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夾縫中生存!AI浪潮下,初創企業難逃巨頭碾壓,但還能搶救一下!

夾縫中生存!AI浪潮下,初創企業難逃巨頭碾壓,但還能搶救一下!

編者按:人工智慧(AI)是當下的流行語,AI 相關的初創企業紛紛湧現,大型科技巨頭也頻頻採取相關動作,走在 AI 的前沿。那人工智慧這一科技領域最重要的方向之一的主導權會再次落入大型科技巨頭手中嗎?被大型科技巨頭收購是 AI 初創企業的唯一出路嗎?AI 領域初創企業又是否有可能成長、發展成為獨立的下一代科技巨頭呢?全球創新投資機構 Sappin Global Strategies 的 CEO Ed Sappin 本文中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分析。

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 和百度等科技巨頭在 AI 研發方面已經走在前沿位置,紛紛收購 AI 相關企業和人才。與此同時,許多觀察家也對此流露出了擔憂的情緒,他們擔心人工智慧這一科技領域最重要的方向之一的主導權會再次落入大型科技巨頭手中。與過去的科技發展浪潮不同,AI 熱潮可能會將初創企業和企業家拒之門外。在此之前,就 AI 技術在創建分層社會的潛力問題我曾寫過相關的文章,但同時對於那些聰明而又富有悟性的願景家我也持樂觀的態度,我相信他們可以在沒有大型科技企業支持的情況下研發出領先的 AI 技術。

夾縫中生存!AI浪潮下,初創企業難逃巨頭碾壓,但還能搶救一下!

AI 初創企業生態系統

AI 是一個流行語。如果你俯瞰整個初創企業生態系統,你會發現這一生態系統中有很多「AI」公司,其中許多是在一個或多個垂直領域內真正地創建或使用 AI 技術的公司,另有一些更加傳統的公司只是想跳上這波 AI 發展的熱潮。目前,在美國股權眾籌平台 AngelList 上 AI 項下企業共有 3119 家。這只是能夠展示 AI 技術在目前的創新生態系統中普及程度的一個數據點,但是這一數據也只是粗淺地反映出 AI 生態系統的發展勢頭和熱潮。下面,讓我們來深入了解怎樣才能創建一家 AI 初創企業。然後,我們再繼續探討一家 AI 初創企業是否有可能成長、發展成為獨立的、下一代科技巨頭,還是說被老牌科技巨頭收購是唯一的出路呢?

使用或創建正確的工具

創建一家 AI 初創企業的第一步是構建 AI 工具。一家公司可以從頭開始構建自己的 AI,或者利用開源工具。這個過程類似於過去幾代的科技發展。但是,這兩種辦法對於初創企業的潛在價值以及它能否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獨立性這兩方面有著不同的影響。對於那些從頭開始構建自己AI 工具的企業來說,這個過程應該是艱苦而且緩慢的,它們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能否聘請到足夠的 AI 程序員來完成這一工作。

像 Google、百度和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已經成功吸引了許多 AI 的頂尖人才。那初創企業可以怎麼做呢?現在許多新興的團體小組創立的方式都非常的老套,一般都是由那些聰明而又有悟性的技術佼佼者帶頭成立,而這些帶頭者的目的旨在創立自己的企業。Iris AI 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Dataminr 是為了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Deep Genomics 是專註於細胞水平的遺傳變異影響,還有許多其它的公司也在創建與他們自己 AI 相關的技術。

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對象是由斯坦福大學教授,也是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在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 Coursera 推出的深度學習課程項目 Deeplearning.ai。雖然這並不屬於 AI 企業,但 Deeplearning.ai 尋求的是能夠通過與 Fast.ai 類似的方式來培訓「藍領編碼人員」,充分利用學術和商業領域在深度學習中的價值,為 AI 相關工作培養儘可能多的技能人才。

那些想要實現快速增長或者不想從頭開始構建 AI 的企業可以利用開源工具。現在,最好的 AI 工具顯然還沒有進行開源,但 Google 的Tensorflow 和 Berkeley 的 Caffe 都是目前可用的開源工具。其他公司也正在採取一種更為全面的方法(當然是希望你也能使用他們的硬體),例如英特爾的 Nirvana 計劃。

那如果你創立了一家初創企業,你會走哪條路?簡而言之,如果你要從頭創建自己的 AI,那相比利用技術巨頭提供的開源工具來說,你的初創企業便可能具有更高的潛在價值,也更有可能保持獨立性。

訓練機器

構建正確的工具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你必須訓練它們。一些開源工具包括對樣本數據集的訪問,但這其實是對初創企業自身的一個要求。真的沒有其他的替代辦法。機器學習或者神經網路訪問的數據集越大,訓練的效果就越好,準確度也越高。這一良性循環很重要。初創企業如果要構建有用的 AI,那就需要有數據訪問的一個策略,無論是用自己專有的方式還是開源方式。

融資

現在,你已經有了構建自己 AI 技術並在數據集上對其進行訓練的計劃,那你如何獲得資金支持呢?AI 現在是融資的熱門行業之一。像 500 Startups 和 Techstars 等一些傳統孵化器要麼是直接投資 AI 技術企業,要麼是與科技企業合作投資 AI 技術。例如,Google 和馬克?扎克伯格都投資了多倫多的 Vector Institute(致力於人工智慧研究的機構);微軟聯合創始人 Paul Allen 在西雅圖創辦了人工智慧孵化器 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12;英偉達也推出了 Inception加速器項目,專門與 AI 初創企業合作。

另有一些採取了更為傳統的風險投資模式,像李開復這樣在 AI 領域的傑出人物通過創辦 AI 投資基金,創新工場方式來推動 AI 技術的發展,專門聚焦人工智慧前沿科技項目的研發與孵化。像豐田這樣的企業目前也在支持 AI 領域的發展,成立了自己的以 AI 為重點的風投基金——豐田AI 風投(Toyota AI Ventures),目前規模是一億美元。

要孵化出一家企業並讓它實現真正的騰飛並非易事,但是如果是站在初創企業角度來看,這絕對是有益的。人工智慧技術現在勢頭正盛,也有充足的資金可以提供給該領域的創新者們。

獨立發展還是被收購?

這就回到了我們一開始的主題。現在,你已經構建起了技術,訓練了自己的 AI,也獲得了資金支持,但是你能讓你的初創企業發展成為下一個Google 或者騰訊嗎?收購是您的最佳選擇嗎?人工智慧初創企業領域現在的收購交易非常活躍。大多數優秀的 AI 企業都迅速被科技巨頭收購,以防止被他人搶佔技術和人才的先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純粹的 AI 企業上市。但這並不意味著 AI 領域內無法產生能長久延續下去的企業,只是許多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企業只是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而已。在接下來幾年的時間裡,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成為與 AI 技術相關的公司,這就意味著會有許多以AI為核心的上市公司。

AI 初創企業會保持獨立多長時間?

你可以在自己的車庫或者是當地共享辦公空間成功地創立一家 AI 初創企業,但這家企業能保持多長時間的獨立狀態呢?從目前環境來看,還有大量獨立狀態的 AI 初創企業。是否會出現 AI 技術驅動下的科技巨頭還有待繼續觀察,但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些明智而又富有悟性的企業家總會找到一種方法來克服人才短缺問題和數據訪問問題,從而構建起他們自己的技術體系,訓練出他們自己的 AI。我相信這樣,他們中的一些人會成為新的全球型企業領導人,全世界的科技巨頭們要小心了。

原文鏈接:https://venturebeat.com/2017/09/17/we-need-small-players-to-help-shape-the-future-of-ai/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星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代替人?看你是選擇「每天吃雞」,還是「星辰大海」?
讓細菌「從良」很難?新技術提速1萬倍,幾年的工作量1天完成!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