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抗戰中的中國兒童照片:在肉販攤前駐足,把大炮當成玩具
文史
09-22
自日軍侵華開始,大量中國平民為躲避戰火紛紛背井離鄉,到處尋找安身之處。隨著日軍的節節逼近,戰火所及之處,房屋財產瞬間焚毀,廣大民眾流離失所,不斷遷徙。他們風餐露宿,忍飢挨餓,一路顛簸,茫茫大地何處可以建立家園?圖為1938年初日軍控制下的南京,中國難民在肉販攤前駐足的情景。〔《支那事變畫報》第20輯,第23頁〕
圖為1938年春,在南京郊外挖野菜充饑的中國少年。〔《支那事變畫報》第22輯,第22頁〕
圖為1938年春,在熱河承通線附近販賣糖葫蘆的中國兒童。〔《支那事變畫報》第24輯,第22頁〕
圖為被日軍強迫合照的中國兒童。〔《支那戰線寫真》第75報,第9頁〕
圖為1938年底,日軍佔領下在廣東街道上擺弄獅頭的中國兒童。〔《支那戰線寫真》第75報,第9頁〕
圖為對武器不知就裡的兒童,把大炮當成了好玩的玩具。〔《支那戰線寫真》第75報,第8頁〕
圖為1937年冬,河南磁州附近,被日軍俘獲的中國軍官的年幼子女。〔《支那事變畫報》第9輯,第26頁〕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二十四卷《生態破壞與社會控制》,武菁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抗戰老照片:在戰火中勞作,抗戰中的中國農民
※「偽滿洲國」的邊境要塞:一組日軍邊境工事的原始照片
※日軍也有「地道戰」:圖片展示內蒙古高原上的地下要塞
※他們將真實帶回日本,新中國寬釋日本戰犯歸國後活動照片
TAG:日本侵華圖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