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鶴論書法之十四: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孫鶴論書法之十四: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雁塔」風華,瘦硬通神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晉末南遷為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人。隋大業末,為薛舉通事舍人,唐初秦王李世民平定割據的薛仁杲(薛舉之子),褚遂良歸順,授秦王府鎧曹參軍。其父褚亮授秦王文學館學士,後官至通直散騎常侍。褚遂良博通文史,工於隸楷,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嘆息:「虞世南沒後,無人可與論書者矣!」魏徵就推薦褚遂良,並說:「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褚遂良以善書受到唐太宗賞識。唐太宗寶愛王羲之書法,以金帛懸賞徵購。一時天下王書爭送至京,難辨真偽。惟遂良能品評鑒別,並編目藏入內府。貞觀中,累遷至中書令。高宗時,為尚書左僕射,封河南郡公,執掌朝政。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他認為王皇后出自名家,並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為潭州都督,轉桂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死於任所。其書法繼承王羲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通,見重於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家」。傳世墨跡有《倪寬贊》、《陰符經》,碑刻有《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等。

張懷瓘《書斷》稱褚遂良書法「少則服膺虞監,長則祖述右軍。」虞監書法,恪守右軍,圓融內蘊,與褚遂良瘦硬迥異。而其父褚亮與歐陽詢相善,觀褚遂良早年書法,頗多隸意,與歐陽詢多相似之處。褚亮與歐陽詢同在隋朝為官時,褚遂良年十六左右,正是志學之年,故其學當自歐陽詢,多具隸意,為齊、周餘烈。如他在貞觀年間所書《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平畫寬結,其古雅峻嚴處儼然北朝氣象,迥異於虞世南。褚遂良晚年楷書,多見二王行法,用筆也在歐、虞以及史陵的基礎上加以輕細,以虛運實,化實入虛,形成既饒骨力,又丰神韻,瘦潤華逸之風韻,最典型的就是《雁塔聖教序》。這種寬綽疏逸、豐潤勁練的格局,正是初唐書勢開始脫離隋代書品影響而啟立門戶的代表,也是有唐一代楷書成熟的時代標誌。因此劉熙載在《書概》中對褚遂良有這樣的評價:「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廣大教化主」五字,足以形容褚遂良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獨特地位。

《雁塔聖教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共有兩塊。《序》書於十月,李世民撰文;《記》書於十二月,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李治撰文。褚遂良分別恭書於永徽四年(653)十月、十二月間,時為中書令,年五十八歲,下距卒年僅5年。此作從早年的稚拙方正脫化而出,然後進入用筆之美的深層,恰當地滲入隸書筆意,以表現其高古意味,這是褚遂良在楷書中最為突出的貢獻。它的線條雖然與隸書的豐厚不一樣,但是,這卻是褚遂良作品中隸書筆意最為濃厚的一件作品。在歐書或虞書之中,我們都找不到明顯的運筆的痕迹。但是褚遂良卻不同,他沒有一筆是直的,而是曲的;沒有一筆是像歐陽詢或虞世南那樣保持著每一筆畫的平直與勻凈,而是偃仰起伏,輕重緩急,極盡變化之能事。毫不掩飾用筆的痕迹,甚至樂於強調這種痕迹,以表現他所傾心的活潑節奏,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種韻律,異常明快。像孫過庭《書譜》中要求的「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衂挫於毫芒」。杜甫有詩句云:「書貴瘦硬方通神。」《雁塔聖教序》表現的正是這種「瘦硬通神」的審美趣味。宋人董逌《廣川書跋》中敏銳地指出這一點:「……疏瘦勁練,又似西漢,往往不減銅筩等書,故非後世所能及也。昔逸少所受書法,有謂多骨微肉者筋書,多肉微骨者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河南(指褚遂良)豈所謂瘦硬通神者邪?」但褚遂良的疏瘦則並非枯瘦,王澍言「褚公書看似疏瘦,實則腴潤,看似古淡,實則風華」,當是識者之言。如果說,北碑體現了一種骨氣之美,歐陽詢體現了一種來自於嚴謹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體現了一種溫文爾雅的內斂之美的話,那麼,禇遂良卻是表現了一種來自於筆意的華美。

對於褚遂良這種「秀勁」的書風,後人也有劣評,認為它「豐艷雕刻」、「恨乏自然,功勤精悉」、「美人嬋娟,似不任羅綺」(張懷瓘《書斷》),缺少一種大丈夫氣概,這實際上只是審美趣味上的偏好,不可強求一致。

孫鶴,女,河南開封人。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文字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國家圖書館講座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山讀書觀經史 的精彩文章:

孫鶴論書法之十三:陸柬之書《文賦》
孫鶴論書法之十二: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孫鶴論書法之十:智永《真草千字文》
孫鶴論書法之八:王珣《伯遠帖》

TAG:深山讀書觀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