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四境:古、雅、靜、正

書法四境:古、雅、靜、正

宋曹在《書法約言》中說:「學書必以古人為法,而後能悟生於古法之外也。悟生於古法之外,而後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

入古就是要紮根傳統、深入學習古人書法。不僅要懂得古人的筆法和墨法,更重要是要通過臨摹、體會並融會貫通,用心去體悟書寫之道和自然之道。這些都要經過大量的臨摹,技法訓練並用心體會才會有所得。從側面體現出書家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學習態度和掌握的深度、廣度。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概括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書法有雅俗之說。黃賓虹也曾說「藝有百病,常病皆可醫,唯俗病難醫」。書法如何達到雅的境界?我以為無外乎三條途徑:一曰做人,二曰讀書,三曰追摹古賢。

所謂做人,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所謂讀書,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可能有不善書法的讀書人,但決沒有不讀書的書法家。書法是一種以漢字為載體,以筆墨為手段,以性情為靈魂的藝術形式。因其具有極強的民族性,所以更注重傳承。未有不臨摹古人而成書法家的,不古必不雅。也體現了一個的修養與層次。

王筠句讀:「采色詳審得其宜謂之靜」。審美之「審」字的本義是——色彩思維,或視覺思維。因此,「靜」的原意不是安靜,而是:色彩安排很合理,很有章法。靜的本意是不爭,不爭則能知足常樂。不爭意味著不貪求名利,順守自然。

「靜」的引申義是指一種悠遠的境界,寧靜可以致遠,可以獲得智慧靈感;一個靜字,蘊含了古人圓融通達的智慧,更讓我們感念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哲人云:「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如果能不爭,心就能靜,靜是一種安詳平和之態,是一份怡然自得。所以古人讚賞:靜居則安。這大概也是養生學主張的觀點。體現了人處世的一種泰然心境。

唐柳公權有「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之說。歐陽修以為:「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正,也是現在所倡導的正能量,是中國書法的靈魂。學習書法,當以陶冶性靈為宗旨、以正本清源為要義,立正義、揚正氣、弘正法、見正藝、行正道。也是書家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的集中體現。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裝置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平沙落雁》 古琴演奏: 郭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台灣道教發展是怎樣的概況?
誦經不一定用口,簡析青玄上帝持經要訣
古琴家顧梅羹紀錄片
畫家郭關古琴演奏專輯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