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孕育它的這片土地上尋找生命的迴響

在孕育它的這片土地上尋找生命的迴響

《出路》要在甘肅放映啦!

甘肅是本片主人公馬百娟的故鄉,這個祖國的西北省份由一個三線城市,一個四線城市,十二個五線城市組成。這裡分布了75個貧困縣,其中43個國家級貧困縣。每年,甘肅近三十萬的高考大軍,希望通過高考尋找出路

「這部紀錄片向所有來自小城市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年輕人致敬,願你們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影片介紹

導演:鄭瓊

類型:紀錄片

國家/地區:中國

時長:94分鐘

語言:中文/英文

獲獎情況:

獲得2016法國Les E?crans de Chine銀獎;

入圍2017克羅埃西亞ZAGREBDOX Film Festival國際競賽單元;

現被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及亞洲電影研究院收藏。

2016

六年時間,紀錄片《出路》跟蹤拍攝了三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地區和想法迥異的中國年輕人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成長故事。

來自北京的袁晗寒,17歲退學在家。除了看書看碟就是睡覺,百無聊賴,為了對抗無聊,決定在鼓樓衚衕開一間酒吧,酒吧開張後客人寥寥,三個月後沒有意外地關張了。

3年後,袁晗寒遊歷完歐洲各國,決定申請她心儀的藝術學校——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很幸運,她考上了,但是她很少去學校的畫室,她說她受不了畫室的沉悶。德國生活的單調讓她感覺很寂寞,於是經常去公園遛兔子,或者跑到另一個城市魏瑪,找她男友玩耍。

2015年夏天,為了了解更多藝術和商業的運作,袁晗寒來到上海一家美術館實習。關於未來,她說她並沒有明確的計劃,但是她不希望把餘生留在德國,因為在她看來,德國是個養老國家。也在這一年,袁晗寒在北京註冊了她的藝術投資公司。

來自中國中部湖北的徐佳,19歲,是咸寧高中的高三複讀生,2009年是他的第三個高三。

復讀生活的壓力非常大,但是沒有受過教育的媽媽還是希望徐佳最後能賭一年,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進了一個好大學,才有好的出路和未來。

很幸運,徐佳最後如願考上了一個中國的二類大學。大三這一年,宿舍的同學都在紛紛找工作,徐佳也很努力,但是投出去的簡歷很少有反饋,這讓他很焦慮。最終,徐佳還是簽到了一家公司,但是簽完合同後,他感覺心裡空落落的,就好像把自己賣掉一樣。

工作2年後,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2015年10月徐佳和相戀4年的女友決定結婚,徐佳說,先成家,後立業。他希望結婚後,能承擔起更多對家庭的責任。

來自中國西部甘肅的馬百娟,12歲,在野鵲溝小學上二年級,學校只有2個老師,5個學生,雖然條件艱苦,但是馬百娟充滿了喜樂,因為她喜歡上學。

她希望長大後能去北京上大學,然後大學畢業後去打工掙錢,她的夢想是將來一個月掙一千元,給家裡買面和打井,因為她家面不夠吃,水不夠喝。

2012年父親和哥哥為了馬百娟上學更方便一些,一起努力把全家從甘肅遷到了寧夏,結果馬百娟因為學習跟不上,第二年就退學了。

15歲的馬百娟自己一個人跑到完全陌生的城市裡,試圖去找工作,但是因為年齡和學歷太低,結果全部被拒絕。馬百娟很迷茫,在黃河邊乾涸的河灘上獨自徘徊。

預告片

導演介紹

鄭瓊,中國第一個專業紀錄片公司----北京零頻道(www.bjdoc.com)創始人。

2004年開始和中國導演、 台灣紀錄片製作團隊、加拿大紀錄片攝製組、荷蘭紀錄片製作團隊一起工作,參與制作的國際紀錄片作品有Kinshasa Collection(德國/2017)、Giraffe (德國/2016)、Journey to the West(法國/2014)、The Chinese Bubble (荷蘭/2011)、A Woman World(荷蘭/2010)、Rainmakers (荷蘭/2009)、《路有多長》(台灣/2008)、《Short & Male》(加拿大/2007)、《Tales of a Yellow Bicycle》(加拿大/2007)。

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獲得官方認可,以傳播世界優秀紀錄片為核心的國際專業紀錄片交流平台——iDOCS 國際紀錄片論(www.idocs.cn)的創始人和執行長。

2011 年萊比錫國際紀錄片節評委,2013 年阿德萊德電影節紀錄片單元評委,2015 年特拉維夫電影節以色列紀錄片單元評委。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DOCS國際紀錄片論壇 的精彩文章:

TAG:iDOCS國際紀錄片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