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專家談

「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專家談

·「雙一流」建設特別報道

充分體現國家意志 注重體現辦學特色

第二屆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原校長 黃達人

筆者有幸參加了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的一些活動,包括第一次會議討論確定建設高校遴選認定標準、第二次會議審議諮詢高校建設方案,並應邀對部分省市的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了諮詢意見。對「雙一流」建設高校遴選和學科建設方案編製有一些了解和感受。

「雙一流」建設遴選的重要背景,是簡政放權。在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中,重點圍繞高校在學科專業設置、編製及崗位管理、進人用人環境、教師職稱評審、薪酬分配、經費使用管理以及內部治理等問題,明確給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權。

「雙一流」建設高校遴選和學科建設方案編製在原來國家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工程的基礎上,既有繼承也有發揚。第一,「雙一流」建設在遴選程序上繼續採用無需高校事先申報、不折騰高校的做法。第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遴選過程嚴格、嚴肅。建議名單的產生,先由專家們討論並通過遴選方案、認定標準等,再整體生成建議名單。第三,「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遴選結果既體現了堅持標準,也客觀反映了以往重點建設的成效。第四,「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遴選充分體現了國家意志。遴選的基礎是高校的學科水平,同時,也注重體現高校的辦學特色。第五,「雙一流」建設方案的編製也體現了高校的辦學自主權。

包括「雙一流」建設在內的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的重點建設,可以使一批高校的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還將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效應上。一是溢出效應。其中一個體現是教師和畢業生在高校間的流動。二是傳遞效應。「雙一流」建設的概念激發了地方進行高等教育重點建設的積極性和熱情,高校的受益面不斷增大。三是競爭效應。重點建設高校名單不斷變化,說明重點建設的政策起著激勵高校發展的作用。四是示範效應。體現在教育綜合改革、教育教學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學科建設、大學治理等方面。五是帶動效應。目前,高水平應用型高校、高水平職業學校等不同類型、層次的高水平大學建設都已提上了相關部門的議事日程。

「雙一流」建設應注重效率兼顧公平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劉海峰

公平與效率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追求的兩大目標,要維護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要推進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就既要講求效率,也要追求公平。而在「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則應該注重效率,兼顧公平。

在以往建設重點大學和現在建設一流大學的計劃中,一直存在著公平與效率的問題。在公平與效率兩個方面,過去的「211工程」大學在全國範圍來說是公平與效率兼重,「985工程」基本上可以說是更重視效率,現在的「雙一流」建設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兼顧公平就是要考慮區域布局、學科分布等因素。主管部門和「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在遴選新增少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時,統籌考慮區域布局與已有水平,重點支持在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省份遴選。

現有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中,有少數是接近甚至初步達到了世界一流大學或世界一流學科的,有一些高校和學科距離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還比較遠。

2015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都是說「統籌推進」。所謂「統籌」,就是通盤籌劃。有不少高校和學科現在還不是世界一流,但正在朝世界一流方向努力和發展。既然「211工程」也是「雙一流」建設的邏輯起點和繼承基礎,就要兼顧原有「211工程」高校的學科基礎,實事求是地加以遴選。

與「211工程」的財政投入類似,中央高校開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支持;中央預算內投資對中央高校學科建設相關基礎設施給予支持。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範圍的地方高校,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統籌安排,中央財政予以引導支持。地方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應通過多種方式,對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大資金、政策、資源支持力度。建設高校要積極爭取社會各方資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長效機制。

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作為新時期高等教育的引領性工程,「雙一流」建設需要考慮政策的延續性,尊重「雙一流」建設的邏輯起點,兼顧效率與公平。

抓住用好機遇 大力推進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葛道凱

推進「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校衝刺國際前沿的「衝鋒號」,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加速器」,是一項長期的國家戰略。作為有著全國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的省份,江蘇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雙一流」決策部署,抓住用好機遇,積極主動作為,大力推進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

建設高水平大學是江蘇實施創新驅動的需要。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創新型省份建設要取得重大進展,主要創新指標力爭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以上水平,成為全球有影響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高水平大學所創造的知識價值和科技成果,在江蘇創新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建設高水平大學重在構建科學完善的頂層設計。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體現「雙一流」建設的大方向、總目標,又結合江蘇實際,根據江蘇高等教育已有的基礎和條件,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確定推進思路、策略和路徑。

從建設內容看,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框架為「專項+綜合」,簡要概括為「4+1+1」。「4」指的是4個專項建設,即江蘇已經實施的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特聘教授計劃、協同創新計劃、品牌專業建設工程等。兩個「1」指的是兩項綜合性支持。第一個「1」指的是對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的高校,按照國家要求給予資金支持。第二個「1」指的是全國百強省屬高校建設項目。

從建設機制看,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對象涵蓋了全體本科高校,實行基於績效的動態調整。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既要扶強扶優,突出重點,又不能成為少數高校的俱樂部,全省所有本科高校都是參與者,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校校有機會。每一所高校只要條件具備,都可能成為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對象。二是校校有任務。目前「四大專項」已實現所有本科高校的全覆蓋,每所高校都要把項目任務建設好,並以此帶動整體水平的提升。三是校校有特色。「專項+綜合」的制度設計,就是要鼓勵「有特色」「高水平」,鼓勵每所高校有個性、有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

江蘇高等教育系統將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擔當作為,開拓創新,紮實推進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

紮根雲嶺大地 服務國家區域戰略布局

雲南省委高校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周榮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雲南高等教育如何抓住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機遇、服務國家區域戰略布局需求和區域跨越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現實問題。

雲南大學入選國家首批一流大學建設行列,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雲南的關心和重視,為雲南高等教育進一步發揮優勢、服務國家區域戰略布局需求提供了新的引擎、注入了新的動力。雲南將立足省情優勢,聚焦國家區域戰略布局需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的決策部署,做強一流大學引領,做優一流學科支撐,不斷開創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新局面。

在推動落實上,雲南下一步將採取省級統籌、重點引領、聚焦學科、開放合作、改革驅動、黨建保障等綜合措施,堅決打好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主動戰和持久戰。「省級統籌」就是要按照「層次+功能」的方法,優化高等教育分類發展和管理,強化功能定位。「重點引領」就是要全力支持雲南大學建設成為「立足雲南、服務國家、輻射兩亞、走向世界」的一流大學,在省部共建高校遴選加強一批創新團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和新型智庫建設。「聚焦學科」就是要實施高峰學科和高原學科建設計劃,加快構建與國家區域戰略布局相匹配的高校學科體系。「開放合作」就是要認真落實2016年10月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廣泛開展合作辦學、互派留學生、漢語推廣、學術交流等活動,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教育輻射中心。全面落實省院省校戰略合作協議,積極開展高質量的學科共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合作項目。「改革驅動」就是要進一步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推動高校建立現代大學制度,著力破解高等教育發展中投入、評價、治理和質量難題,增強高校辦學活力。「黨建保障」就是要嚴格落實高校形態工作責任制,築牢「理想信念」辦學靈魂。全面落實高校從嚴治黨責任,在全省高校開展「一流黨建」創建,以一流「四有」好老師團隊、一流大學生團隊、一流黨課等為載體,著力打造高校一流黨建品牌。

圍繞一流學科目標定位 引領行業高校特色發展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鄧秀新

行業高校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深刻領會內涵,科學設定一流學科建設目標,以特色的一流學科引領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方向是行動的指南。行業高校在推進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行業特點的一流學科建設之路,更好落實「四個服務」。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行業特色高校覆蓋了國家農、林、水、地、礦、油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這些行業對創新的需求十分旺盛。行業特色高校理應在一流學科建設中主動作為,努力成為行業發展開拓者和主力軍,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一所大學的發展必須要有明確的發展定位,同樣,目標的選擇與制定對一流學科建設也尤為重要,必須在深入分析與世界同類學科差距的基礎上做到「四個統一」:一是實現建設目標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有機統一。行業特色高校的發展必須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服務於行業發展提出的重大技術創新和產業需求。二是實現建設目標與國家對高等教育要求的有機統一。要特別重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視創新人才培養,把本科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三是實現建設目標與學校校情的有機統一。必須立足於高校現狀,客觀比較分析與世界同類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差距,聚焦重點突破方向,避免平均用力,科學設置建設目標。四是實現建設範圍內學科與建設範圍外學科的有機統一。要注重一流學科的目標設定與學校其他建設範圍外學科建設目標的銜接,用一流學科引領帶動其他學科發展,帶動整體提升。

行業特色高校自誕生起就天然地被賦予了行業屬性,這就決定了行業特色高校比其他任何高校都更需要特色發展。一是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強化學科發展特色。二是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催生學科發展新特色。三是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培養黨和人民充分信任、富有創新精神的一流人才。

努力服務區域發展 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

鄭州大學校長 劉炯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總書記為我們的大學尤其是地方大學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帶來前所未有的自信。地方大學通過服務區域發展,在一流建設中同樣可以大有作為。

河南是第一農業大省、第五經濟大省,迫切需要創新驅動發展與一流人才,特別需要一流大學支撐。鄭州大學要立足河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要強化內涵,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

「三步走」奔一流。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到2020年建成國家一流大學並形成整體發展布局,完成一流學科布局與研究型大學治理體系建設。到2030年為全面發展階段,建成國際知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爭取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到本世紀中葉為快速發展衝刺階段,建成世界一流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三項改革」促一流。圍繞建設目標,推進五大建設任務,實施五大改革。結合地方大學實際,重點推動以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的師資隊伍、治理體系與文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第一項改革是推動師資隊伍的結構性改革,提升創新與服務能力。第二項改革是推進研究型大學治理體系與文化改革,完善治理與服務體系。第三項改革是推進人才培養的結構性改革,提供人才支撐。

「三大學科」創一流。實施「6+3」方案,即以6個學科為代表的綜合性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布局,和3個近期一流學科建設重點突破。在學科布局方面,堅持基本學術產出為基礎,以發揮區域與學校優勢、切實服務地方為原則,確立學科方向,凝練知識體系與學科群,搭建學科平台與組織體系,如中原歷史文化、資源材料、(食管)腫瘤防治與轉化醫學、高效現代農業等。以學科為牽引,重構鄭州大學三級學科建設層級,形成理、工、文、醫、農協調發展的現代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支撐鄭州大學一流大學建設。

服務發展是一流建設的根本動力。服務地方是大學發展的外延,而一流大學建設的本質是內涵建設。外延為內涵提供方向、空間和動力。地方大學與區域發展有著天然聯繫,立足區域發展,回應和服務國家與區域重大發展戰略需求,是地方大學的特色和優勢,更是建設一流大學的強大動力。

正確把握「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的內涵關係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張文顯

在「雙一流」建設中,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的科學內涵及其相互關係,直接關乎「雙一流」建設的方向和道路,關乎「雙一流」的成敗得失。

「中國特色」是對我國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政治定位和科學定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那麼「中國特色」如何塑造,怎樣體現呢?

第一,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應體現主體性和原創性。我們的大學和學科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只有堅持主體性,作出原創性貢獻,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人才體系,我們的大學和學科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所以我們對「世界一流」的標準應有中國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尤其是對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的評價,不能迴避「為誰服務」的根本評價問題。

第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應有民族性和融通性。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可能上演一場悲劇。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尤其是其中的哲學社會科學,要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民族性與國際融通性是一致的,強調民族性並不排斥外來文化。當今世界正處於全球化時代,我們也必須在國際和全球視野上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使中國的大學及其學科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

第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應有時代性和戰略性。「雙一流」建設要立足於中國大地,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方陣的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方陣的學科點對此要有鮮明的認識和自覺行動。

第四,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中國特色,最根本是堅持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發展道路。其核心要義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二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教育思想,三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四是要堅持教育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的政策導向,五是要在科學和法治的軌道上推進「雙一流」建設。

服務國家急需 建設一流學科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曹詩權

學科建設是高校的生命線和生產力,承載著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肩負著服務國家急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現實任務,是高校發揮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重要作用的集中體現。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迫切需要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高素質專業人才,加強高校相關學科建設,是國家戰略的重大需求。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帶動學校整體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急需和國家安全戰略,是新時期公安院校的使命責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提出的「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全面落實《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改革建設任務,以黨建工作為統領、學科建設為龍頭、人才培養為根本,深化學校綜合改革,推進內涵建設,在特色發展中著力提升辦學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第一,堅定「三個標準」,明確辦學目標和方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考、新戰略,認真落實教育部、公安部各項部署和要求;以學科建設為牽引,聚焦核心要素,實現學校「一流」「前茅」奮鬥目標。

第二,實施「四個戰略」,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牢固樹立「開放、包容、合作、進取」的學校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建設為保障,實戰化建設為引領,國際化建設為驅動,警務化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信息化、實戰化、國際化、警務化」發展戰略,實現公安教育訓練現代化。

第三,深化「四個特色」,彰顯學科人才培養優勢。緊緊把握警察職業特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忠誠可靠、專業精通、文武兼備、作風頑強」的人才培養目標,發揮學科建設的戰略性、基礎性作用。

第四,夯實基礎要素,提升學科建設能力和質效。加強師資隊伍、科研能力、教學質量、文獻資料、協作辦學、社會服務、國際交流合作等學科要素建設,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構建公安科學基礎理論體系,形成中國特色公安學、公安技術學科範式,堅持創新、交叉、融合取向。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2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模式
「產學研賽」助推航空運動發展
創客思維打通學科教學
引導更多青少年愛上體育運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