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的這些坑,我希望你不要掉進去
·
文|英姿
提起斷奶,是很多媽媽的心頭痛……有人用「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來形容,我也一直覺得這是個挺沉重的話題,所以不願過多提及。
而最近進入涼爽的秋季後,諮詢斷奶離乳的媽媽明顯多起來。也讓我緊迫得感到很有必要掃一掃一些坑人的誤區。包括我自己,對於大寶的斷奶經歷,因為踩進了誤區,我一直心存歉疚。所以,今天這篇,希望能給予正在困惑的你一些新的認知和能量。
斷奶的這些坑人誤區,我希望你不要掉進去:
▌坑1:6個月後奶水沒營養了,好斷奶啦!
純瞎說!
我聽說在一些地方,有很多版本母乳「無營養之說」,甚至有認為「超過1歲後吃到的母乳有毒的」!真是誇張到讓你懷疑人生。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建議,寶寶出生前6個月最好保證純母乳餵養,然後在逐步添加輔食的同時繼續母乳餵養,並持續到2歲或以上。
的確,6個月之後可以開始添加輔食,那是因為寶寶對營養的需要逐漸多樣化起來,並不是因為6個月之後母乳就沒有營養了。這真是一個普遍的嚴重誤區!
這個坑,也是最容易讓媽媽掉進去,而事實呢?產後最初幾周媽媽的乳汁是初乳,之後就進入成熟乳階段。成熟乳的營養成分在整個哺乳期都是比較穩定的,不會因為月份增加、媽媽來月經之類的原因而降低質量。
▌坑2:說斷就斷,強制分離。
太殘忍!
強行地讓媽媽和寶寶分開,這也是很常見的做法。有把寶寶送到娘家或婆家,或者媽媽直接躲出去幾天不見,這種方法對寶寶和媽媽來說都很殘忍啊!想當年我就犯過這個錯,說多了都是淚
斷奶,是讓孩子不喝母乳,而不是讓孩子和媽媽分離!長時間的母子分離,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特別是對媽媽依賴性較強的寶寶,因看不到媽媽而產生焦慮情緒、哭鬧、不願吃東西,或者睡眠不好,甚至還會生病。前天剛有位媽媽諮詢說寶寶一斷奶就發燒,十分焦慮,實在不忍心。
這種硬生生割裂寶寶與媽媽的親密感,還會給孩子帶來情感創傷,比如與媽媽不親、討厭媽媽。所以,不要因為這樣錯誤的斷奶方法,而影響了寶寶的身體健康及母子間的情感。
▌坑3:在乳頭上塗抹刺激物。
太傷人!
為了儘快給寶寶斷奶,不少媽媽會聽信長輩的建議,在乳頭上塗些辣椒水、風油精、黃連水等,從而讓寶寶對母乳反感,實現早日斷奶。
殊不知,媽媽的這種做法對寶寶而言簡直是殘忍的「酷刑」!你想啊,大人吃到辣椒水、清涼油等刺激性的東西,都難以接受那酸爽勁,更別提這對一歲多兩歲的孩子來說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且不說對寶寶口腔黏膜造成傷害,對寶寶心理上的創傷更是不可估量。這會讓寶寶感覺受了欺騙,對媽媽甚至世界產生不信任感,更會引起寶寶的憤怒和焦慮,表現出更明顯的分離焦慮,會導致一些寶寶從吮手指、咬指甲等不良習慣中尋求安慰。
另外,特別要提示的是,如果恰逢寶寶出牙、換保姆、搬家、旅行,以及媽媽重返職場等問題,也不要輕易給寶寶斷奶。等到寶寶狀態良好時再實施斷奶計劃更容易成功。
科學的斷奶方式提倡:選好時機、循序漸進、順其自然、溫柔斷奶。
▌什麼是最好的斷奶時機?
其實,最佳的斷奶期應該是時間段,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日子。
根據《西爾斯育兒百科》,寶寶對吮吸的需求消失的時候,便是可以斷奶的適當時機——一般是在寶寶9個月到3歲半之間。這時間跨度,多少分參考意義自己領悟咯。
我們建議盡量延長母乳餵養時間,但是有些媽媽因為工作、身體等各種壓力或特殊原因不得不停止母乳餵養。到底什麼時候斷奶?這要看媽媽和寶寶自己的決定,是否做足了身心準備。遵循自己的意願,不要去管別人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用去管別人建議你什麼時候斷奶,如果兩方都準備好了,就可以斷奶了。
▌怎麼斷不遭罪?
其實最自然的斷奶是寶寶自己開始的。寶寶自己降低對母乳的願望,隨之吃奶次數越來越少,直到完全被其他食物代替,完成斷奶。這就是自然離乳。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然離乳,有些可能需要費一番周折,所以,我們需要學習一些正確的斷奶技巧,盡量不把這件事演成苦情戲。
漸進斷奶,不要一刀切。最建議的就是漸進式的離乳。
由易到難,一頓一頓地斷。通常白天的奶比較容易斷,可以把睡前奶留在最後斷。比如:
第一天先斷晨奶,早起過後改母乳親喂為配方奶餵養(或者鮮奶等);
堅持幾天適應期後再斷中午那頓奶,方法相同;
再過個一些天,寶寶完全適應斷白天奶後就要戒掉睡前奶了,如果還有夜奶習慣的,這個時候也最好一併戒掉。
漸進式的斷奶可以幫助媽媽和孩子更好的適應變化,當然,這種斷奶可能會需要很長的時間,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直到完全停止母乳餵養。因此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慢慢來。
填補失去母乳的「空虛」是關鍵。斷奶的其中一個要點是,讓寶寶總是有事做,沒有什麼比無聊讓他更渴望吃奶的了。讓寶寶平時有足夠的時間和自由度去玩耍探索。吃母乳不是因為無所事事,不是為了排解無聊。寶寶在煩躁傷心的時候,除了吃奶,要有別的安撫手段幫他平靜下來,比如做寶寶喜歡做的事情,唱歌,撫摸,擁抱等。
尋找情感替代。沒有了媽媽的neinei安慰,可以考慮讓爸爸來替補。不實行母子隔離,但在斷奶前媽媽可有意識地減少與寶寶相處的時間,增加爸爸照料寶寶的時間。用其他親人的愛和陪伴來填補寶寶失去乳房慰藉的失落感。
「延遲滿足」的方法也可以適當緩衝。寶寶在想吃奶時能設法緩一緩,如在戶外要求吃奶,媽媽說回家再吃,寶寶可以配合等待。
不提醒不拒絕。斷奶意味著釋放,而不是拒絕。當孩子忘記母乳時,不用提醒他。到了日常的母乳時間時,可以通過遊戲、看繪本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從而讓他忘記母乳,這個過程也可以讓家裡其他成員來幫忙。如果他想母乳,也不要拒絕,可以給他一個短時間的母乳餵養,然後給予奶瓶或者杯子喝奶,一定要慢慢地,隨著孩子的步伐,不能急於求成。
這種「不主動給,也不拒絕」的漸進式斷奶是目前看起來效果最好的。這是很正常的,斷奶期對寶寶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這時期,媽媽仍然是他營養和情感的加油站。
怎麼看斷奶的意義?斷奶,並不意味著失去或分離,而是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過渡。媽媽們首先需要擺正心態,雖然少了與孩子的親密時光,但這意味著寶寶的長大,她開始變得完整。放寬心態,斷奶也就沒那麼難了。
?英姿有話說:關於斷奶,每每想起自己對天天的斷奶經歷總有些歉疚,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方法指導,經歷了殘忍的分離時日,那是在天天1歲的時候
其實對於斷奶的借口和誤區,我聽說的還有很多,之前的答疑欄目已經回復過部分。至於究竟什麼時候斷奶,還是建議媽媽綜合考慮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和日常照料安排來決定,孩子是你的,無論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都要經過自己的理性判斷。誰都不可以替你為孩子負起責任。我的建議是,如果可以,請儘可能地喂久一點。所以,你家娃都喂到了(或正在喂的)多大呢?有什麼心得經歷,留言區分享給我噢~
*英姿:兩個孩子的辣媽,科學育兒、蒙氏教育踐行者,育兒師、母乳哺育指導師、婚姻家庭諮詢師;新聞學專業,曾任報社編輯,訪談近千位媽媽,用聲音和故事撫慰媽媽們的心靈,滋養更好的家庭關係。
*天天:剛上幼兒園中班的小暖男,喜歡閱讀、繪畫,酷愛樂高、輪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小話嘮。
*真真:7個月的小BABY,天天最愛的」乖弟弟「
「英姿育兒在線」,歡迎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