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金剛經》學心態

跟《金剛經》學心態

《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中國依鳩摩羅什譯本為流行本,一般所說的《金剛經》都指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科判則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

《金剛經》古來依無著和世親的論釋為中心被理解,爾後由三論、天台、華嚴、法相、禪、真言等各宗的觀點加以理解和發展。「金剛」是喻,指印度的金剛石(即鑽石)。它能破壞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壞,所以他最堅最利,而沒有能破。

《金剛經》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人生的大問題: 「云何降伏其心?」降伏其心,既是《金剛經》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整個佛法要解決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看,佛法也不妨稱為心性之學。

《金剛經》加持世間受苦的眾生,把「虧」「災禍」通通轉變為福報,吃得苦才有福報,受盡磨難,最後只剩下福慧可以享受。《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論感覺、知覺,過去、現在與未來,凡一切心皆不可得!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有眾生及萬法,皆如夢中境、鏡中花、水中月,剎那生滅,虛幻不實。事因人立,人既虛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虛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沒有花,因病見花,事如病花之果。

《圓覺經》云:「離四病則知清凈。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作他觀名為邪觀。」佛法說「一切唯心造」,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出現什麼樣的世界。心態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人生的苦樂。不得不說《金剛經》是一部治療心病的良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語人生 的精彩文章:

日子如蓮,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
親人不睦家必敗,值得深思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
紅塵一道盡此生,一生莫枉一世行
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

TAG:禪語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