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該遺忘的中國版敦刻爾克:以一己之力拯救150萬人

不該遺忘的中國版敦刻爾克:以一己之力拯救150萬人

過去的幾天,你一定被電影《敦刻爾克》刷屏了。

可是鮮少人知道,中國的抗戰史上,也有不亞於敦刻爾克大撤退意義的「宜昌大撤退」:

一個人以一己之力領導幾千人在幾十天內撤走了十倍於敦刻爾克的150萬人和巨量物資。

這是一場屬於中國人的奇蹟。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陸曉璇。

一隻船引領千里援救

一個人拯救百萬軍民

《敦刻爾克》中,「月光石號」的道森船長有著老派紳士的沉穩睿智,和小兒子及船工喬治冒死亡開赴敦刻爾克支援撤退。

參加空軍的大兒子剛剛戰死,德軍轟炸機的威脅如影隨形,這位老紳士隱忍著巨大的悲痛和焦慮,為這支小小的遊船掌舵。

一路上,他們救了兩個跳傘避難的英軍飛行員,在只能容納21個人的船上硬生生地塞了130個等待撤退的士兵。

他們是這場大撤退的縮影——正是800多個像道森船長這樣的普通人,毀家紓難,甚至是劃著獨木舟,只為接士兵回家。

從電影映照現實,1938年的「宜昌大撤退」中,當時的船王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支撐起了這場浩大的撤離。

當年10月,上海、南京、武漢接連失守,全國各地的人員、物資都聚集在地處武漢上游、重慶下游的「川鄂咽喉」宜昌,等待著去往陪都重慶。

宜昌到重慶,沒有公路,沒有鐵路,只有水路。水路中,又只有盧作孚的22艘船可以適應航道狹窄、灘多水急的長江上游航段。

盧作孚面臨的困局是這樣的:40天後,也就是11月中下旬,長江宜昌河段將進入中型船無法航行的枯水期;日軍的追兵和空襲緊隨其後,三峽的航道險峻難行;需要車裡的人員有3萬多,戰略物資更是有9萬多噸。

作為商人的盧作孚是怎麼做的呢?

他把票價降低,對戰區難童、公教人員更是以半票甚至免費優待之。為了提升運力,他下令把苦心打造的豪華卧鋪全數拆除,一律改成座票,原來只能睡1人的豪華專座變成可以容納5人的水上防空洞。

然而,即使這樣,以單艘船200~600噸的運載量,十幾萬人員喝啊物資全部運至重慶,依然需要整整一年的時間。

他制定了「三段式航行」方法——

大、中、小噸位的船隻被分別投放下、中、上游,將往返宜昌和重慶所需的6天縮短為2天;

他要求所有的領江(也就是船長)要摸清川江上的每一個峽口、每一處險灘、每一塊礁石甚至是每一塊漩渦,保證夜航順利進行,運力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起來;

為了搬卸方便,他在三峽航線增設碼頭和轉運站,臨時增加僱工3000多人,徵用民船850多隻,運載輕型物資。

如此種種殫精竭慮,最後真的在四十天內,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到1940年宜昌失守時,民生公司運送部隊、傷兵、難民等各類人員總計150餘萬,貨物100餘萬噸,其中包括兩萬噸空軍器材和廣東炮廠的物資,給日軍留下了一座空城。

和當時大發國難財的一些商人不同,盧作孚守住了底線,主導了這場堪稱最成功也最被低估的大撤退。

亂世中的普通人

如芥草也如巨樹

除了道森船長、英雄飛行員和監督撤離的將軍,《敦刻爾克》也為看慣了王侯將相決勝於千里的我們提供了平民視角。

我們看到了隱瞞自己法國人身份掙扎求生,最後絕望溺斃的吉布森;千方百計「蹭」船,卻也一路救死扶弱的英國小兵湯米;還有那個從水中被救起來,備受創傷後應激障礙折磨,失手打死船工的無名飛行員。

還有微笑著為又驚又怕的士兵簞食壺漿的女子,撫摸驚恐而頹喪的士兵的盲人老頭和為「逃跑的士兵」歡呼、慶賀他們安全歸來的英國人民。

戰爭里,充滿了這樣普普通通的人。宜昌大撤退也是一樣。

特別是對於二戰時的英國,中國工業落後,人民貧窮,英國能用強大的海軍進行運輸的時候,中國卻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人力。

為了轉移戰時的物資,這些縴夫屈著身子、背著韁繩,艱難向前挪動,他們用肉體和江水、炸彈在搏鬥。

縴夫和船工在賣命搶運的同時,日軍天天出動運輸機對宜昌進行轟炸。

在那種情況下,人命也微如草芥。

華中師範大學原校長章開沅,1937年也隨父母乘坐民生公司「民貴輪」由宜昌入川,他當年10歲,母親還懷有身孕。

章開沅撰文回憶:船到萬縣時,他們隨眾上岸觀光,母親竟然失散,他與五個姐弟呼媽叫娘,嗓子都喊啞了。回船一看,母親已經上船。當晚,母親生下一名男嬰,船長前來祝賀,給孩子取名「章民貴」。

但到重慶後,嬰兒患上急性肺炎,因缺醫少葯,不滿8個月就匆匆離開人世。

老舍也曾經經宜昌入川。《老舍自傳》寫道:「宜昌城內天天有空襲,在這裡等船的人很多。等了一個星期,民生公司一位黃老翁幫我們買到了票……不要說甲板上,連煙囪上面還有幾十個難童。」

就是這樣危險困難的情況下,民生公司以損失輪船16艘,116名公司職員犧牲,61人受傷致殘的代價,完成了宜昌大撤退。

不斷重提戰爭

是為了重識和平的可貴

70多年後,宜昌從一個只有10.5萬人的小縣城,變成了一個常住人口400萬的地區大城市,生活在長江流域的人也不用擔心隨時會來的空襲。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也變成了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長江邊的「宜昌大撤退」雕塑

我們輕而易舉就達成了當年人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安居樂業。

然而世界卻顯得不太太平。

藝術家們為什麼仍舊在以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作為背景進行創作,或許就是提醒好戰的人們,和平並非唾手可得,它建立在前輩的鮮血骨肉之上。

我們需要珍惜和平,而不是推翻它。

參考資料:

三聯生活周刊《1938年10月24日: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湖北日報《1937-1940,峽江激流,宜昌見證——一場攸關中國命運的大轉移》

湖北衛視《鐵血西遷——宜昌大撤退》

一句話推薦一部你喜歡的戰爭電影吧。

寫下走心評論或今日職場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領英日簽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陸曉璇。

本文封面圖片、文章圖片來自湖北日報、湖北衛視、電影預告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2017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琴瑟說史 的精彩文章:

恆大糧油,國慶中秋特惠!高端大氣有質量,低調奢華保健康!
想成事,首先要學會閱人,來俊臣教你識人之術!
張居正《權謀學》之察篇,世間萬事不可不察也!
如何在這個社會裡找到自己?

TAG:琴瑟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