。幾年後,魯班閑逛集市,忽然發現一個貨攤上擺著許多做功講究的竹製品,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魯班很想結識一下這位竹器高手,當人們告訴他這是泰山所作時大吃一驚,想起當初錯辭泰山,不由嘆道:「有眼不識泰山!」

到了秦漢時期,竹編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此後在整個封建社會不斷發展壯大,編織越來越精巧,還和漆器等工藝結合起來,創製了不少上檔次的竹編器皿,盛行不衰。

如今,像所有傳統手工藝一樣,單純的竹編手藝人越來越少,但仍有一些匠人仍堅持著這門手藝,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藝術。

在中國的各個山區,一破春竹子依然躍躍欲試瘋長,山區里的人民依然依竹而作,主編依然是從古至今最時髦且永恆的家居良品。

在這一點上,大和民族更是視之為寶,從茶器到餐具,傢具甚至是房屋都離不開竹製品,天寒暖焐子,天熱扇扇子,似乎竹子一起在支撐他們的生活方式。

竹編,讓時光更加歷久彌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鄰右舍的千里 的精彩文章:

泰國第四天:有美女、有海鮮……就是沒有酒
走吧跟我一起看泰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盛夏的夫子廟夜市,千萬人中我仍然一眼認出了你,你就是我前世的情人
一次特別的婚禮,30輛共享單車隨行,卻是吸引眼球賊拉風
再毒的葯也沒有這個女人的心毒,用劇毒百草枯慢慢害死前夫

TAG:左鄰右舍的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