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道有刀功的健康創新菜

一道有刀功的健康創新菜

我叫庄永林,現在是南京丁山花園大酒店的行政副總廚。1978年我在揚州商校烹飪班,也就是江蘇省旅遊學校在揚州的代培班。

那年我18歲認識了我的第一位師傅王長順老先生,這是對我人生產生很大影響的一位老前輩。王長順老先生在烹飪界德高望重,眼睛都看不見了,還能非常熟練地傳授我們"整雞除骨"的技法。我現在還清楚的記得師傅當時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一個廚師,無論多高的職位,多大的歲數,手藝都有提高的必要。

鱖魚剔骨之番茄魚柳

隨著我的年紀越來越大,對師傅這句話的理解也越來越深,這手藝還真沒有到頂的時候。"番茄魚柳"這道菜是我的一道創新菜,沒有嘩眾取寵的東西,很健康也很簡單,老百姓在家自己都能做。我先把這鱖魚剔骨取肉,魚肉做主料,這魚頭、魚尾、魚骨、魚皮都是好東西,留著熬湯;魚肉改刀,做成魚柳,有人問別的魚行不行?我說都行。青魚 、黑魚,刺盡量的少一點,都可以做成魚柳,每種食材都有它的用處。

廚師這職業,技能的作用就是把食材的特點發揮出來。番茄看上去很普通,但是非常健康。有一點要注意,盡量買自然生成成熟的番茄,這種番茄沒有催紅素,對人體只會好不會壞。番茄加上魚,把食材組合後自然出來的鮮甜帶點酸的味道,不需要味精一定非常好吃。

我接待的外賓賓客都非常多,但是我從來不強調給客人做的是什麼派系的菜,而是我說做的是 "Chinese food" 中國菜。為什麼?在我看來這是餐飲食材的大流通,烹飪人才大流通,地域文化的大融合造成的。烹飪界沒有哪家派系的發展不是靠交流與融合來發展壯大的,其實不光是現在,古時候也是。有名的北京烤鴨、廣東烤乳豬,都是源自於我們淮揚菜里的名菜——金陵三叉:叉烤鴨 、叉燒乳豬 、叉烤鱖魚。怎麼跑到外地去的呢?古時候我們江蘇人到外地去當官上任,一定把自己家裡的家廚帶去,菜也就這麼流傳出去了。

廚師這個行業我幹了快四十年了,烹飪知識掌握了也蠻多的,但是我從來不反對創新,我反對的是盲目的創新。古時候有一種說法叫窮盡食材,就是什麼都敢吃,比如說"象之鼻" 、"猩之唇",就是現在講的大象的鼻子和猩猩的嘴唇都吃,正兒八經的就記錄在《調鼎集》裡面。用現在的角度來看我並不贊同,古時候的科學水平低,先不談食材的選取是不是環保就是這食材的安全隱患也存在問題。這個唐代孫思邈寫的《備急千金要方》第26卷叫《千金.食治》我就很推崇,說的是我們日常生活里所食的果 、菜 、谷 、肉的性、 味、藥理作用、服食禁忌以及治療效果等。把食理和藥理關係表述的清清楚楚,這也是我非常最重視的:食葯同源的烹飪思想和飲食核心。

飲食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還得要滿足健康的需求。很多賓客的用餐都是我負責的,最受歡迎的菜絕對不是山珍海味,真的就那麼幾個普通菜。蔬菜多肉類少,少油少鹽又清淡又簡單,說明什麼?越是有地位有智慧的人把健康看的比口腹之慾更重要!我也希望廣大電視觀眾和美食愛好者們調整一下你們的飲食觀念,多多愛護自己的身體。

我是庄永林,我堅持傳承手藝的價值,更多名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名廚大賞!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廚大賞 的精彩文章:

TAG:名廚大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