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外行人」俞永福的手起刀落:怎麼從第一的位置被拉下來,就怎麼回去
周五早
內容提要
阿里文娛未來怎麼走
華為終端變革之年:衝刺利潤,發力雲服務
網路大電影想播都難更別提掙錢
聽她的聲音| 會上癮
? 主播:文君 ?
一、文娛「外行人」俞永福的手起刀落:怎麼從第一的位置被拉下來,就怎麼回去
「我跟我的HR團隊說,我從來不為了穩定而穩定。我只考慮一件事情,如何為了發展而改變。」
如果以2016年6月初,阿里宣布籌建文娛板塊為起點的話,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阿里文娛經歷了規模不小的高層輪換。
優酷CEO從創始人古永鏘變為職業經理人楊偉東;
阿里影業CEO從中影出身的張強變為產品技術出身的阿里合伙人樊路遠;
阿里音樂CEO從傳統音樂行業出身的宋柯,變為擔任過阿里多項電商業務負責人的張宇。
在這一系列的人事變化中,表象上可以看到的顯著的變化是:各個業務線的負責人幾乎都變成了阿里系的人,以及新的管理者中不乏文化娛樂行業的「門外漢」。另據俞永福透露,目前大文娛集團超過50%的員工都是技術人員。對此阿里強調的是「給大文娛找到最合適的人。」
一個越來越具有阿里氣質的文化集團,同時也是一個越來越淡化內容色彩,強調基礎設施建設的集團。這讓它跟整個阿里統一了目標,淘票票和優酷在過去一年裡迅速擴大了市場佔有率,也讓它不可避免地面對一些質疑,比如阿里影業的9億虧損,優酷持續增加的版權成本。
創投君點評
阿里對於文娛產業的野心一直不小,從收購優酷開始,做了接近兩年的布局和規劃,進行了不同業務線的嘗試,有些業務例如阿里影業走偏,急需糾正。俞永福認為,綜合型文娛集團是大勢所趨,只有在「一個大文娛」的架構下,才有充分的用戶觸達能力、內容生態能力和多元的商業化能力。
俞永福並不忌諱談自己是文化娛樂產業的「外行人」,在挑選各個業務線的一把手時,也基本都挑「門外漢」,帶來一些新思路。在阿里大文娛的整合中,俞永福也從高德拿來了不少經驗,比如「先得用戶再得錢」的互聯網思路。
去年11月,阿里大文娛集團成立時,俞永福為阿里大文娛規劃的戰略方向還是2+X,2代表大優酷和UC兩大平台,一個以視頻觸達用戶,一個以信息觸達用戶,而其餘的電影、文學、遊戲等業務線則被歸入X的縱隊中。
在今年9月19日的大麥戰略發布會上,俞永福首次對外提及3+X的概念,也就是原有2+X的升級版,多出來的「1」實際是去年縱隊「X」中表現亮眼的垂直業務。經過一年的發展,以豌豆莢、淘票票為代表的部分垂直業務已經形成一定的體量,可以與大優酷、UC並列作為觸及用戶的重要板塊。
儘管各業務之間處於協同合作狀態,「3+X」中的每個版塊都是缺一不可,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阿里大文娛把更多的資源放在了優酷、淘票票等業務線上。微影和貓眼的合併正在進行中,兩家一旦合併,淘票票必然會遭受極大的威脅。
俞永福的對策是,未來對於淘票票的大額票補也不會停止。「 最難的是血拚,血拚我能拿第一,不血拚肯定也能拿第一。」他還直接否認了阿里曾經洽談過收購微影。至於優酷,當年它如何作為第一名被拉下來了,阿里正以同樣的方法讓優酷重回第一。
而這種沒有上限的投入,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根據其給出的數據,優酷和淘票票在今年暑期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二、華為終端變革之年:衝刺利潤,發力雲服務
華為消費者業務部數月前進行了一次低調的高層調整:原移動寬頻和家庭產品線總裁萬飈升任首席運營官,華為集團軟體產品線總裁張平安接替蘇傑,出任消費者業務部雲服務總裁,蘇傑被調往海外負責雲服務相關業務。
看似一個平常的調整,背後是華為手機身處寡頭格局、競爭焦灼之下的應對之舉。
在今年的戰略目標中,利潤是何等重要,每個華為手機人心中都很清楚。
過去六年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最為迅猛,競爭最為激烈的時期,無數品牌前仆後繼。時至今日,經過全行業大洗牌後,競爭的熱度依舊未減,也形成了新一時期的寡頭格局。面對三星、蘋果、OV、小米的夾擊,以及公司內部調整壓力,華為要想在寡頭之爭中穩住陣腳,繼續提升高端市場份額、利潤、以及綜合服務能力成為當務之急。
創投君點評
智能手機的增速放緩在全球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便蘋果,也不可逆大勢。最新一代蘋果iPhone 8剛剛發布,並無驚艷,更多的是上一代產品的影子,這種情形已不止第一次,相比紀念版iPhone X前者已成炮灰。
有了感情噱頭的iPhone X必然博得一些眼球,但智能手機的功耗、大屏、拍照等基礎功能iPhone X提升並不多,更何況近萬元的價格可能令消費者望而卻步。
即便iPhone X引以為豪的Face ID面部識別技術,我們暫時看不到更多應用場景。現有應用適配,對於Face ID安全性、場景複雜性等調試,短時間難有作為,更別說重新開發。
和蘋果一樣,在後續的發展中,華為手機也會面臨安卓手機「千機一面」、創新匱乏的頑症,縱然華為堅持每年搞研發投入,但在高利潤、高營收的雙重目標下,難以得心應手。
去年年初,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市場工作大會上講話指出,華為終端要敢於在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收入。無論是規模還是利潤,對華為、對余承東而言,絕對不是一副輕鬆的擔子。
此外,對常年面對通信設備2B業務的華為而言,還要兼顧面向2C的消費者,這不僅僅在業務上是一個挑戰,更是一次內部文化的碰撞與洗禮,直面體制問題。
在一個鍋里吃飯的體制,可能並不適合華為終端的長遠發展。言外之意,華為終端應該按照2C的商業邏輯去實現獨立運作。
直到今天,在內部仍能聽到華為終端應該獨立的聲音。
從了解的情況來看,此次重組涉及眾多華為高層,可能包括董事長孫亞芳、副董事長任正非(創始人、CEO)、三位輪值CEO(徐直軍、郭平、胡厚崑)以及任正非之女、華為CFO孟晚舟、董事余承東、萬飈等等。
從內部傳聞來看,華為消費者業務部的管理層調整力度不會小,但不管最終如何調整,對於華為手機未來的業務發展必然會產生一些深遠影響。
三、審查越來越嚴,網路大電影想播都難更別提掙錢
2017年對於大多數網路大電影製作公司來說並不好過,躺著賺錢的日子或許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截止到9月20日,進入TOP10的網路大電影共計42部影片,其中顯示投資成本的網路大電影有17部,成本多數介於250-300萬之間,分賬收入多數維持在150萬左右,而更多沒有顯示成本的網大分賬收入僅有幾萬元。
對依賴平台點擊分的網大製作公司來說,這或許並不是一個好現象,投資和收益的倒掛導致越來越多網大公司正在逃離這個行業。
2016年網路大電影井噴過後,隨著審查力度的加大,網路大電影製作規格也被平台重新定義。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系列網大因政策紅線調整而下線。帶著「粗製濫造」原罪的網路大電影,其原有的發展路徑被切斷,精品IP化逐漸成為行業共識,資本也正在網大市場上加緊布局。
創投君點評
儘管2017年網大市場相比前兩年冷了很多,但是IP化的方向已經初露端倪。
淘夢影業的CEO吳靜認為,越來越多持證發行的正規軍紛紛進入布局網大市場,使得網大的進入門檻變高了,所以有競爭力的玩家才能留下來。
在過去一年中,上市公司看到了頭部網大公司的發展潛力,正在資本層面上加緊「圍獵」網大公司。隨著網大內容製作的精品化,廣告植入和包括影游聯動、衍生品在內的IP多重變現將成為未來重要的盈利方式。
慈文傳媒在推出網路劇《老九門》的同時,順便推出了網路大電影《老九門番外篇之二月花開》,作為網路劇的衍生品,上線10天播放量突破了5000萬,達到了愛奇藝A類分賬標準。嘗到了製作網大甜頭的慈文,今年又推出了一部口碑不錯的網大《哀樂女子天團》,影片還拿到了院線上映的龍標。
實際上,不僅僅上市公司,平台方也在加緊布局網大內容,騰訊動漫旗下有包括《王牌御史》、《無罪之城》、《靈契》在內的10個漫畫IP正在改編成網大。
在網大逐漸IP化的同時,網路大電影也為新題材、新類型影片開闢了一條新路徑。在製片人李岳鴻看來,網大更大的價值在於培養新人,嘗試新的題材,網大是院線電影的補充,更是新的題材、拍攝方式的試驗田。
網大的出現得益於互聯網提供的相對寬鬆的審查環境和創作空間。但隨著互聯網審查環境的嚴苛、以及網大本身存在的粗製濫造感,網路大電影市場仍然需要更多的精品內容才能在網生內容中立足。
對網路大電影市場前景看好的吳靜對壹娛觀察說,「目前中國已有8億的網路用戶,近1億的VIP付費用戶,同時付費用戶的規模正在持續快速增長中,這讓網大的未來市場容量變成一個極具想像空間的事情。」
不過與新生的網路劇相比,經歷了兩三年發展的網大並沒有產生出像《太子妃升職記》、《餘罪》這樣成本不高,但卻堪稱現象級的作品,從網大到院線這條路依然「道阻且長」。
投融快訊
1.凱歌電子完成2000萬元定增融資
凱歌電子是一家印製電路板生產與銷售商,為客戶提供研發及設計、印刷電路板製造、SMT貼片及組裝、電子元器件採購以及成品裝配等服務,近日,凱歌電子完成2000萬元定增融資,認購對象為重慶兩家有限合夥企業和兩為自然人投資者郭榮寬和付治人。
2.白租獲得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白租是一個B2C全品類共享租賃交易平台,為商家提供精準租賃流量和訂單,提供營銷工具及技術支持服務,為消費者提供商品導購、搜索、交易、營銷、在線客服等租賃全流程服務,杭州七創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產品,近日,白租獲得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JadeValue。
3.埃思邦獲得天使輪融資
埃思邦是一家素質教育培訓機構,致力於全面提升大學生職業素質能力,推出四季實踐遊學+新型八大學院,採用361模式、以企業為導向培養未來企業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近日,埃思邦獲得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國源創客。
4.螞蟻鮮生獲得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螞蟻鮮生是一家辦公室鮮食櫃運營服務商,在選品上主打「鮮食」,提供酸奶、便當、三明治、飯糰以及壽司等產品,為辦公室白領提供早餐、中餐和下午茶,夜宵等全天多時段場景的食物需求,近日,螞蟻鮮生獲得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天使灣領投,多牛資本和匯光資本跟投。
5.銳翌生物獲得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
銳翌生物是一家基因科技及健康服務公司,提供高通量測序及個性化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為各大醫院,體檢中心,終端客戶提供醫學服務、培育孵化畜牧業菌群、營養、疾控三大類診斷技術,近日,銳翌生物獲得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遠毅資本。
6.格力電器斥資超過5億元入股海立股份
海立股份是一家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商,研發、生產製冷設備及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家用電器及相關的材料、機械、電子產品,近日,格力電器斥資超過5億元入股海立股份,占海立股份總股本5%。
您的建議是我們的動力:
最新活動推薦
每日創投資訊,為創業者提供最新鮮的營養早餐。感謝您對《每日創投資訊》一如既往的關注和支持。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用戶,為用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和體驗,我們將舉辦一系列線下活動、沙龍。為創業者、投資人提供更多線下交流的機會。由於此群人數已過百,請掃描下方工作人員二維碼,工作人員拉您進入「每日創投資訊微信群」。
歡迎關注每日創投資訊
每日創投資訊∣為創業者提供最新鮮的營養早餐
商務合作:代先生
轉載請聯繫授權,盜用必究
欲了解並學習更多創投圈背後的故事
請下載奮鬥大講堂APP
奮鬥大講堂 企業升級轉型學習社群


※如果機器人殺了人,該給它們判刑嗎?
※陌陌迎大史上改版:你看到了野心,但我卻看到了焦慮
TAG:每日創投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