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身懷人工智慧三大優勢,劉積仁詳解東軟AI「1+N」戰略

身懷人工智慧三大優勢,劉積仁詳解東軟AI「1+N」戰略

「我們希望用統一的平台,統一的方法論,集成不同的演算法來解決不同領域的問題。」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告訴上證報記者,這是東軟集團正在打造的「1+N」人工智慧業務體系。

劉積仁認為,發展人工智慧需要集成演算法、數據、應用環境三大要素,而東軟在這三方面都處於優勢地位。目前,公司已經具備了人工智慧的演算法能力;並且在城市運行和大健康領域擁有充分的數據;在結合應用環境方面,東軟為400餘家三級醫院、2000餘家醫療機構提供軟體與服務,大家對AI應用有著共同的需求。

人工智慧系統平台為根基

劉積仁33歲時即獲破格提升,成為全國最年輕的教授,至今,東軟人還是習慣叫他「劉老師」。談起人工智慧,劉老師說:「我在讀碩士的時候就有兩本書,都是英文的,一本是人工智慧,一本是虛擬現實。幾十年後的今天,人工智慧概念大熱,一方面來自於資本的推動;另一方面是連接的便捷,隨著大數據和互聯網的發展,數據獲取、計算與信息儲存的成本越來越低,數據量不斷增大,為人工智慧提供了發展環境,可以說,人工智慧的時代真正到來了。」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劉積仁

東軟早在2004年就投入了人工智慧市場,當時的切入點為高級輔助駕駛,即支持汽車做碰撞檢測、車道線識別、路旁標誌物識別、泊車輔助等,尤其在障礙物識別方面,就是基於視覺識別技術,目前公司的輔助駕駛軟體,已經應用在了國內外十餘家汽車廠商;同年,公司還對醫學影像數據的識別進行了投入,子公司東軟醫療(2016年增資引入戰投後現已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併財務報表)於2006年推出產品,可以對泌尿CT進行輔助診斷,有力支持了公司CT機的出口銷售。到現在為止,有50多家泌尿專科醫院使用了東軟品牌的CT和泌尿影像輔助診斷軟體。

目前,除了輔助駕駛與輔助診斷;東軟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還拓展到大健康、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

智能交通領域,東軟利用人工智慧的圖像識別技術,可以從大量道路卡口的監控影像數據中做車輛搜索。

在智慧城市領域,東軟基於通信運營商的基站數據,可以了解並預測人群的流動情況,該系統可應用於景區、地鐵口、商業選址等。「如果使用這套系統,當年上海外灘的踩踏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首席知識官張霞表示,該產品是東軟與中國移動合作,目前湖南、雲南、河南、遼寧等四個省已經使用了這一軟體。

在醫療領域,東軟與廣州某三甲醫院合作搭建了腫瘤大數據科研平台,由該醫院牽頭,聯合了南方的五六家醫院,將電子病曆數據共享後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分析,涉及的技術包括數據結構化處理、文本知識發現、機器深度學習等。

「支撐眾多場景應用的,是東軟自建的人工智慧共性技術平台,這也是公司的最強優勢所在。」劉積仁告訴記者。SaCa雲應用平台是公司自2007年開始投入研發的,SaCa是一個產品組合,其中有兩個產品跟人工智慧技術密切相關,一是SaCa DeepCogni知識服務平台,專門支持文本數據的知識發現、詞法分析、語法分析、知識圖譜和模型的建立,還有自動標註、摘要抽取等知識服務;另一個SaCa Re-alRec數據科學平台是跟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相關的產品,用途是基於數據集成快速訓練模型,訓練出初始模型後,支持用戶將這個模型裝到應用系統中,產生新的數據以後,進一步優化模型,最終將優化後的模型裝到實際系統里。

加速AI與健康產業融合

對於人工智慧在A股市場上的大熱表現,劉積仁認為,人工智慧的商業價值還遠遠低於大家的想像。圖靈測試中的人工智慧表現還只是一種願景,市場最需要的,還是利用AI技術持續創造價值的空間。這同樣是他對人工智慧公司估值的判斷標準。

在劉積仁看來,人工智慧最有前景的應用市場是大健康、智慧城市和教育,前兩項正是東軟基於多年市場積澱,準備大力拓展的AI市場。

以大健康為例,在深耕大健康領域20年後,東軟已經佔據全國醫療付費系統50%的市場份額,擁有2000餘家醫院客戶,在醫院信息化管理領域同樣佔據市場第一,覆蓋了中國30%的市場份額。在如此深厚的行業積澱之上,東軟在AI與健康產業融合方面頗具優勢。

「最近我們在策劃成立一個醫療健康的人工智慧研究院,作為東軟在大健康領域重點投入的一個方向。」劉積仁告訴記者,在大健康領域,東軟正在構建一套健康的知識圖譜,希望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設計互聯設備、終端以及開發相關應用程序,使每個人都能接受健康教育,進行自我參與、協同醫療,進而做到疾病預防;同時,公司還致力於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對垂直疾病的輔助診斷。與IBM Watson(沃森)善於診斷疑難雜症不同,東軟集團希望藉助於人工智慧,充分利用現有在國內醫院信息化管理領域市場份額第一的優勢,讓軟體服務於中國的基層醫療,提高醫生對病情診斷的效率與準確率,提升社會普遍醫療能力和水平,從而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除了針對醫院和患者,東軟還在將AI技術應用於解決醫療付費方的需求。例如,現在國家的醫保政策並不是基於大量的數據分析出來的,未來我們有機會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提出更合理的醫保方案。另外,現在整個醫療領域都在做DRGS(疾病診斷相關分類)的編碼、分組器,所謂DRGS就是通過匯總眾多醫院數據,判斷看某種病應該花多少錢,現在這項工作是手工做的,未來我們可以實現自動化,進而判斷現有的DRGS標準是否合理,從而進行改善,該項數據對於醫院、保險公司和社保來說都非常有用。

積極布局無人駕駛領域

此外,輔助駕駛也是東軟將繼續研發的方向。「我們一直在幫車廠提供無人駕駛演進的軟體技術,」張霞表示,「最開始起步時我們是用攝像頭去採集和分析,我們後來又投了基於射頻的感測器,每個車都有V2X、V2V的無線信號,通過它我們也可以感應即將碰車、超速、闖紅燈等信息,另外公司還在研發多種感測器融合的技術,方向就是讓行車更安全。」

談到東軟未來在人工智慧的重點培育方向,張霞進一步透露:「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一是公司將更加關注文本知識發現;二是視覺對象識別,包括視頻、影像、圖片等數據識別都會繼續加強;三是加強感測器和設備產生數據的結構化分析,以輔助人工作業;四是對於人工操作行為模式的識別,例如,通過機器監控幫助證券交易所發現惡意交易行為,最近東軟正在幫助上海證券交易所做新一代業務監察系統的規劃。從行業應用來說,未來將主要瞄準大健康、交通、城市管理等行業領域的AI落地,旨在讓社會運轉更加高效。」

製作:劉宇澤 │ 圖編:比由

嚴正聲明

上海證券報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權利,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編輯、重新發布。否則,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借力大股東欲試水雄安,易華錄大力推進「數據湖」戰略
科致電氣:打造智能製造的標杆企業
超級重磅炸彈來了!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將取締!
預增2—81倍!這9家公司三季報增幅遠超半年報,還能追嗎?

TAG: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