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普知識:顏色到底存在嗎?

科普知識:顏色到底存在嗎?

你有沒有發現,有的時候你說這是一個綠色的瓶子時,別人可能會以為是淺藍色,而你認為的紅色,在別人那兒成了橙色。比如,同樣的一幅畫,有人看了後認為畫面色彩明艷,情感積極,另外一些人則覺得色彩深沉,十分消極,每個人的色感差距怎麼會那麼大呢?實際上,這不只是你一個人的困惑。

其實,顏色大辯論在哲學中也早就佔有一席之地。早在古希臘時期,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就認為顏色是事物的固有屬性,就像印章會在熱融融的蠟上留下印記一樣,一個物體的顏色也會在我們的眼中暫時留下印記,這個印記就讓我們產生了色彩感。比如紅色就是蘋果自帶的顏色,人們看到紅色是因為紅色印到了人眼睛上。這一說法符合人們的現實經驗,也就成了主流學說,人們也不會考慮紅色的蘋果,會不會在有的人那裡成了綠色。

到了17世紀,科學革命顛覆了這個常識性的解釋。伽利略懷疑現實主義對顏色的理解是錯誤的。他認為,假如顏色客觀存在,一個具有科學精神的人應該追問它存在於哪裡。如果無法用物理性質(形狀、大小或速度)來界定和衡量它們,那麼,顏色只是主觀的想像,它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里。

伽利略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的思考突破了傳統思維,今天的物理學也證明了他關於顏色推論的正確性:顏色並不存在,它只是我們大腦的產物。就像棉花糖的甜味並不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把它放在嘴裡,與舌根相互作用時,才能在心中產生甜的感覺。我們眼中的「色彩」,也是我們主觀意識的產物。也就是說,顏色就像觸覺、味覺、嗅覺一樣,只是人們感官知覺中更廣闊的分類的例子。蘋果和火焰並不是紅色,天空和海洋也並不是藍色,人也沒有絕對的黑白之分。我們所見的世界並不是世界的原貌,這真的有點超乎人的想像。問題是,我們所看到的這麼多的色彩,又來自哪裡呢?用科學家們一句簡單的話回答:「顏色不存在,光存在!」

比如,光照到一個葉子上時,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綠光被反射,這部分光會進入到人的眼睛裡,而在人眼球後,等待這些光的是數以百萬計的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其中視桿細胞會檢測光的存在和強度,視錐細胞會對特定的波長敏感,不同波長的光會對應不同的顏色。視錐細胞分為感紅細胞、感綠細胞、感藍細胞,分別對紅光、綠光、藍光敏感,綠光會被感綠細胞捕捉。

當我們的大腦獲取了綠視錐細胞傳來的波長信息,與來自視桿細胞傳來的信息結合後,就會輸出綠色的圖像。換句話說,葉子之所以是綠色的,僅僅是因為葉子反射了波長介於520和570納米之間的光。

光雖然能解釋出我們所看到的顏色不是客觀存在的,但又如何解釋即使眼睛捕捉到了相同波長的光,人們也不一定會獲得相同的色彩體驗呢?

比如在非洲納米比亞北部的辛巴部落,人們將天空形容為黑色,水是白色的,綠色和藍色完全使用相同的辭彙。這意味著,他們實際上比其它地方的人更加無法區分藍色和綠色之間的區別,黑白兩色的色感體驗與大多數人相比也正好相反。

而在賴比瑞亞,巴薩人只有兩個詞語來分類顏色,他們用「ziza」形容紅色、橘色和黃色,「hui」代替綠色、藍色和紫色,可以想見,對於我們來說,很好區別開來的紅色和黃色,在巴薩人日常生活中,並不會被當成不同的顏色區別對待。

其實,光只是一個信息的提供者和闡釋者,眼睛和大腦才決定著最後的顏色輸出。

比如,由於每個人神經系統的構造不同,有的人視錐細胞較常人少,錐體細胞中的感光物缺少了一部分,就會產生色視缺陷,研究發現,只要一個視錐細胞缺失,人們對色彩的體驗就會少1萬種。而其他人如果擁有更多的視錐細胞,對顏色會非常敏感,甚至能分辨特定顏色的最接近的色調。世界上大概有1%的人有第四種視錐細胞,他們能看到1億種顏色,比普通的人多看到10倍。

這一點在動物世界裡也可以得到證實。動物們的世界其實也有色彩,只是因為眼睛感光細胞的不同,世界的顏色與人類看的可能有很大不同。貓只有兩種感光細胞,所以會把紅色和綠色當成一種顏色。其他的動物,包括蜜蜂和許多鳥類,比起人類多了一種感光細胞,使他們能夠看到紫外線波長範圍內的光,它們眼中的世界,顏色會比人類所看見的更豐富。

除了視覺構造這種生理的不同會影響每個人對色彩的感覺,大腦的主觀選擇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就拿那條白金或是藍黑的裙子來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研究者們發現,看見什麼顏色取決於大腦想要吸收人造的室內光還是自然的室外日光。在這個過程中,大腦中的視覺系統不得不決定過濾除出更短更偏向藍色的波長,還是除去更長更偏向紅色的波長。大腦所作出的決定可能會影響到我們怎麼判斷裙子的顏色。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語言也在人的色感中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2006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個測試,實驗者為說俄語和英語的人,研究者們想看他們是否以同樣的方式看藍色。實驗表明,講英語的人只能看到一種藍色,而講俄語的人能看到兩種不同的藍色。隨後研究者們又讓這些人區分兩個略微有差異的藍色,講俄語的人也能夠快速區分出來。

語言是一個民族社會文化的載體,這一現象證明了社會文化也能影響我們對顏色的體驗。如此說來,世界的原始面貌也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每個人對色彩感覺不同,每個人心中的世界面貌也會千差萬別,下次你再抬頭盯著藍色的天空時,是否你會想:「別人眼中的藍色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萬個你不懂 的精彩文章:

神秘又強大的荷爾蒙,偉大又令人啼笑皆非的實驗
會發光的昆蟲不一定都是螢火蟲!
揭秘:無人駕駛汽車的道德困境
人們確實會無意間抄襲別人,背後究竟是怎樣的機制?
關鍵的時刻宇航員想上廁所怎麼辦?別怕,他們有專用尿褲

TAG:十萬個你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