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廟號、謚號、年號,這麼多皇帝代詞究竟啥意思?

廟號、謚號、年號,這麼多皇帝代詞究竟啥意思?

李世明,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年號貞觀。廟號、謚號、和年號,在歷史書中頻繁現身,可是三者之間究竟有啥區別?

廟號。

廟號起源於商朝,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慣用之),謚號為高皇帝(謚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謚號 。

謚號,為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迹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根據對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研究表明,遲至周穆王前後,給地位較高或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謚號的做法已比較多。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謚號」外,稱呼大臣、學者名流的「謚號」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有些人的謚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年號。

是中國歷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往往也是時運變化的標誌。按慣例,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年號蘊涵著帝王君臨天下、宣示正統的特殊意義,君臣朝野為之矚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腸,絞盡腦汁。

帝王年號於選詞擇字十分考究,須經重臣集議、反覆篩選,要求字意吉瑞、詞意雋永,多用「天、大、太、應、元、中、永」等字開頭。尤其是以「天」字開始之年號,達66個之多。其次是「建」字打頭者,有30個;以「永」字作首字者有28個。用「隆」字的年號19個;有「龍」字的年號有13個,有「鳳」字和「皇」字的年號各有11個。由於擇字範圍狹窄,歷代年號重複使用現屢見不鮮。如用 「建興」11次,為使用次數之最;「太平」出現9次;「建武」年號曾出現7次;另外「中興」、「永和」、「永平」、「永興」、「建和」、「建平」等年號亦分別曾被6位皇帝所用。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歷史知識,有的是有意追慕摹仿前朝,因而導致年號重複。

(今日新聞是昨日歷史,從新聞中挖掘歷史,請關注頭條號「二十四史挖掘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晚上皇帝做了一個怪夢,醒來後就要殺人,結果開國功臣被滿門滅族
《唐朝有八卦》之李世民的發明家弟弟——李元嘉
唐朝時期,薛剛反唐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誰是中國第一王朝?估計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這個朝代
連滅3個國家,都是生擒其國主!戎馬一生,開疆拓土!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