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免死金牌真的能免死嗎?又有多少人得到過?
從小看古裝電視劇,裡面的兩個東西印象最深,一個是尚方寶劍,一個是免死金牌。這兩寶貝一個攻擊一個防禦,堪稱無敵。兒時做遊戲扮演欽差大臣,少不了這兩個道具。今天就來講講這兩者中的免死金牌。
在武俠小說和古裝電視劇里,免死金牌是能保命的玩意,等於一個復活甲,也是君王對忠臣的一個肯定。那麼歷史上免死金牌真的這麼流弊嗎?又有哪些人真的拿到了?
首先,對於免死金牌的形狀,可不是電視劇里那樣一塊金色的牌子,而是一個鐵板,而且最開始名字也不叫免死金牌,而是叫做鐵券,嗯,就是一個優惠券樣的玩意,上面也是寫滿了文字,內容無外乎功績啥的。
最早發行這種鐵券的人,是我們斬白蛇的漢高祖劉邦,當年帶領一幫兄弟打下江山之後,當上了皇帝,然後就要給這些開國功臣發獎品啦,什麼土地,美女,黃金白銀珠寶啥的一大堆,然後發著發著,想到給人發了,也得留點紀念啊,好歹也給後世留下好名聲, 就想到了寫獎狀,那時沒有紙,就寫在鐵上了,內容也就是XX同學在xx年做了xx事,給予XX獎勵。也就是個獲獎證書了。而那時用的是硃砂寫上去,所以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丹書鐵券」。
但是在漢高祖的時候,丹書鐵券還是沒有免死的功能的。南北朝時期的將軍宇文泰因為曾被部下救過性命,後來發達了掌握大權,控制了皇帝之後,尋思著報恩,就瘋狂的給他們官位珠寶,還賜了一張丹書鐵券,並且加了一條新的使用說明:憑此券滿100包郵,哈哈,開個玩笑,是憑此券可以免去十次死罪。這樣就誕生了免死鐵券,也就是免死金牌了。其實這個宇文泰心機還是很深的,給部下免死券,比財務更能拉攏人心了,而且成本降低了,不用耗費土地和財寶,一舉兩得。
這也給後世帝王開了先河,這樣的收買員工的好辦法當然都要搞起來,0成本收買人心。到了隋唐時期,免死功能成了鐵券的標配了,沒個免死都拿不出手了,發行量也大了,跟皇帝關係好就能有,不再是稀缺之物,而且冶金技術提高鐵券上的硃砂字也改成了鑲金的了,改叫金書鐵券了,就是影視劇里的免死金牌的模樣了。
那麼對免死金牌的真正效果怎麼樣,真的能免死嗎?免死是毫無疑問可以的,不過得看你犯的是什麼罪了,一般的罪都能免死,甚至於殺了人也可以,但有一條最缺失萬萬不可的。那就是謀反罪,這也很好理解,你都謀反想殺我了,我還給你免死?只要犯一次,直接拖出去斬了。然後就是免死的次數了,在小說影視中,一般只能一次,用完了就沒了,出現爭著死的情況。其實歷史上的免死金牌不是一次性的,唐朝的可以免死九次。而明朝朝的時候就貶值了,只能給本人免死3次,子孫不超過2次。同時謀反罪是特例不在免死範圍內
宋太祖那麼歷史上多少人拿到了免死金牌呢,每個朝代都是單獨發的,且不通用,在宋朝的時候,跟隨宋太祖的第一批人,有34個開國功臣拿到了。但是這樣大規模發行,必然造成混亂,而且太多的免死,也給自己的統治添加了危機。於是想辦法再殺了這些人,免死金牌唯獨謀反罪不能免是吧,那就給他們定謀反罪好了。最後領了鐵券的34人,大部分都被殺了, 免死金牌成了催命的符。
其實免死金牌也就是帝王之術的一部分,拿來糊弄大臣的,拉攏人心。真正能不能免死,還是得帝王說了算的。正所謂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天明,一個不小心觸怒了皇帝,再多的免死金牌也是沒用的。還是現在的法制社會好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