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老師說不抄20遍不準走?給你個理由說「NO」!

老師說不抄20遍不準走?給你個理由說「NO」!

壹讀精選

提筆忘字的壹讀君 | Blues

今天的文章開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測試。

請各位壹堆飯持續觀察下面這張圖片。

現在,請大家回想這個字,大家有沒有一種不再認識這個字的感覺。

那麼壹讀君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現象是怎麼回事。

GIF/315K

大家一定對上學時的罰抄寫瑟瑟發抖吧!上學的時候,老師動輒會讓我們把答錯的部分重複抄寫5遍、10遍或者更多。

沒錯,壹讀君每次罰寫的時候都有一種越寫越不認識的感覺。當時不明所以,信了老師的那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想想抄寫那麼多遍早就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了。

現在壹讀君可以給各位同學一個理由,以後老師們再提出罰寫的時候,就可以用這篇文章打發他們了!

這種在重複看、讀或寫一個字的時候,會忽然覺得這個字很陌生、不認識了的現象。被心理學家成為「語義飽和現象」。

這種感覺對我們來說經常是一閃而過的,但是細心的心理學家早在1907年就關注了這一現想。Severance和Washburn在1907年的時候,以口頭報告法的方式描述了這一現象。通過讓被試者持續注視一個包含6個小寫字母的單詞,並通過口頭報告的方式表達對單詞知覺的變化。結果發現被試者的語音信息、語義信息、視覺特徵信息依次丟失,造成對單詞的識別困難。但當時並沒有對這一現象進行命名。

直到1960年,Lambert和Jakobovit首次將這個現象定義為語義飽和。並提出理論假設,認為該現象發生在語義加工階段。不過這個理論很快就被後人推翻了。後來的心理學家又接連提出了此現象產生在前語義加工階段知覺表徵-語義連接階段的理論。

大家一定對著三個階段雲里霧裡。其實不難理解:

語義加工階段,即我們能夠清晰的識別出一個字的字音、字形及含義的階段。

前語義加工階段,即知覺階段,指我們識別出字音字形但是還沒來得及思考這個字的漢字的階段。

而知覺表徵-語義連接階段,則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連接階段。

如圖:我們看到一個「日」字。首先我們由字形認出讀音為【rì】。這個階段為前語義加工階段;我們思考出這個字的含義是「太陽」的意思並與「月」字同屬一類,這個階段即為語義加工階段;而在這兩者中間的連接階段則為知覺表徵-語義連接階段。

雖然目前幾種說法還有爭議,但目前關注這一領域的學者普遍支持語義飽和發生在知覺表徵-語義連接階段。

當然,以上研究成果都是針對字母文字而得出結論的。那麼對於認知方式完全不同的漢字,語義飽和是否還存在呢?

由我們文章開頭的小實驗就知道,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漢字的語義飽和研究,可以觀察到跟字母文字截然不同的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蘇格蘭圓形巨石陣的神秘起源
柔性紙基集成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人類壽命的極限到底是多少,你準備好挑戰了嗎?
鍵盤俠智商分級指南
你們都看錯了,大海其實是「紫羅蘭」色的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