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敘政府軍已收復87.4%被佔領土 總體局勢卻仍不明朗

敘政府軍已收復87.4%被佔領土 總體局勢卻仍不明朗

【觀察者網綜合】眼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敘利亞戰場上節節敗退,控制區域僅剩盛產石油的代爾祖爾省大部地區和拉卡等零星地區。敘利亞政府軍則持續推進,不僅於本月初打破了「伊斯蘭國」對代爾祖爾首府代爾祖爾市長達3年的封鎖,還於近日越過幼發拉底河進入東岸地區,收回了大量原先IS佔領的地區。與此同時,美國支持的「敘利亞民主軍」也進入代爾祖爾展開軍事行動,隨著IS的退出,敘利亞的局勢卻因為美俄糾紛仍不明朗。

敘利亞政府軍打通代爾祖爾地面通道,並將物資運抵代爾祖爾

自今年5月下旬發動代號為「偉大黎明」的軍事行動以來,敘利亞政府軍處於全面進攻狀態,「伊斯蘭國」節節敗退。代爾祖爾省是「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最後一個主要控制區,從拉卡和摩蘇爾逃離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紛紛聚集到此。

而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2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機關報《紅星報》網站22日公布的信息圖表顯示,敘利亞超過87%的領土已被從「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手中收復回來。

文件稱:「敘利亞87.4%的領土已被從『伊斯蘭國'手中收復回來。」不過代爾祖爾省南部絕大部分地區還是由『伊斯蘭國』控制,但是隨著代爾祖爾戰役的推進,「伊斯蘭國」勢力基本退出未來敘利亞大局。

帶領敘政府軍在代爾祖爾堅守4年的伊薩姆將軍

敘利亞武裝衝突從2011年3月起持續至今。據聯合國消息,此期間已有22萬餘人死亡。而試圖解決敘利亞問題的談判分別在阿斯塔納和日內瓦兩個平台進行,然而近期的談判結果並沒有獲得很好的執行。

消息指出,「儘管9月15日在阿斯塔納簽署了相關協議,『支持陣線』及其相關部隊的武裝分子並不想履行停火制度的條件。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作戰管理總局局長謝爾蓋?魯茨科伊上將9月20日向記者表示,「支持陣線」(在俄被禁止)在「伊德利卜」衝突緩和區哈馬市偏北和偏東北方向向敘利亞軍陣地展開大面積進攻。

俄總參謀部消息稱,俄空天軍在一晝夜內消滅了約850名恐怖分子,摧毀了11輛坦克、4輛戰鬥步兵車和38個武器庫。

魯茨科伊表示,「在俄空天軍和炮兵的火力打擊下,一晝夜內有約850名恐怖分子被消滅,還有187座設施、11輛坦克、4輛戰鬥步兵車、46個皮卡、5門迫擊炮、20輛貨車和38個武器庫被摧毀。」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作戰管理總局局長強調,受美國情報部門指使,武裝分子進攻敘利亞「伊德利卜」衝突降級區,其目的是阻止敘利亞軍隊繼續向代爾祖爾以東發展。

敘利亞政府軍及親政府武裝在空軍力量的掩護下,成功收複位於巴爾米拉到代爾祖爾告訴公路的舒拉鎮

消息中說:「進攻是受到美國情報部門的指使,旨在阻止敘政府軍繼續向代爾祖爾以東成功發展。武裝分子此次行動的一個主要目的是企圖捕捉在觀察哨所執行任務的俄羅斯軍警人員,他們作為降級區監控力量被部署在該地區。」

敘利亞將軍納比爾?伊斯拉對記者稱,武裝分子利用在大馬士革郊外的「Ain Terma」和「Jobar」地區的地道網,試圖阻斷建緩衝區的努力。

伊斯拉稱,這些地道使「勝利陣線」的武裝分子可以在各城市街區之間移動,並對政府軍和反對派開火,迫使他們違反停火規定。

伊斯拉補充稱,大部分地道是武裝分子用手挖出來的,但在建其他一些地道時,他們也使用了自製的挖土機。地道的總長度為50公里。整個部隊都能在裡面移動。裡面還有存放彈藥和休息的地方,還建了被強化的火力點。

當地的百姓厭倦了戰爭,也厭惡恐怖分子的橫行霸道,他們就把這些地道的出口指給人看。伊斯拉稱,「大馬士革大多數的地道已經被發現和摧毀了。」

武裝分子不僅在首都地區使用地道戰策略,在阿勒頗、在不久前被解放的阿克爾巴特市和代爾祖爾市也曾有這樣的地道。

除此之外,政府軍和「敘利亞民主軍」也多有衝突,敘利亞民主軍」在代爾祖爾軍事委員會的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幼發拉底河東岸的一支「敘利亞民主軍」部隊當天遭到空襲,6人受傷。

襲擊方應該是敘利亞政府軍或俄羅斯空軍,因為空襲戰機從敘政府軍控制區起飛。「敘利亞民主軍」隨後還發布聲明稱, 「敘利亞民主軍」眼下在拉卡和代爾祖爾的戰事取得進展,「有些人想要給我們的推進進程製造障礙」。

但是俄羅斯方面表示,在敘作戰的俄羅斯空天軍只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控制區內的目標實施打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台軍缺兵缺軍官 招「周末戰士」還招不來人
裝備「太行」發動機J20完成首飛
美軍新增的1000億軍費 用來買些啥?
俄媒:中俄重型直升機將安裝米26同款發動機
每日軍情:俄媒否認普京不滿俄專家幫中國研發戰機 美潛艇將用XBOX手柄控制潛望鏡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