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才女卻被迫殉葬,死前留下一首詩,看後,太監們都哭了

一代才女卻被迫殉葬,死前留下一首詩,看後,太監們都哭了

殉葬制度,是古代慘無人道的陋習,王公貴族死了,還要牲畜、奴隸跟妃子陪葬,實在是慘絕人寰。而後來殉葬制度雖然被廢除,雖然早有禁令,但不絕於史,到朱元璋時期,他又把這個規定再次恢復。不過他倒不是讓奴隸,將軍陪葬,而是讓自己那些嬪妃陪葬。

而且,這個陪葬規定還有「恩惠」,那些貴妃及貴妃以上,生過孩子的,可以不殉葬。還有本來娘家對國家有貢獻的也可以不殉葬。至於其餘那些地位不高,有沒有貢獻的妃子,只得跟著皇帝去死。其實,從這個規定中我們不難看出,朱元璋當初這個規定,其實是想讓所有妃子都給他殉葬,只不過考慮到後來可能繼位的皇子跟忠心大臣的感受,這才恩賜某些人免除殉葬。

明朝的殉葬制度,一直到明英宗時期才被廢除。在這之前,陪葬的妃子不知道有多少。而在這其中最悲慘的,莫過於是一代才女郭愛。

她年紀輕輕,長相俊美,又很有才華,但是,才入宮20多天,就跟著明宣宗一起殉葬,實在是可惜,據說,郭愛那時候才14歲。郭愛家裡也是書香門第,所以,從小郭愛就學習詩書禮儀,到14歲的時候才學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因為那時候有固定的官員四處奔走,專門為皇帝挑選年輕貌美姑娘當妃子,所以,郭愛就剛好被選中。

那時候明朝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他其實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對外打擊敵對勢力,對內發展經濟,國家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甚至還有這麼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朱瞻基當皇帝相當不錯:

據說有一天,朱瞻基找自己大學士楊士奇有事,他就自己找到楊士奇家裡。要知道那時候已經半夜,朱瞻基估計也知道楊士奇已經睡了,就自己找到他家裡。楊士奇聽說皇帝來了,急忙從床上跳下來跪拜,但是,他睜眼一看,黑乎乎一片,啥都看不到,於是,沒辦法,只好估摸著朝著北方拜。而那時候朱瞻基正在門口看月亮呢,一看到楊士奇就樂了,說,士奇啊,別找了,我在這裡呢!

這件事情自古被稱為是朱瞻基明君象徵。要知道,朱瞻基作為皇帝,想要找大學士楊士奇,找個太監把他叫來就行,為什麼還要自己親自跑一趟?這說明朱瞻基沒有皇帝架子,很得民心。而且,他最後說的那句「士奇,朕在這裡!」是多麼閑適,就好像是家長里短在聊天一樣,這說明他跟自己大臣關係非常親密。

甚至,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然而,就算朱瞻基再怎麼優秀,他臨死時候還是害了郭愛這個小姑娘。宣德十年朱瞻基駕崩,終年38歲,葬景陵。

小姑娘進宮不久,可能連朱瞻基面都沒見過,就要去殉葬。按照明朝規定,嬪妃在殉葬之前,要先領到一個房間里吃最後一頓飯,而郭愛與這些人都不例外,都被領到一個房間里,想吃什麼上什麼。別的妃子知道吃完這頓飯就要死,個個一改往日端莊模樣,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聲音凄慘。

而郭愛卻非常平靜,她淡淡的吃完自己的最後一頓飯,並咬破手指,撕下衣服寫下自己絕命詩——《絕命詞》: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後來太監把郭愛弔死,在她手裡發現攥著的這首詩,個個都看呆了,被其內容震驚,都說不出話來,甚至不少人都痛哭流涕。關於這個故事《明史?后妃列傳》中有記載:「郭嬪,名愛,字善理,鳳陽人。賢而有文,入宮二旬而卒。自知死期,書楚聲以自哀... ...」

但是,這件事情後來的史學界也有質疑,那就是,根據《名媛詩歸》明末刻本略注為證:「... ...宣宗聞其賢,徽至京師,尋病卒,後封國嬪... ...」,這也就是說,郭愛其實並沒有被殉葬,而是因為染病最後無法醫治最終死去的,後來在其死後還被封為嬪。那麼,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前文中的那首詩是怎麼回事呢?

現在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這首詩文確實為郭愛所作,其實,她做的這首詩文並不叫《絕命詞》而是叫做《病革自哀》,從詩名我們就能知道,這應該是在其患病的時候寫下的遺作。所以,今人皆認為郭愛14歲殉葬於明宣宗朱瞻基,實乃誤傳。

那麼,人們為什麼要傳言說郭愛為明宣宗朱瞻基殉葬了呢?

我想,今人或者明知郭愛不是殉葬而死,相對於其他沒有留下文字作品的殉葬妃子,郭愛留下《病革自哀》,為起到煽情的作用故意說她是殉葬而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34個兄弟姐妹,32個被截肢致死,這種事,世界上只有一人能幹出來
明朝最悲慘的公主,結婚當晚駙馬都沒能撐住,她終生不識閨房之事
大師對一人說:你能當宰相還能活到90歲,他不信,之後卻一一應驗
暴雨衝出一座三國時期的古墓,挖開後,出土一文物讓日本人很難受
中國這幾個「複姓」讀起來特別好聽,其中有沒有你喜歡的姓氏呢?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