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走進黔江覓古詩:東南佳山水 武陵花雨深

走進黔江覓古詩:東南佳山水 武陵花雨深

武陵山奇峰。 黔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黔江區位於渝東南,素有「渝鄂咽喉」之稱,自古既是交通要衝又是軍事重地。商周時即為巴國地,秦屬巴郡,曾名丹興縣、石城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正式得名黔江。

「山川秀麗名川東」的黔江遍布名山大川,自然景色珍奇獨異,神秘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此交集,吸引了歷史上眾多文人墨客吟誦黔江,杜甫、黃庭堅、寇準、張之洞等歷史名人等都在此留下詩句。

「黔江」自古入詩多 三次賦詩至今傳

唐代宗年間,一位王姓官員從四川三台辭職侍奉母親還鄉。離別宴上,這位仕途不順的官員有些鬱鬱寡歡。一位前來送別的友人看出了他的無奈,同樣官路坎坷的他不禁觸景生情,當場題詩:「大家東徵逐子回,風生洲渚錦帆開。青青竹筍迎船出,日日江魚入饌來。離別不堪無限意,艱危深仗濟時才。黔陽信使應稀少,莫怪頻頻勸酒杯。」

「這位前來送別的友人就是杜甫,他寫下的這首《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得開字》是現有文獻中最早提到黔江區的詩歌。」黔江區文史專家何澤祿介紹。

何澤祿主編過《獻中黔江》一書,其中的詩歌卷收錄有400餘首古詩。據他介紹,黔江建縣雖早,惜戰亂天災不斷、興廢頻繁,史料多散佚。他初步統計,能查證的以黔江為題材的古詩大約有2000多首,興起於唐宋,在明清達到高峰。

如果嚴格考證,涉及黔江的古詩情況比較複雜。一是烏江在唐宋時期叫「黔江」,元代後才逐步改稱烏江,很多唐宋詩里的「黔江」不一定是指如今的黔江區;二是自唐以來,黔江曾屬黔州、黔中郡,地域不僅限於如今的黔江區,故很多寫黔州的詩是否列入黔江區古詩範圍,存有爭議;三是不少黔江籍的文人如陳景星寫的很多詩作等也無法完全歸於反映黔江的古詩里。這為黔江古詩的界定留下不少難解之謎。

即便如此,黔江古詩仍然以「雄奇峻峭、凌厲獨出」的風格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元代沈啟的《黔江》「黔陽春草碧雲齊,萬曲青山萬曲溪。久客不禁鄉土思,半檣殘月子規啼」,就令人回味無窮。

古時黔江一帶,山高路遠,溪深澗險,條件艱苦,唐宋時期即為朝廷罪愆貶謫官員之地,這些官吏來到黔江寫景抒情,托物言志,留下了不少名篇。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宋代詩人黃庭堅。

宋紹聖初年,黃庭堅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他夜宿歌羅驛(今湖北宣恩高羅鎮,古時屬黔江縣的一個驛站),寫下《山谷歌羅驛》:「黔南此去無多遠,想在夕陽猿嘯間。」反映了黃庭堅被貶途中艱辛備償,期望早日到達貶謫地的落魄心情。

在探尋黔江古詩的過程中,重慶日報記者發現一個現象:不少在此地任職的官吏清廉勤政、體恤民情、治水賑災、興學修志,一直為黔江人民所感念,其留下的詩作,成為研究黔江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

這其中,明代六朝高官李時勉三次為黔江知縣謝牧作詩的故事尤為傳奇感人。

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年),四川蓉城進士謝牧出任黔江知縣。當時中進士者一般都在京城任職,而謝牧卻被任命為偏遠的黔江知縣,眾友頗有微辭。謝牧卻開心地表示,吾二親皆老矣,樂得便道過家拜吾親,以祝百歲壽,何樂不為。時任國子監祭酒的李時勉聞訊,為其孝心所感動,遂作詩《送謝謙牧知黔江》:「鳴佩自應辭聖主,過家喜得拜嚴君。金台鳧影三秋別,巫峽猿聲兩岸聞。自古循良多善政,須令黎庶樂耕耘。」勉勵謝牧以仁愛之心造福黔江百姓。

謝牧到任後「建聖廟,設學宮,聚生徒講學,文教聿開。政尚凝視,民懷其德」。三年後他回京述職,朝廷命其再回黔江任職。李時勉再次作詩贈勉《送謝謙牧還知黔江》:「作縣三年政有成,東來萬里到神京。褒書已荷天邊寵,歸棹還從峽里行。暑雨離亭看栁色,秋風客路聽猿聲。黔江江上棠陰下,多少兒童竹馬迎。」讚許他回去後,連黔江兒童都會騎著竹馬來歡迎他。

謝牧在黔江六年,果因政績卓著而擢升。李時勉此時又第三次作詩《黔江三瑞》,高度稱讚謝牧在黔江的善政與作為:「民安政善實相宜,和氣蒸祥正此時。瑞麥兩岐真可羨,嘉瓜並蒂亦何奇。更看白燕離群出,為顯清名與世知。自昔中牟誇異政,由來循吏每如斯。」

在古人看來,麥子一株多穗,雙瓜一蒂結果,紫燕產下白色的雛燕,均為吉祥之兆。李時勉認為這是謝牧治黔江,政洽民安,為政之善的結果,故賦詩褒揚他是奉職守法、清廉賢能的「循吏」。李時勉為黔江三次賦詩,留下一段佳話。

昔日十二景 如今綻新顏

乾隆年間,曾任巴縣知縣的王爾鑒謫任黔江知縣,這位耗費十載編撰出《巴縣誌》、評定出「巴渝十二景」的進士,面對仕途低谷,不以為意,孤身一人赴黔江上任,並寫下《由重慶之黔江》:「妻兒寄渝州,而我何所之,望望石城路,水險而山危,買棹下巴渝,兩岸花雨滋,桃李向我開,雲山向我依,長江波浪急,解纜舟如飛……天涯慰孤影,每眺夕陽時,雖雲行役遠,相興舒襟期。」表達了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情。

王爾鑒「平易近人,遇事仁而有斷,所至興利革弊,各事認真。做官37年,廉潔奉公,不積家私,身後無贏餘。」他在黔江公務之餘,善文工詩,主編了第一版《黔江縣誌》,為黔江寫下了《亭子關》《金子嶺》《發成都將之黔江》《由重慶之黔江》《銅鐘歌》《春興》(三首)等詩作,對黔江山水發出由衷的讚歎,「欲聞幽景多,東南佳山水。武陵花雨深,羽人秀峰起。流覽得初心,登臨滌渣滓。」(《發成都將之黔江》)

黔江歷史上政績最為顯著的知縣要屬光緒年間的張九章。張九章在任期間,勤於政事,開倉救災,熱心教育,補修縣誌,在當地頗有名望,其主持修築的河堤被後人稱之「張公萬柳提」。經過治理,黔江「民風甚淳,獄訟亦少,囹圄每至空虛」。

張九章留下不少描寫黔江景物的詩文,他在《秋日登八面山》中寫道:「拽得蘭輿上,行行石徑微。山高驚鵲起,樹老杳鴉飛。結伴攜萸酒,尋幽勝菊衣,秋去低薄暮,猶自樂忘歸。」近年來,黔江啟動地方古籍再版工程,去年出版了《雙冷齋文集校注》,收集整理了張九章的主要詩文。

清朝時黔江曾評出十二景,包括三台拱極、八面興雲、羊嶺朝霞、酉陽夕照、咸溪飛瀑、墨沼流香、霽雪凝崗、幽蘭秀谷、武陵霧雨、羽人煙鬟、烏鴉集仙、金鐘飛韻。為此也留下眾多吟誦這些景色的詩篇。

「三台拱極」所指的三台山「在縣南三里,三峰並峙」,清代詩人邵敦當年遊覽三台山後,集名人詩句詠嘆「三台拱極」美景:「五雲多處是三台(杜甫),保障西岷壽城開(查廣居)。滿座山光搖劍戟(杜甫),九城春色近蓬萊(皇甫冉)。」如今 三台山已建成為黔江城市觀景台,有公園式小區、音樂噴泉、果林,成為市民們遊覽觀光的好去處。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訊員李詩素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秋色無限美,黃花配綠葉
古詩:馬的愛情古詩(三)
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古詩?
「詞科普」要想作詞,你該懂何為:令、引、近、慢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