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0張從未公布的罕見老照片 從圓明園到大沽口 1860年西方人眼中的中國

30張從未公布的罕見老照片 從圓明園到大沽口 1860年西方人眼中的中國

1911年的武昌起義是加速清王朝覆滅的關鍵,促成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建立,這一歷史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是必然,還是偶然?

攝影師劉香成以獨特的視角,將取自世界各地攝影師的大量珍貴歷史照片梳理彙編成《壹玖壹壹》一書,講述從鴉片戰爭到軍閥混戰的百年影像史,用真實的影像重現近一個世紀的記憶···

官宦人家的婦女和小孩。

1873年的圓明園諧奇趣主樓。諧奇趣樓位於西洋樓景區西端東部,是乾隆十六年竣工的第一座歐式水法(噴泉)大殿。

儘管已燒毀,但從牆面上殘存的琉璃裝飾仍可見其全盛時的繁華,也反映出乾隆朝的國力。

諧奇趣樓北面是一個小廣場,東邊是養雀籠,西邊是蓄水樓,北側是通往萬花陣的花園門,廣場中心是一個小型噴水池,四方有通往周邊各建築的石甬路。

噴水池曾被盜拆移往民宅,1987年才移回原位。

香港跑馬地賽馬場正面看台。南京條約後,賽馬運動被引入香港。跑馬地又稱快活谷,是香港第一個賽馬場,位於灣仔及銅鑼灣之間,第一場賽馬早在1846年舉行。

恭親王奕?,道光帝第六子,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受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簽訂《北京條約》。

攝影師當時拍攝了兩張奕?的肖像,另外一張的正臉的略帶慍怒,奕?對此表示不滿,在當時的外交形勢下不得不拍攝了這張側面肖像。

上海,刑場。斬首為中國古代較輕的刑罰,受刑者僅遭受瞬間疼痛。在古達中國、英國、法國等多地,斬首均會公開舉行,民眾圍觀劊子手如何執行刑罰。

中國在1905年以槍決代替斬首。

這是在刑場上圍觀的,冷漠的路人。

中國古代貞節牌坊,用來表彰她們因丈夫過世而不改嫁或自殺殉葬。

1860年的八達嶺長城。城牆沿山勢蜿蜒而上,山谷中的圍城已經殘破,這裡是從北邊進出北京的重要通道。

天津左營炮台內部。1860年8月1 日,英法聯軍以艦船200餘艘,陸軍1.7萬人,分別從大連、煙台出發,避開防守嚴密的大沽,在清軍撤防的北塘登陸。

北塘炮台位於薊運河入海口的南側,被聯軍佔領後,這裡成為 第一錫克騎兵團駐地。

淪陷後的塘沽炮台。1860年8月12日,英法聯軍攻佔新河,8月14日凌晨,聯軍數千人撲向塘沽。

塘沽與大沽口僅一河之隔,是大沽口北岸炮台側後的重要屏障。北塘炮台周圍都是沼澤,且布有尖銳的木樁,但由於僧格林沁戰略上的失誤,從這裡撤軍移防北京,導致其淪陷。

北塘左營炮台的英軍總部。聯軍佔領北塘左營炮台後,英、法分別佔據炮台西、東兩側高台作為總部。

由於僧格林沁的部隊從這裡撤防,因此雙方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地面上是清軍撤離時棄置的火炮和彈丸。

大沽口北炮台一角。大沽口炮台位於海河兩岸,是入京咽喉,津門之屏障,素為海防重鎮,有「南有虎門,北有大沽」之說。8月21日,聯軍陸戰隊在炮火掩護之下,從塘沽迂迴側擊大沽口北岸炮台。

1860年8月21日,被攻陷的大沽口炮台。經過一番慘烈戰鬥,扼守白河最重要的大沽口炮台被聯軍攻陷,傳統中式火炮和抬槍還是不能抵禦聯軍的進攻。

聯軍最後依靠雲梯登上炮台,陣亡的清軍士兵都倒在自己的炮位上。

大清官員董恂。同治八年六月至光緒八年正月忍戶部尚書,先後歷事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曾入總理各國事物衙門,作為全權大臣奉派與比利時、英國、俄國、美國等簽訂通商條約。

1863年,奕譞在南苑神機營。奕譞,咸豐帝異母弟,光緒帝生父,時為醇郡王,擔任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神機營於咸豐十一年建立,配有西方近代武器裝備,後成為清末禁衛軍的主力。

弓箭手,1872年。此時歐洲已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火炮和步槍已大規模裝備于軍隊,而中國的兵士仍以長弓羽箭為最基本的武器。

北京南口關溝彈琴峽。關溝是今昌平區南口到八達嶺之間的20公里長的峽谷,作為北京北方的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彈琴峽位於關溝中段,因為此處有溪水,流過時叮咚之聲在峽谷內回蕩,故名。後在修建京張公路和京張鐵路時被埋,兩側山體上的關帝廟和魁星閣雄姿,今已不復存在。

北塘炮台被繳獲的武器。清軍從北塘撤軍時遺棄了大量的輜重和彈藥。

澳門,牧師與教民在久逝的基督教徒墓前默哀。

英國倫敦傳道會馬禮遜牧師在1807年抵達澳門,是較早來到中國的傳道者。近代西方文化的傳入,從時間上來說是明末清初,從地域上來說是澳門。

廣州光孝寺祝聖殿。佔地3萬平方米,始建於1700多年前,是嶺南地區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宏大的佛教寺廟,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

1862年的香港閱兵場,遠處港灣上停泊的大船是鴉片船。

英國軍隊在香港閱兵,宣示著對那裡的主權。

兩廣總督劉長佑。劉長佑曾募鄉勇圍剿太平軍,同治元年,升任兩廣總督。

廣東貴族婦女。

1860年代的香港婦女和小孩,婦女在修補衣服。

廣東某位清朝官員。

北京夏日的運水工與小型運水車,後面的房子為水井所在處,北京俗稱「水窩子」。

一位鄉紳和他的孩子們。

如果說這些照片僅僅是外國人用有色眼鏡將中國人視為「異國情調」的證據,不如說它們銘刻這中華民族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讓人洞見前人文學作品或集體話語中抽象表述的「百年屈辱」。

感謝攝影技術的發明,讓後人有了一部看得見的歷史。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物種入侵腫么辦 中國人是這樣拯救全世界的
他當了17年奸相 萬畝良田 亡國後帶錢財逃亡 卻餓死在破廟
跟真實黑猩猩相比《猩球崛起》里的可能還不夠聰明
一代宗師古龍 當過古惑仔 被人追著砍 天生傲骨 誓死絕不低頭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