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日課290:好說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論語日課290:好說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論語·顏淵》12.6)

這是子張問孔子如何才算是明察,也就是洞察力。

浸潤之譖,膚受之愬。像水浸潤一樣逐漸滲透的讒言,像切膚之痛感受的誣告。是形容說壞話的。譖(zèn),是讒言;愬(sù),同訴,控告,此處有誣告之意。混淆是非、擾亂視聽莫過於此。那種東家長西家短,到處挑撥,瞎操別人的人的人,即屬於此類。有些人耳根軟,沒有主見,往往就會因其挑撥而犯糊塗,做出傻事來。《集注》言:

浸潤,如水之浸灌滋潤漸漬而不驟也。譖,毀人之行也。膚受,謂肌膚所受,利害切身,如《易》所謂「剝狀以膚」,切近災者也。愬,愬己之冤也。毀人者漸漬而不驟,則聽者不覺其入而信之深矣。愬冤者急迫而切身,則聽者不及致詳而發之暴矣。二者難察,而能察之,則可見其心之明而不蔽於近矣。

作為領導,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切勿有多疑之心,否則就會被這兩種人乘虛而入,團隊往往因此而失去向心力。

明察於此,固然不錯,但不夠,還有能夠提防、遠離這兩種人。好說是非者,即是是非人。《松陽講義》言:

二者行而天下日以多事。究竟非二者之過,而使之行者之過。我胸中未有主張,故投之而易入,激之而易動。果能養得定,見得透,是非邪正洞然於我心,彼二者之術雖工,自無間而可入,無隙而可乘。譬如狐狸、鬼蜮,能行於風雨晦暝之時,不能行於白日青天之下,此所謂不逆詐、不億、不信而先覺者也。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非一朝一日之功,非靠平時的刻意練習來磨礪自己不可。互聯網之時代,信息蕪雜而傳播迅捷,養成明、遠的能力,更加重要。

圖源: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溫故知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稷下之風 的精彩文章:

論語日課286:自己心中無所怨,別人自然不會抱怨你
論語日課278:墨守成規,是創新的基礎
論語日課272:話不在多而在精準
論語日課268:人最難釋懷的就是情感
論語日課265: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是失敗,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TAG:稷下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