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誤區系列(六)養生模式的教條僵化

養生誤區系列(六)養生模式的教條僵化

GIF/1K

全文共851字,建議閱讀時間3分鐘

上期說到,由於對養生體系缺乏整體的把握,導致了時下養生的又一個誤區:形式教條、模式僵化。這是怎麼理解呢?

談起養生,有些朋友可能會聯想到抽個時間到養生館,做一次身心放鬆的SPA理療;又或者坐下來吃頓精心調配的養生餐、或至少來點素食;有些朋友可能會想到專家建議的那幾味食補藥材、兩三條秘方,又或者做哪些動作、例如放鬆的太極拳和伸展的瑜伽,等等。這些是不是養生呢?這些當然可以是養生。

那麼,還可以有什麼呢?

如果說休閑放鬆是一種養生,那麼積極工作能不能養生?如果說精緻配餐是一種養生,那麼粗茶淡飯能不能養生?如果說緩慢的運動是一種養生,那麼劇烈的鍛煉能不能養生?如果說吃補品是一種養生,那麼吃瀉藥能不能養生?

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圍繞養生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都能養生。比如說,當一個人大便不通暢的時候,適當吃些瀉藥可能就是養生,這時候盲目吃補品,反而會「害了生」;當然,瀉利過度也會害生,這時候該吃些補品才能養生。由此可見,養生的思維是如此的靈變、善巧,它不在於外在形式的教條,而在於方法選取是否得當、切合具體的情況和時機。

養生是一種智慧:肝火旺的人吃綠豆可以養生,脾胃虛的人吃綠豆不能養生;寒冷乾燥的地區適合多吃枸杞子,潮濕炎熱的地區適合慎吃枸杞子;冬季適合多睡覺,夏季適合多活動……如果一條教條做到底,用一種僵化的模式來進行養生,那是偏頗的,甚至會適得其反。

養生也沒那麼高深莫測,生活中時時處處都能養生。冷了穿上衣服,這是養生;坐久了起來充分活動,這是養生;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這是養生;改善身邊的人際關係,這也是養生。最高境界的養生,在於從平凡的地方發現深刻的智慧,從而找到最切合的辦法。

要做到這樣,必須打破教條、解放思想,否則,就會陷入了模式僵化的誤區,也容易延誤了養生的最佳時機——這是下一個重要的誤區,我們下回再談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覺生 的精彩文章:

養生誤區系列(五)養生領域的支離破碎

TAG:樂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