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好的精進方式,就是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用來修行

最好的精進方式,就是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用來修行

嘎瑪仁波切精彩開示節選

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用來修行

丨看護好當下那一念 並延續下去丨

當在探尋潛能的過程中,最好的精進方式就是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用來修行。這當然不是只在沒有人事物干擾時,才靜心。真正的潛能和真功夫,人和環境是否舒適都無關緊要。只要看護好當下的那一念,延續下去。把我們認為連貫的時間點都看作是每個當下。

如此訓練時間久了,散亂的心得到了訓練。或許在某個瞬間就能體會,沒有念頭,沒有散漫的心,心的狀態離於任何定論。當然一開始,這種體會可能沒有那麼連貫,但這已經是修行道路中發覺潛能的開始了。

當有定的能力時,本覺的智慧自然就會生起

丨修行的過程就是去妄存真的過程丨

眾生平等皆有佛性,是說我們每個人本來的心性,都是慈悲、光明、無著、無染、無垢、無我的。但因六道眾生,充滿顛倒妄想,充滿五毒的習性,給本來清凈光明的內心蒙蔽了厚重的煩惱習氣灰塵。

修行的過程就是拂掃心中塵灰,去妄存真的過程。修行的過程中需要我們謹守戒律,目的在於用戒律規範和約束自己的心行,從平息內心的躁動而生定。當有定的能力時,本覺的智慧自然就會生起。

心轉了,語轉了,行為也能這樣轉了

丨理解這一點,在世間修行就不難了丨

在密法修行中常說,把凡夫的身口意,轉換成佛的身口意。凡夫的身體無論處於何地,就將此處轉化成佛的道場、佛的凈土、佛的壇城。心轉了,語轉了,行為也能這樣轉,才是讓自己的身口意真正轉換成佛的身口意。所以世俗舍取的轉換,必須先從心做起,能夠理解這一點,在世間修行就不難了。

貪是心中永遠不知滿足

丨我們唯獨慷慨的,是一己私慾的膨脹丨

對於不滿足現狀的人或環境,最後都會無止境地向外索取。現在人情淡薄,詐騙偷竊的事件常被報道,食品安全存在隱患,氣候環境越發惡劣等,事出緣由都是因為貪和吝嗇。

貪是心中永遠不知滿足,吝嗇是只要自己獲得了想要的享受,根本不關心被掠奪的環境和人失去了什麼。我們吝嗇自己的錢財、情感、愛心、慈悲等一切,唯獨慷慨的是,一己私慾的膨脹。

向充滿信心的自己,這尊未來佛皈依

佛是覺悟的人,我們是沒有覺悟的佛丨

在密法中,除了對佛法僧三寶皈依以外,我們自己還要成佛,所以還要對自己的身口意皈依。當我們的心凈化以後,是法身佛;語言、身體凈化以後,就是報身佛和化身佛。

因而,我們還要向自己這座壇城皈依,向充滿信心的自己,這尊未來佛皈依。在具足外、內、密、勝義的金剛乘皈依中,有對自身的皈依。因為佛是覺悟的人,我們是沒有覺悟的佛,都具備成佛的本質。

越是遇到問題的時候,越是考驗修行的時候

受制於身外之物不能自拔,這也是種眾生相

深度解密,為何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

當心有菩提時,處處是道場

凡人與成就者之間,差了一個心靈的珠穆朗瑪峰

圖文來源昌列寺 轉載請註明出處與作者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受制於身外之物不能自拔,這也是種眾生相
越是遇到問題的時候,越是考驗修行的時候
沒有福報時,即便雪中送炭也不一定能點燃
《了煩脫俗》?連載:安心與安家(一)
《安心就不會痛》給遇到挫折或困難的人做聽眾,也許能救人一命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