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部旅行筆記(4):塔爾寺

西部旅行筆記(4):塔爾寺

(四)塔爾寺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的寺廟,相傳為藏傳佛教大師宗巴喀的母親為思念兒子所建,後來歷經多次擴建,成為了目前四大藏傳佛教寺廟之一。且有皇帝題字,似乎在佛教界確實很牛。

我們住在塔爾寺大門那條街一個旅館裡,晚上在旅館旁邊一家小餐館裡吃了很多羊肉,老闆樸實厚道,羊肉肉質很好,大塊的手抓羊肉,大塊的烤羊排,大盤蔥爆羊肉,再加上1塊五一串的羊肉串。吃起來很爽。羊肉60塊一斤,雖然餐具簡陋,但是味道不錯。在老闆的允許下,買了一瓶牛欄山,一伙人吃的很高興。

吃完了羊肉,已經暮色四合,於是慢慢地散步到了塔爾寺,進了大門就看到一排藏區特有的那種白色的塔,和我們從茶卡鹽湖回來的路上看到的那種塔很相似,不是其他漢區寺廟那種浮屠,這裡是胖胖矮矮但白凈的塔,旁邊有人解釋說這事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八大功德的。我查了百度也沒有明白八大功德的具體內容。寶塔的四周很多人在那裡點燈和蠟,點成圖案以後再跪拜。我看到一個人圍著寶塔匍匐在地,跪起來,再拜,走一步,再匍匐在地,十分的虔誠。同伴說:有信仰真好,我想他心中一定是安寧的。感慨一番,回去了。

次日進寺廟,發現昨天晚上去那個地方已經屬於門票範圍了。買票進門,請一導遊,邊講邊看。

印象比較深的還是寺廟的由來,宗巴喀大師的媽媽建的塔是一座石塔,後面的僧人在石塔之外又建了銀塔,近年來又在銀塔之外建了金塔。寺廟裡有幾棵樹,樹形想南方的榕樹,樹葉象北方的槐樹,導遊說這是建塔之後自然生長出來的菩提樹。這就是佛教中常常提到的樹,也是佛祖在其下得道的樹,仔細端詳,無聲特別處,也許佛乃萬象,本就溶於自然。

參觀了寺廟中的學堂,知道了凡是殿前面樹立兩根旗杆的就必定是佛教學堂,這裡有類似於小學,中學和大學。這裡的僧人不僅要學習佛教經典,還要學習藏族文化,最高級別的博士還得學習醫學,天文,歷史,文化和中英藏蒙四種語言。和漢族的出家人有所不同。原來藏傳佛教在藏區的影響如此大,原來他們不僅僅是宗教,同樣也是藝術,科技,醫療這些與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的薈萃地和實踐者。而漢傳佛教是教人如何修行並過分強調成佛這一終極目的。這才明白王陽明在精研道佛之後,發現了道佛的根本要以沒有錯,一個說的是道法自然,一個說的是降伏其心。但後世的傳播者過意偏頗的追求一些捷徑和法門,放棄人倫去追求成仙成佛,實在是捨本逐末。從這一點上講,我倒是贊成藏傳佛教對自然科學,醫學,文化,歷史藝術的兼收並蓄,並且以直接服務大眾的實踐精神去修行的方法。

宗巴喀大師據說10多歲離家去拉薩布達拉宮學習就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成就特別大,當然為大眾做的貢獻肯定也特別大。可是他的母親就一直沒有見到過他,因此修建此塔,僧人又為其塔上建寺廟。我理解他為了宗教捨棄親情人倫的精神,但不希望這樣的精神成為我們普通人一心為了自己的工作而不顧親情的理由。

寺廟建築略顯擁擠,但色彩用地特別豐富,鮮艷的裝飾布處處皆是,似乎換得很勤。

令我震驚的是在各大殿的門前和廊下,處處都有行五體投地禮的信徒,他們中有僧人,也有普通人。地上一個墊子,類似瑜伽墊,之間他們顯示跪下,繼而匍匐在上面,整個身體貼在墊子上,然後跪著起身,站立,再繼續跪下,匍匐,不斷重複,和做體育運動一樣認真和充滿著力量。導遊解釋說這些信徒在用這樣的方式修行,一般要連續做10萬次,一般年輕人也要花1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完。導遊認為他們這是為了修來世。顯然他不懂佛教,佛教的修行哪是來世那麼簡單,這樣的方法不過是各種修行法門中的一種,最終還是為了成佛。實際上,我們所有的人只要一心向善,都是在修行,目的都是成為我們心中的佛,差別是方式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罷了。願他們早日成佛吧。(為尊重,不便照相)

參觀完寺廟,已是中午時分。天空藍得青翠,而陽光卻十分強烈,我們回望著寺廟建築群,同佛祖和宗巴喀大師說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hemical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TAG:Chemical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