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首詩僅28個字,張學良卻恨了一輩子,晚年仍道:生平最恨!

這首詩僅28個字,張學良卻恨了一輩子,晚年仍道:生平最恨!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這首詩是馬君武1931年11月20日發表於上海《時事新報》上的兩首「感時近作」詩中的一首。沒想到,這首題為《哀瀋陽》的詩,使得馬君武這位民國元老、著名的教育家名噪一時。

其時,日本關東軍已經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由於主政東北的張學良堅決奉行不抵抗政策,以致日本輕而易舉便侵佔了遼、吉兩省,黑龍江省也在迅速陷落之中。這首《哀瀋陽》一經發表,惱恨張學良三年前通電易幟不願賣國的日本人聞風而動,在報上大肆攻訐張學良糜爛荒唐的私生活,以敗壞張的名聲。

如此這般,本來一首極為尋常的詩,終於弄出了巨大的動靜,舉國盡知。打那之後,在國人眼中,張學良便等同於性喜風流、因色禍國的花花公子,頭上結結實實地戴上了一頂「不抵抗將軍」的帽子。一首小詩,竟有如此大的威力和影響。馬君武大感意外,也頗為自得,竟自詡此詩堪稱是民國版的《圓圓曲》。

其實,「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張學良因久吸鴉片,弄壞了身子,正住在北平協和醫院療養。事變爆發當夜,張臨時出院,陪著英國駐華大使夫婦在一個包廂里觀賞梅派京戲《宇宙鋒》。按理說國難當頭,陪人看戲也是不合時宜的,但當晚演出係為遼西水災籌款,張學良出席應景也在情理之中。況有外國使節在側,兼有外事活動性質,更是張學良的職責所在。由此可見,當時張學良根本沒有時間與詩中所涉的三位女士演繹風流。

張學良劇照

況且歷史也證明,三位女士中,影星胡蝶與張學良終生未謀一面。「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胡蝶正在天津,一周後才為拍電影《自由之花》抵達北平。稍有嫌疑的朱五與趙四兩人,據張學良自己晚年口述,他跟朱五小姐連一句玩笑都未開過。至於趙四,兩人早在1926年便相識了,至「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二人相處已久,即便親密廝守,也不應再作香艷故事來看。

論及馬張二人之間的私怨,歷史上好像確有其事。據張學良當年秘書惠德安回憶,「九一八事變」後不久,馬君武曾擔任過北平私立民國大學校長,由於辦學基金甚少,必須另外籌措經費維持。因張學良此前就有創辦東北大學和捐助大筆款項支持張伯苓先生主辦南開大學的事情在,馬君武便親自登門拜訪張學良,請其出錢助學,不料竟遭拒見。

儘管馬君武后來放下身段,甚至不惜「低下勇武的頭顱」,在張的公寓外苦守一夜,成功逼迫張學良出來見他,但張學良最終還是找了個借口,當場回絕了馬君武。

至於素來好交朋友、出手闊綽的張學良當時為何拒見馬君武,惠德安說那是因為當時張的身體不好,加之東北局勢緊張。言外之意,張無心搭理閑人。但以馬君武一貫的行事風格,若非傾心教育,讓他低頭求人幾乎沒有可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生都是人求他,唯有辦學他求人。因此,他對張學良因惱生怨也情有可原。

晚年的張學良對唐德剛(歷史學家,著有《張學良口述歷史》)就曾不止一次地提及這首詩:「這首詩我最恨了,我跟她(朱五)不僅沒有任何關係,我都沒跟她開過一句玩笑!」「我張學良如有賣國的行為,你們就是將我的頭顱割下,我也是情願的。」 看來在張的心裡,這首詩不僅傷害了他,而且冤枉了他,使他終生背負因色誤國的惡名。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葉觀瀾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資產超過2000個馬雲的神秘家族,如何借滑鐵盧華麗上位?
一個傭人20歲出門闖蕩,50歲造反稱帝,60歲被兒子刺殺
帝師夜觀星象,助太上皇奪位成功,功成後被發配邊疆
張學良紅顏知己,曾忠心隨他征戰十年,也曾害他染上嗎啡險被暗殺
一個官場愣頭青,坐總督門口,見一個捉一個:你進去我就舉報你!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