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清朝時期在北京買房要花多少錢?看了頓時亞歷山大!

揭秘!清朝時期在北京買房要花多少錢?看了頓時亞歷山大!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有安家置業的習慣。但凡手中比較寬裕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買房買地。如今的房價已讓許多中國家庭「望房興嘆」,那麼在古代,老百姓買房要花多少錢呢?本文我們就以清朝時期的北京房價為例。

清朝的老百姓也很鍾情於買房買地,但當時沒有專業的房地產機構來做系統的數據統計,因此我們只能通過一些房產交易的記錄,來了解當時北京的房價。

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興縣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當於某某街道)有一所樓房出售,該房臨街,下面兩間開店,上面兩間住人,樓後加蓋廂房一間,合計5間房,賣了210兩。

乾隆十二年(1747年),北京內城西北角太平湖東(新街口),新造七間半瓦房,不含土地價,共花了85兩。

乾隆十三年(1748年),北京內城新帘子衚衕(長安街南,新華門與和平門之間),四間瓦房交易價格是70兩。

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人丁予范在北京劉家衚衕二道街買了一塊地,蓋了一處四合院,這四合院佔地近一畝,蓋了10間房,連買地帶蓋房,花了180兩銀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人任秀坡花200兩銀子,把丁予范在劉家衚衕二道街開發的這套四合院接了下來,加蓋一間客房、一間門樓、三間書房、三間板房,總共投資了350兩,後來又以600兩的價格出售。

看完了清朝時期北京房價的信息,我們還必須要了解下當時人的收入情況。

根據清朝乾隆《大清會典則例》卷五十一《戶部·俸餉》所示,親王歲俸銀一萬兩。排在親王之後的郡王歲俸銀五千兩,貝勒歲俸銀2500兩,貝子歲俸銀1300兩。文武官員每年俸銀:一品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1兩,從九品31.5兩。

不過上述的俸銀只是官員的基本工資,不包括獎金(養廉銀)。通常養廉銀是正常工資的10倍到100倍。以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為例,他的年薪為155兩,養廉銀則達一萬兩。

也就是說,清朝的官員們想要在北京買房,那是非常輕鬆的事。當然,官員手下還有一大幫幕僚、僕人需要養活,開支也很大,不可能把錢都拿來買房了。

乾隆年間,北京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大約在2到3兩銀子,年收入也有30兩左右,跟九品官的基本工資差不多。如果不吃不喝,兩年的收入就足以在內城買數間瓦房了。

因此,對清朝的百姓而言,在北京買房並不是什麼「壓力山大」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林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做官,有錢即可,不過朝廷也有三不賣,錢再多都不行?
揭秘秦始皇陵三件離奇怪事 至今未能破解 其中一件讓人哭笑不得!
揭秘!為何古代女子只能穿裙子?想想我們現在很幸福呀!
揭秘!清朝滅亡後,這兩類人流落民間,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揭秘!古人千里迢迢赴京考試,強盜為什麼都不敢劫掠?

TAG:老林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