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年男人和菜頭

中年男人和菜頭

請你相信我: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錯的。

1975年生,雲南白族人,天蠍座,南京大學氣象學專業畢業。

2008年加入騰訊,曾任博客頻道副總監,與方舟子在騰訊微博有過一戰。

註冊了深圳比特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過陳坤和南派三叔的微信服務號,並為之建立會員付費機制。

從互聯網興起伊始,歷經多個互聯網論壇、博客,享受到早期的紅利,也見證了無數的產品變革,而後搖身上岸,從pc端順利轉移至移動端。

他加的第一個微信好友是張小龍,也是以《我所知道的張小龍》一文助之登上神壇的男人。

因為微信公眾號早期的規則,他享受到了「一日三更」的福利,在之後自媒體的崛起中,成為後進者望而不可及的「特權」,而因一句「菜頭叔跟張小龍是哥們,我們連張小龍司機都不認識」,有了diss騰訊新聞哥的故事。

2014年10月28日晚,微博大V寧財神發文稱已將微博賬號以50元的價格賣給了和菜頭,他在這裡玩的不亦樂乎,而後逐漸冷淡。在16年的媒體採訪中,他表示:我的行為對陳萬寧會產生影響。

他言辭犀利,不乏幽默,時而深情文藝,鼓脹了無數粉絲的淚腺,時而又顯得冷酷專斷,評論區充滿了硝煙味,更以直言不諱主動拉黑關注者而被新媒體研究者寫入「洗粉案例」中。

也因此,對於和菜頭這個ID,網路的評價明確地被分為兩極。喜歡它的人極為喜歡,厭惡它的人極為厭惡。

他自嘲胖子、禿頭,也自比驢子,「為了追求腦門前的蘿蔔,不停地前進,不停地拉磨。我想我身在驢圈,在每一個疲憊的夜晚,站在我的槽邊吃著料豆。偶爾抬起頭來看星星,那麼這頭驢子也會想到些什麼。因此,記下那些在槽邊的心情。」

在自媒體時代,他收穫了十萬加乃至百萬加,也有大波的口水、謾罵、思考與感動,他擁抱內容付費,開發《我問菜頭》問答產品,與羅振宇合作,在得到開設付費閱讀。

他開發的小程序「姨媽日曆」和「群里有事」獲得不錯的成績,在某排行榜中,均位TOP100。

儘管「承載這個ID的是一個沉重的肉身,時光荏苒,這具肉身受到腸潰瘍、胃炎、腳氣、痛風等疾病的困擾,在網路上活躍的時間也隨之減少。」

但最近,他還是忙著用一天三次推送的」特權「在攝影師、網路寫手、商人間自由切換——為關心天氣的朋友推送藍天白雲,還有油浸雞樅或將開售了。

1.中年男人和菜頭

二十來歲時,故作聰明、賣弄辭藻、犀利逗逼的文風,分明是隔著網路的那個大寫的自己。「三十述懷」之後,筆風日漸從容,給小朋友分成長之憂;給小青年解職場之難;在空港、床邊、山頭、老街上突然湧起了思鄉之情,卻發現這肆溢的情感已與那個魂牽夢繞、日益變遷的地方毫無關聯。「因為誰也沒有辦法在地理上走進回憶,故鄉與其說是處所,不如說是河流,游遠了,你要回去的家鄉,只是十年、二十年前那天下午的水光。」——愛他的人如是說。

他給自己的人設是:禿頭、大肚子、胖。

三十二歲的時候,他生了一場病,結束在麗江的工作,回昆明,辭職離開了工作十一年的公司,兩手空空來到北京,成了北漂。

在這裡,他完成了一個中年男人的轉變。

媒體採訪中,有人問他:你覺得自己是個得體的中年人嗎?

他說,我和大多數中年人都不大一樣,我罹患時間無感症,並不覺得我已經老去,或者進入了某種中年的狀態,我沒有特定的生活模式,也沒有太強烈的生活儀式感。

早期寫博客的時候,他有400個讀者,他稱之為四百點擊,如今,這400人已經十不存一,「走著走著就走散了,跟不上了」。偶爾故人相見,大多容顏憔悴,身心疲憊,不復往日風采。他覺得這讓自己意識到與別人的不同,他還在,別人都不在了。

有次他和朋友約定出國玩,到機場才發現大家都有種默契:隨身帶著小包,便無他物。抱著缺什麼再買的心態,才促成了這段中年之旅。

過三十五歲生日的時候,他說自己已經是中年人了。

而6年後,已經不惑的和菜頭還有些疑惑:算是正式邁進大叔的行列了嗎?我不知道。

他覺得40之後的人生更像是電影,只能拍一次,在沒有任何可供反悔的機會,

「逐漸沉默,無論曾經期待是什麼,在這個年歲上發現失去的東西要更多更快。」

他覺得,老男人都有一種共同的隱憂,但是大家都不說破:自己在台上自顧自演了一輩子,堅信是唯一的主角,等到槍聲想起,低頭才發現自己身上其實根本就沒有主角光環,一根根光線正從身後透射而出。

他習慣當配角,「所有展示自我的文章都隨著時間灰飛煙滅,所有為別人寫的文章都依然在世間流傳」,他把這當做讓文字獲得生命力的唯一方式。

「我一直是個中年人,明白這其中的苦處。所以不大願意教訓後輩,世事應是如何,汝等應該怎樣。一人有一人的磨法,一人有一人的時辰,如此而已。」

和菜頭喜歡把網路稱作比特海,而自己是一名船長,海上的生活居無定所,永是漂泊。

有網友說:海上航行留不下足印,信息在互聯網上未必永存。就算永存也可能沉入海底,無跡可尋。和菜頭沒有什麼在網上圈地營造的執念,他從不戀棧,也不為昨日嘆息。

他曾經評論趙半狄:一位富有才華的畫家,經年苦修,終有所成,聲名與財富唾手可得,卻一夜之間捨棄這來之不易的昨日種種,選擇了另一種道路從頭開始,這是不是一種大智大勇?——從某種意義上說,和菜頭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也有人說,如果大陸互聯網社區發展是一部《百年孤獨》,那麼他就是其中的烏爾蘇拉。

他與羅永浩的絕交,與方舟子的罵戰,50元買下寧財神的賬號被認為是行為藝術。

「一頭驢子不能永久地停留在兩堆草中間無所適從,它總要選擇一堆,走過去,吃。而且,吃得就像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堆草料一樣。有沒有得吃,能吃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別吃錯了,而且一錯就是許多年。」

他就是這樣一頭在槽邊吃草的驢子。

現在,他可以從容地在北京的早上抱著泡著熱茶的保溫杯,聽著隨機播放的Pandora曲庫。

2.和菜頭的憤怒

「以前每次寫文章,在留言里『憤怒』地回應網友,都會激發更多真正的憤怒,總有大量留言指責我:你有什麼了不起?仗著自己有點名聲就可以這麼欺負網友么?或者說:我從未見過你這樣素質奇低的小編,別人說一句你懟一句,一點聽不得反對意見。」——和菜頭如是說。

2010年,和菜頭在自己的三十五周歲的生日寫道:我曾天真地認為上網的人具備相同的精神氣質,現在我終於明白,之所以那麼想是因為我想逃,當三億人都上網的時候,網路生活就是你避無可避的人群,無處藏身的生活。

若干年後,當移動互聯網用戶開始進入十億時代,網路已經不是可以逃脫的牢籠,它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時,他開始用自己的方式適應著這個無序的虛擬世界。

在《為什麼微博上的人很暴躁》中,和菜頭寫道:這樣一個人(編者註:指容易憤怒的人),在和外界世界溝通的時候,憤怒是一種常態。因為沒有人會討論他所感興趣的事情,也不會按照他喜歡的方式探討。所以,他退化成為一個嬰兒,用哭鬧的方式吸引人的注意,用攻擊他人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力量。他終日怒氣沖沖,見到什麼都想攻擊一下——通過實驗,他知道這大概是世界唯一回應他的可能。當這樣的人達到上千萬的時候,憤怒就是連鎖反應,永遠也不能停息。

另一方面,他又說,憤怒只是一種搞笑的方式,但是在這裡,人們不會為了憤怒而發笑。

他不厭其煩地撰文寫著為何憤怒,又不耐其煩地拉黑那些「不幸」被選中的關注者,在這裡,大家都有個默契,不管你稱呼他「菜頭」、「和菜頭」、「和老師」、「菜頭叔」,如若你不是他的讀者,而只是關注者,那麼,留言之前需要做好隨時被diss的準備:是否零讚賞?是否有錯字?是否沒有仔細閱讀文章?

這些都成為他不被喜歡的理由,他們覺得,他缺乏作為一個「公知」、「網紅」、「中年人」應有的大度和睿智。

他說,我只為喜歡我的人寫作,用戶增加的迅速,也導致「進來許多莫名其妙的人,他們對我沒有興趣,對文章沒有興趣,對於噴我有興趣,有一種免費養出一堆大爺的感覺。」

他把這種行為比作鏡子:不高興是很個人的事情,不要把它當作優惠券一樣散播給眾人,否則,你會讓人感到極度討厭,他們不會那麼說,他們保持了可貴的隱忍和沉默,但我會。

他說自己只是思考的起點,並不負責輸出結論,更多時候只是提供另外的視角,另外的路徑,提出另外的可能性。

「即便因此背負嘩眾取寵、刻意反調的罵名也在所不惜,鼓勵別人思考本身就是一種冒犯,在個人意欲想要終止的地方,強迫它繼續向前,自然不會讓人覺得愉悅。」

3.細膩的遊盪者

我可以像一頭地鼠一樣鑽進下水道,經過人們丟失的鑰匙、硬幣和乒乓球,隔著磚縫看到貓在花叢深處守望著我。它被花叢突如其來的震動所驚,貼著牆角一竄而出,抱著牆上突出的稜柱翻上院牆,轉回頭來看時,檐角的信鴿以為它看見了自己,振翅騰空而起,冒著細密的雨點,向著雨霧翻騰的鉛灰色天空深處飛去。——《雙城雨》·和菜頭

從2003年開始,每年的11月5日,和菜頭都會寫一篇文章祝自己快樂。如今,這些文字有一半已經散落在網路里,他說,自我總是這樣不斷分崩離析,永恆不變的只有變化。

北漂的日子裡,對於家鄉的一切符號似乎都格外敏感。

在《陌生人,我在春天等你》,他找到一爿賣家鄉邵通醬的小店,成為他在被這座城市打磨過程中獲得的一點微末的幸福。

他寫道:如果你時常經過北京花園東路,請你幫忙看看位於高德大廈和圖書館咖啡之間的那家雲南土特產商店,然後告訴我一切安好……那麼我就可以一直在廚房裡做出自己喜歡的醬來,放在麵條里,抹在饅頭上,度過北京這漫長的冬天。

有讀者回應說:那家店還好,但是在和周黑鴨共用一個店鋪,自己公司業績不好,要被裁員了,以後不能經常看到它,希望能撐過這個冬天。

這一刻,他和他的讀者,都只剩下一個身份——被城市包裹的一個普通的個體,都在面對著寒冬,體味著不同的溫度。

他祝福讀者說:我路過一千個街口,那裡必然有你走過的足跡,你路過的一萬扇櫥窗,其中一定有一扇我曾經張望。

他借用摩西的詩為罹患癌症治療無效的讀者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我們一生年日是七十歲,

若是強壯可以活到八十歲,

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

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

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這些構成了愛他的人更愛他的理由,不吝稱他為殿堂級寫手。

他對美食抱著極大的愛好,「驅車一百多公里去吃一頓飯,只是因為味道好。而且,吃完了就轉身回來,因為說好了是去吃飯,那就不應該包括逛街、購物、洗桑拿、打麻將。唯有對事物保持如此虔誠的心,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雲南人。」

「於是你嘴吹著氣,用唇尖試著溫度,加入周圍此起彼伏的吸溜之聲大合唱。在這美好的早晨,你們這些幸運的少數人如同聽到了天籟,靈魂竟然脫體而出,穿過車水馬龍的街道,經過那些鼾聲如雷的卧室窗口,掠過樹梢和鴿子的尾翼,一路向上,向上……直到日光如瀑布傾灑,給你們透明的身軀鍍上了一層金色。」

他認為,寫文章靠技巧是不能長久的,一個作者可以在一篇文章上表演自己不具備的人格特質,可以在十篇上完美表演,但是在一百篇、一千篇文章上表演就變得毫無可能了。

「讀者比作者要聰明。」

-----------------End----------------

【渾水自媒體江湖】獨家深訪

只報道最有料的自媒體人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自媒體人

渾水備酒,與君共話自媒體江湖

【重要消息】

渾水推出APP啦

主要功能:

1、渾水自媒體江湖(首頁、資訊):有故事、有爆料,為自媒體人提供有價值的報道

2、自媒體直播:零距離與自媒體人互動,眼見為實的行業「真相」

3、自媒體大咖文友圈:獲取自媒體圈動態,和你喜愛的大咖實時互動,共同打造我們的自媒體江湖

下載方式:

可以在各應用商店搜索「渾水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鯨渾水 的精彩文章:

TAG:藍鯨渾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