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末女首富、慈禧乾女兒,從經濟的角度解讀真實的周瑩

清末女首富、慈禧乾女兒,從經濟的角度解讀真實的周瑩

最近,隨著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熱播,由孫儷主演的女主周瑩也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電視劇中的周瑩為人豁達、聰慧活脫,深受觀眾喜愛,周瑩的經歷更是跌宕傳奇:從一個江湖少女變成吳家少奶奶,在家族矛盾和情感紛爭里進行博弈,最終成為清末陝西女首富,甚至被慈禧認為乾女兒……周瑩的人生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勵志傳奇故事。

其實,周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的生命歷程以及最後的人生結局比起影視劇也更令人唏噓不已,今天,小編就從經濟學的角度結合真實歷史,聊聊這位傳奇女首富的生意經。

家族聯姻資本深厚

歷史上的周瑩絕非只是一位江湖少女那麼簡單,實際上,周瑩出身不俗,家族背景與底蘊非常深厚。

她出生於陝西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的富商之家,曾祖父周梅村不僅時任刑部員外郎,還經營鹽業生意,是當時三原一帶的富商大戶,為人疏財仗義,經常為國捐款。只可惜後來周家家道漸漸中落,在兄嫂的主持之下,周瑩被許配給了涇陽縣首富吳家的獨生子吳聘。

婚後周瑩恪守婦道,全心全意照顧丈夫吳聘,讓吳家上下都十分滿意。出於對兒媳的信任以及對其聰慧的肯定,公公吳蔚文甚至開始讓周瑩接觸家族裡的部分生意。

原本出身於商賈之家的周瑩,就在這樣的氛圍下,耳濡目染,不斷積累著從商經驗,深厚的家族底蘊不僅為她提供了深厚的原始資本積累,更使周瑩在家族事業的歷練中,不斷加深著自己對商道的理解。

以豐補歉謀利長遠

在商業知識極其匱乏的清代,周瑩已經掌握了相對成熟的市場規律,頗具現代商業經營思維。

歷史上的周瑩丈夫早逝,幼子早夭,龐大的家業落於她一人之肩,周瑩臨危受命,憑藉著自己對市場規律的深刻理解,多次為吳家化險為夷,覓得新的商機。

一年秋天,棉花喜獲豐收,就在關中棉商處心積慮地想要壓低棉花價格的時候,周瑩卻反其道行之,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大量收購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唯有周瑩手握棉花庫存,此時棉商不得不高價從周瑩手中進購棉花,周瑩藉此成為關中地區的棉花大商戶。

一貴一賤,物極必反,深諳商道規律的周瑩懂得把握進貨囤貨的時機,不為眼前利益所誘惑,為吳家謀取到更為豐厚的長遠利益。

知人善用,懂得放權

除了深諳商道,懂得利用市場規律行商,周瑩還十分善於用人,當上吳家大當家後,周瑩一方面提高夥計薪酬,另一方面還在此基礎上增加年終分成,這就和現代企業員工的薪酬方式十分相似。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夥計的積極性,也能留住人才。

歷史上,周瑩身邊常常圍繞著幾十個能人謀士,比如揚州總管羅天增與楊茂亭、王子緒、王幼農等人,他們個個多謀善斷,經營有方,周瑩懂得放權於這些能人,不僅減輕了自己的壓力,更提升了效率。

重誠守信主動擔當

在周瑩的執掌之下,吳家堅持以誠信立世,每一件商品都貨真價實,每一筆生意都尊信守約,不貪小便宜,不賺不義財,當時民間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 生動地證明了吳家當時良好口碑。

此外,周瑩還經常行善舉,主動承擔身為鉅賈的責任。周瑩開倉放糧、施粥賑災,捐銀打井、引水修渠,各種義舉不斷,她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安吳寡婦」。

當國家陷於危難之時,周瑩再次主動站了出來,與國家共患難。1900年慈禧逃到西安避難,周瑩向慈禧提供了十萬兩白銀,《辛丑條約》簽訂後,她又向清政府進貢白銀,同赴國難。後來慈禧收她為義女,為她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的大匾。

華枝春滿花開月圓

歷史上,周瑩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42歲,但在周瑩短暫的生命之中,她經歷了丈夫去世,族人排擠,家道中落, 又憑藉著自己的聰慧與努力成功扭轉了吳家的衰落,成就了自己的一世傳奇。

「那年花開月正圓」,然而周瑩的一生其實並不圓滿,她死後因為沒有給吳家留下子嗣,連進吳家主祠的資格都沒有,但這種不圓滿又能如何,周瑩已經將一生的精彩與傳奇留在了世間、留給了後人,

也許一時不得圓滿,但在千古流芳、華枝春滿之時,再賞那「花開月圓」的美景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學院在線 的精彩文章:

學歷真的不重要?看看國企銀行中的高學歷高工資!
只有張雪峰敢在《演說家》里說實話:所以你不是世界企業500強

TAG:商學院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