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200存款44年收益1484元!現金為何淪為自殺性資產配置?

1200存款44年收益1484元!現金為何淪為自殺性資產配置?

1200元存44年能拿多少錢?

廈門市民陳女士持有一張存著1200元的老存單,存款時間為1973年,落款蓋著「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支行灌口營業所」的藍色印章,然而,取款時似乎遇到了「歷史難題」。

由於中國人民銀行於上世紀80年代改制,剝離出去的儲蓄業務先後由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承接。經過銀行系統的不懈努力,陳女士終於在農業銀行廈門灌口支行找到了底單。

44年過去,這張1200元的存單究竟能支取多少錢?

經過多方計算確認,在支取日這筆存單本息合計為2684.04元,其中利息1484.04元。

拿到錢的陳女士感覺很高興,但是網友們的感受更多是震驚。

@笑本空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大黃易首席金牌鑒黃師說:嚇得我尿失禁了。

@Lee同飛揚表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錢千萬別存銀行!

下面這位網友的觀點更是成功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在評論區蓋起高樓:

網友們的震驚,主要來自於同一筆錢在不同時代購買力的巨大差異。

上世紀70年代,我國仍是計劃經濟體制,從業者基本都在體制內工作,收入差距非常小。當年,普通職工每月工資20多元錢,好一點的大米約1角3分錢1斤,豬肉7角錢1斤。即使家裡有10口人,一天也只需要1元錢左右的伙食費。這1200元,在當年堪稱一筆「巨款」。有人提出,「甚至可以蓋兩棟樓房」。

悲催的是,如今,這到手的2600多元,還不夠支付保姆一月的工資。

當年的一筆巨款,為何存到今天竟然變成微不足道的一點小錢呢?

存款收益為何如此悲催

存款收益之所以如此悲摧,一方面來自存款利率的不斷降低,另一方面來自超發背景下貨幣購買力的急劇下滑。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1996年之前,貨幣利率在中國仍然是計劃控制的一部分。在基礎貨幣發行渠道不暢、穩定物價成為重要任務的年代,國內資金供應量嚴重不足,利率長期居高不下。

1996年6月1日,人民銀行放開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此舉被視為利率市場化的突破口。

從此之後,伴隨著中國外匯資產逐年增加、土地貨幣化模式逐漸成熟,央行發行貨幣的渠道日益拓寬,貨幣供應急劇增加。1990年,中國M2(廣義貨幣發行量)餘額只有1.53萬億,到了今年8月末,M2餘額已經到了164萬億,27年增長了100倍,年化增長接近20%。

在此環境下,消費物價和資產價格大幅上漲、存貸款利率大幅下降成了最近20年來的長期趨勢。與此同時,在國內資產配置渠道逐漸增多的情況下,國內存款增速也逐漸落後於貸款增速。畢竟,從理財角度上講,存款除了穩健性之外,在收益上遠遠落後於其他方式。

44年前的1200元還能拿來幹什麼?

當然,在44年前,中國還沒有股市,也沒有樓市,個人經商還是資本主義的毒草。現在看來,大師兄能想到的投資品種主要有收藏性紙幣、黃金和藝術品。

首先,我們看看,如果陳女士把當年存銀行的錢換成紙幣存起來,收益會如何?

1973年,二版紙幣已經停止印刷但還在流通,其中蘇三幣(大黑十、綠叄元、紅五元已經回收),三版紙幣正在發行中。我們取一些比較通常的幣種來做樣本(一刀等於100張紙幣):

其次,黃金也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黃金和美元脫鉤,每盎司黃金從37美元開始,從此走上了瘋狂上漲之路。2011年9月,每盎司黃金最高衝到1920美金,相對40年前上漲了50多倍,直到今天,黃金價格仍在1300美元左右。如果當年囤點金飾品,收益也比存銀行高多了。

當然,你如果 有藝術方面的愛好和天賦,1200塊完全可以象馬未都一樣在70年代掏到不少古董,哪怕買些頂級的玉鐲子也是沒問題的。如果踩到這個點,1200塊的投資估計到現在已經變成天文數字了。

資產配置正在成為貧富分化的根源

在投資渠道狹窄、金融產品匱乏的時代,存款幾乎代表了一個家庭的全部財富,存款的多少,意味著家庭的貧富。而在金融業空前發達的現代社會,存款只是資產配置中保證現金流的一個托底環節而已。根據銀行存款,已經很難判斷一個家庭的財富狀況。

數據上看,2016年底,我國居民個人銀行存款達到65萬億,與之相對的是,我國城鎮居民住房總價值已經超過200萬億,而國民的股票、基金、信託、保險等金融資產也超過百萬億,從結構上看,銀行存款只是國民財富中很小的一部分。

即使富人云集,房產價值動輒千萬以上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人均存款其實也不不高。

如果按照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計算,人口更年輕的深圳,人均住戶存款只有8.7萬元,甚至低於佛山和杭州。而北、上、廣分別是12.9萬元、10.4萬元和10.3萬元(部分城市的數據見下表)。

2016年主要城市「人均住戶存款」

在這個數據里,我們能看出年輕人對存款的態度。

如果我們引入另外一個指標,就會發現深圳人更是「窮的可怕」!

這個指標就是「住戶存款」減去「住戶貸款」,它被稱為「凈存款」。

主要城市2017年7月住戶存貸款(萬億)

註解:廣州的數據,

是截至2016年12月的,

其他城市均是2017年7月的。

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最敢於貸款的是廈門、深圳這兩個城市。

槓桿率超過100%的城市,其居民凈存款事實上就成為負數。其中深圳為負的6000億元,廈門為負的1800億元,

錢不存銀行,都去了哪裡呢?毋庸置疑,最主要的渠道是樓市和以股市為主的金融市場。

以上證為例,1990年成立以來,股指漲幅超過30倍,年化收益超過15%。事實上,考慮到股指的結構性問題,如果在1990年開始,每年等額買入所有股票,年化收益更是超過20%。

至於高槓桿投資房地產,這些年基本上成為依靠工資過活的普通人發家致富的唯一渠道,也成為拉開和其他群體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毋庸置疑,除了努力爭取工資性收入外,不管在炒股、買房還是做其他投資,以年輕人為主的深圳在全國可謂領風氣之先,因此也成為全國最發達和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與之相對的是,一些內陸地區的家庭,存款在家庭財富中佔比過重,最終卻成為財富增長的重大障礙。

一言以弊之,如何合理配置家庭財富,兼顧安全性、流動性和增值性,已經成為中國家庭財富競賽的重要基礎。

當然,投資和資產配置並不是簡單的事情。拿股市來說,雖然市場長期趨勢向上,但是真正賺到的錢的仍然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缺乏足夠的投資教育,絕大多數國民的財商仍停留在極低的水平。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有強烈投資理財意願的數以億計的中產階級。

部分圖片及文字來源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告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財寶典 的精彩文章:

TAG:理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