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品牌起個好名字,是企業戰略的起點

為品牌起個好名字,是企業戰略的起點

往 期 精 彩

下巴都要驚掉了!90後最喜歡的探探APP,將面臨致命危機!

支付寶,你給這位台灣美女「聲優」漲工資了嗎?註冊聲音商標了嗎?

「美妝」商標事件:微信公眾號,為何你屢屢受傷?

就像是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一樣,給品牌取名,需要謹慎再謹慎,這之所以那麼關鍵,是因為一旦起好名字就很難再輕易做改動,而名字又恰恰是品牌在發現階段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步。

名字背後,還跟著商標,而商標又是品牌的集中表現,真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slogan可以更換,產品可以迭代,甚至CEO都可更換,唯獨名字:一旦推出很難更改!

在《定位》一書中,傑克·特勞特是如此描述品牌名字的重要性:名字就像鉤子,把品牌掛在潛在顧客心智中的產品階梯上。在定位時代,你能做的唯一重要的營銷決策就是給產品起什麼名字。

如果說品牌名是一個乘數,那麼,好的品牌名帶來的效果=所付出的努力×2,不好的品牌名帶來的效果=所付出的努力×0.2。

事實上,好名字是有標準的。

能反映品牌所代表的品類或特性

一個好的店名,一定是讓顧客第一眼就明白你是誰,你賣什麼。這叫「定位反應」,就是能讓顧客「望文生義」,看到名字就能想到品類,比如 「周黑鴨」、「鮮橙多」,這些品牌名都有很好的定位反應。

典型的例子還有可口可樂,當初進中國時譯為「蝌蝌啃蠟」,乏人問津,後來改成具有美味聯想的「可口可樂」後,才風行全國。

顧客需要的是品類。當我們問一個人準備吃什麼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絕對是麵條、餃子、火鍋等品類。

而反過來說,品類代表著顧客的真正需求。強大的品牌,就是品類的代表甚至代名詞。

說白了,品牌名稱就是要有品類、感受和辨識度,容易記憶和傳播。

比如,一朵棉花這個名字,很多人在沒有見過產品的情況下,也會覺得很天然很舒服,很自然很健康,也能知道是做棉織品的。「等蜂來」因為電影大熱變得非常容易記憶和傳播。而聯邦調茶局很巧妙地藉助了諧音。這就是好的名字,有品類、感受,也有心理暗示在。

選品牌名而不是通用辭彙

一個品牌被當作品牌來記憶,首先它的名字要是個「品牌名」。比如「紅牛」和「黃牛」,因為大家在現實中沒見過紅色的牛,而「黃牛」則是人們熟知且經常談論的名詞,所以對比起來,前者「一聽就像個品牌名。這就是「品牌反應」。在慘烈的同質化競爭時代,這一丁點選擇優勢產生的馬太效應,也許就能讓你的品牌勝出。

一個好的品牌名,不應與所處環境中眾所周知的名字過於相似而造成混淆。

便於記憶和傳播

好名字就是要讓顧客認識、聽得懂、記得住、願意說。如果顧客聽了你的品牌名還要問「是哪幾個字」,就會干擾傳播,傳播得分就減半。

如果品牌名的涵義,不能用一個常用成語或者俗語來解釋,需要逐字解釋,那傳播得分「基本歸零」,比如「犇羴鱻」。

另外就是大家不要用英文名字,也不要用生僻字。西北莜麵村花了很大力氣去告訴消費者中間這個字音。深夜發媸很多人都會讀錯。這在品牌傳播過程中,顯然不利,因為很多人連字不認識。

名商君給個簡短的建議,給品牌起名字可以從以下4個步驟著手(不展開講了):

對自己產品、所在行業、用戶痛點深度剖析

逼死自己和小夥伴

真實目標用戶測試

註冊保護畫LOGO憶量

關於起名字的小技巧,名商君下面列舉一些。

數字取名:十點讀書、30秒懂車、一條二更等等、都是從數字上暗示。

動物取名:互聯網圈比較多,因為動物比較記憶。

寓意聯想:一些心理暗示與聯想的名字。比如香飄飄、睡個好覺。

總結一下,一個基本的品牌名字公式:

很多讓大家過目難忘的餐飲品牌都遵循了這個公式,比如:全聚德烤鴨、喜茶、樂凱撒榴槤比薩、武大郎炊餅、西少爺肉夾饃、海盜蝦飯……

品牌起名的忌諱

當然,起名的忌諱也有不少。比如品牌定位不清晰,名字的定位要和品牌實際定位一致,錯誤的定位不如沒有。例如,顧客聽到「俏江南「的第一反應是江浙菜,但它實際上是川菜,吃川菜的顧客在不了解品牌的情況下,肯定不會選它。

比如不要出現負面辭彙、不雅名稱等。

這個名字有點不知所云,聽起來就不像一個品牌名。顧客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家餐廳。

不僅不像品牌名,而且讓人有「負面」的聯想,不易傳播。試想一下,「哎呦卧槽」這個名字如何在公眾場合提起,或和家人朋友分享。

品牌名,是企業被外界熟知的第一扇門,也是企業戰略的基礎。可以說,如果創業時品牌的名字不好,基本上做任何戰略都沒用。

那麼問題來了,在互聯網時代,僅僅給企業取一個好名字,你的品牌就萬事大吉了嗎?NO!你還需要跟品牌相匹配的域名。

商標是傳統的標識,互聯網時代不僅需要標識,更需要標識與外界的互動,而域名正是這「標識「與外界的「連接」和橋樑。

互聯網時代,域名成為品牌的標識

世界經理人集團CEO丁海森也曾說:「數字時代,域名有時比CEO」。「域名已不是技術問題,也不僅是知識產權問題,而是上升到了企業的戰略問題。」

從跨國企業看,微軟、蘋果、Google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其管理者從一開始就十分重視域名管理和保護,將其置於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中加以考慮。

Google豪擲2500萬美元,打敗了以亞馬遜為首的12家競爭對手,從ICANN手中拍得了頂級域名.app。

此前, 在.buy頂級域名爭奪戰中,亞馬遜砸460萬美元搶贏了Google。

而本土企業通過對域名的爭奪強固市場地位的做法也屢見不鮮。

當初,五大門戶網站都看上了新興的微博市場,紛紛畫圈佔地。其中,新浪和騰訊之間的爭奪最為激烈。不過新浪手裡有張王牌——購買了weibo.com域名。還沒等雙方「最終對決」,新浪就甩出了這張王牌,並正式更名「微博」,從此,騰訊微博漸漸敗落,最後消失。

……

換句話說,一個好的品牌=商標+域名,這話可不是名商君說的,這是雷軍在公開發表的演講:一個好的名字就是有商標,有域名,含義不錯,琅琅上口。

視頻如下:

更多交流

今日頭條:名商網

新浪微博:@名商網

歡迎投稿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商網 的精彩文章:

迪士尼發力中國市場,2018將是其高峰年!

TAG:名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