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瘦身陷阱:為什麼減肥那麼火,胖紙卻越來越多?

瘦身陷阱:為什麼減肥那麼火,胖紙卻越來越多?

導語:肥胖恐懼與瘦身焦慮成為了一種現代的「流行病」,但以瘦為美的人越來越多,地球上的胖紙卻並沒有減少。絕望的胖紙們被資本主義養肥了膘,其精神、身體與經濟又被無良商家不斷宰割。瘦,為什麼這麼難?

越來越多的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嚴苛態度對待自己的體型,肥胖恐懼與減肥焦慮成為現代人的流行病,為此,他們甘願花費大量金錢,忍受節食的飢腸轆轆與運動的無聊辛苦,只為追求完美的苗條身材。

商家們紛紛做起了瘦身的廣告,就連國家都操心起國民的肥胖問題來,比如英國即將在2018年開始對生產含糖飲料的企業徵收的「肥胖稅」(這一稅收將用於支持學校開展更多的體育運動)。

圖片來源:世衛組織

然而,減肥成功談何容易。縱觀全球,肥胖的人群依然沒有隨著多方聯動的瘦身熱而有所減少:

全球肥胖人口在過去40年內明顯增加,已從1975年的1億多增加到2014年的6億多,而全球總人口同期增長不到1倍;若增長趨勢繼續,預計2025年全球肥胖的男性和女性將分別佔到約18%和21%。

此外,肥胖也不再是少數發達國家的問題。中國社會「未富先胖」,在2014年超越美國,成為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

——開端文化 《全球40年增加5億肥胖人群,中國居首》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以瘦為美的人越來越多,地球上的胖紙卻並沒有減少?

「瘦」如何成為審美界的政治正確?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瘦到底是怎樣成為美的。

在傳統社會,瘦並不是美,胖才是!比如在喀麥隆,肥胖被看做是部落繁榮的保證,因而部落的酋長在上任的頭兩月里要增肥;在西方的中世紀,豐盛油膩的食物、讓人大快朵頤的宴席、肥胖的男性與寬胯的女性構成貴族生活的意象,巴爾扎克在他的《步態理論》中就提到「優雅離不開圓潤的體型」;中國的唐朝以胖為美,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的富態就被視為當時審美的標杆。總之,在農業文明時代,胖因為象徵著生育力、富裕、活力、營養充足而受到推崇,而瘦則相反——它讓人聯想到饑荒、瘟疫、貧窮和沉鬱,因而和「丑」聯繫起來。

華清池楊貴妃雕像。圖片來源:新浪博客

對「瘦」的審美隨著現代文明的推進而發生了扭轉。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影響,體態輕盈、身形纖長、胸小胯窄的人物形象受到青睞,如德國宗教改革派畫家克拉納赫打造的繆斯和維納斯(如下圖),在此後的16、17世紀,臃腫的身材逐漸失去了魅力;到了18世紀,肥胖開始與粗俗、平庸、群氓聯繫在一起,「胖姑娘」變成一種帶貶義的稱呼。瘦逐漸成為了新的身體範式。

德國宗教改革派畫家克拉納赫打造的維納斯。圖片來源:見水印

到了19世紀,對「重」的反抗加劇。當時,節食、溫泉療法等減肥方案花樣百出,減肚子、縮肚子的廣告大量傳播。

以上為19世紀時出現在紐約的一則減肥衣的廣告,題為「不要太胖!」。廣告稱,每天僅需要穿戴這款含有橡膠材質的衣物幾個小時,就可以減少身體任何一個地方的囤肉。圖片來源:Collectors weekly

20世紀初,隨著女性進入職場,靈活幹練的寬腰、束胸、帶男性化的瘦直裝扮成為許多女性的追求。同時,對瘦的追求也變得更為「極致」——《美麗》雜誌在1929年對審稿1.6米的女性建議的理想體重是60公斤,10年以後這個數字變成了51.5公斤。

1924年,西方女性中流行中性化而非凹凸有致的穿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世紀60年代,受反文化浪潮的影響,有著消瘦挺拔的大腿、如純情少女般的體態成為最in的身材。當時的名模——身高1.69米,體重41公斤的崔姬(Twiggy)是這股「瘦模」潮流的開創者。從此「瘦」徹底成為審美界的政治正確。

Twiggy是60年代紅極一時的名模……她以短髮、大眼、瘦扁、充滿小女孩天真無邪風格成名,而且她只有五呎五吋高。也就是從她開始,模特兒被認為身材要纖瘦;因此被譽為「世界上第一位超級名模」。

——維基百科

Twiggy。圖片來源:Daily Mail

二十一世紀後半葉至今,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瘦」模板。20世紀80年代,健美操的興起讓高挑、健美、苗條但不失曲線美的身型成為模範;20世紀90年代,中性、頹廢、「皮包骨頭」、搖滾范兒的身材打扮流行起來。今天,瘦身的要求,尤其是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挑剔——女人不僅要瘦,還要健康,還要求胸大、腰細、臀不小。

這股趨勢是多因素綜合的結果。首先,女性的社會化使適於生育的豐乳肥臀式身材變得過時;其次,現代醫學對肥胖的害處愈加警覺令苗條成為了健康的代言人;另外,有關瘦身的商業廣告廣泛出現,一邊加固人們對苗條身材的渴望,一邊製造出「瘦」可以通過消費實現的印象;時尚、電影、大眾傳媒也起了重要作用,如法國哲學家吉勒·利波維茨基指出:「明星和模特以纖長、流動的線條示人,成為令人憧憬的存在。選美小姐們也揭示出這個社會的纖細化傾向。就更廣泛的層面來說,雜誌中鋪天蓋地的重量與尺寸意味著一種新的執著,執著於三位數字,一種被測量的美,一種越來越難以達到的身材理想,它呼籲人們做出改變……」

為何瘦身這麼難?

當「瘦」變成人們對理想身材的普遍想像,肥胖也就成為了焦慮本尊,而瘦身則轉化為全民的狂熱行動。為了瘦身塑形,不少人心甘情願地「自討苦吃」。一方面,體現在人們對節食的狂熱上:

80%的美國人和50%的法國人曾至少進行過一次節食;近30%的女性已經節食過5次,9%的女性節食超過10次。年輕人也參與了進來:48%的18-24歲的青少年曾嘗試過節食,63%的美國學生進行節食……

——吉勒·利波維茨基 《輕文明》

另一方面,體現在健身的熱潮上:

2008年,有1400萬-1500萬法國人,也就是法國成年人口的1/3,都熱衷於在家裡或者去健身房做健身、鍛煉肌肉、減輕體重。

——吉勒·利波維茨基 《輕文明》

在中國,這樣的趨勢也愈演愈烈——對馬甲線和人魚線的盲目崇拜早已經超越了追求健康。

從百度辭彙熱度對比來看,健身相關關鍵詞,特別是以馬甲線為例代表了近年追逐顏值和身形健美的熱潮從 2015 年起熱度明顯增加,消費者對健身的關注度明顯提升。同時,在各大社交平台、微博、朋友圈等地,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曬出健身照片和鍛煉成果,一時間加入健身的風潮來到城市消費者之中。

——樂晴智庫《國內健身房行業深度:馬甲線和腹肌健身熱,行業強勢爆發》

然而,儘管經歷了千辛萬苦,減重路上誘惑和阻力或許比想像中更多。

如果瘦不下去,可能是因為你窮。陸續有研究發現,越是貧窮的人群,肥胖問題更加嚴重。例如,用同樣的錢,在美國的超市裡,能夠買到超過1000卡路里的曲奇餅乾或者薯片,但是只能買到250卡路里的胡蘿蔔;能夠買到900卡路里的蘇打水,但只能買到170卡路里的橙汁。對於一個貧窮而需要飽腹的人來說,當然會去用最少的錢購買最多的熱量來維持身體運轉。而在這個食品工業發達的世界裡,最便宜的卡路里,總是來源於垃圾食品。

除了高熱量食品的大肆營銷,導致肥胖的還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越來越多的工作形式為久坐的性質、交通方式的變化以及城市化加劇均使缺少體力活動」。

當每一個人都難逃以上這些情況,「瘦」就成為了減肥人士永遠在騷動的「得不到」。而這樣的焦慮,又再度被資本利用。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吃減肥藥的

抱著暴發戶心態,期望一勞永逸就能減肥,必定會被無良商家劫持,最後只能乖乖繳上智商稅。看穿了商家的套路之後,你會發現,減肥藥基本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連生產批准號都沒有的、通過各種非正規渠道售賣的藥品,其成分往往含有國家違禁藥物,而且含量超標,這種葯吃壞了也只能當冤大頭。

另一類減肥藥則是擁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蓋戳的「保健食品」。

綠瘦牌奧賽青膠囊、綠瘦玉禾膠囊在葯監局的記錄 2017年9月20日截圖

這些減肥藥正規嗎?非常正規。這類型產品的說明書上白紙黑字寫著「保健功能:減肥」,在其自家的綠瘦商城、某東、某寶上銷量斐然;擁有國家認證的「國食健字型大小」,看起來連廣告都有國家監管來保障。然而,這類型產品也會有自己不想提及的過去。

在剛剛出爐的一份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檢驗報告中,兩款「綠瘦」最暢銷的減肥產品均被檢出化學成分酚酞。專家稱,長期或過量服用酚酞,可造成人體電解質紊亂,誘發心律失常、神志不清,甚至致癌。這是「綠瘦」保健食品一年前被國家有關機構檢出禁藥「西布曲明」後,再次被檢出非法添加物。

——羊城晚報

有害成分一次又一次被曝光以後,綠瘦商品的成分說明上了只剩下決明子、薏苡仁、荷葉等中藥成分(都有利尿功能,排出身體多餘水分,但並不能降低脂肪含量)。

此外,不得不提及與減肥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代餐粉。《消費者報道》的記者曾經將市面上幾種熱銷的代餐粉送到第三方檢測中心進行檢驗,發現代餐粉能量搭配不合理,產品中含有的蛋白質、膳食纖維,均不符合中國營養學會頒布的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長期食用將導致營養不足等健康風險。事實上,當你購買了這些代餐以後,銷售人員才會暗示你,代餐粉需要和豆漿、蔬菜、水果配合食用。也就是說,代餐粉不過是一種昂貴的心理安慰而已。

不論減肥藥和代餐粉有多水,它們的排水效果卻都立竿見影。在極短時間內,它們能讓身體多餘的水分排出、抑制食慾或者是持續降低熱量攝入,來達到「讓體重減輕」的目的。這些減肥食品要不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要不就是使用在藥房以十分之一價錢能買到的原料讓人排水,對想要健康減肥的人價值不大,無良資本卻得以稍加包裝便藉此斂財。

跑步教、健身教、裝備教:科學理性主義的陷阱

減肥人士意識到,吃藥不是治本之策,科學減肥的要義,就是要通過增加體內肌肉的含量,提高基本代謝率,促進脂肪燃燒。減肥藥的問題頻頻曝光,商家也意識到從減肥藥上撈錢已是窮途末路。

然而,減肥人士在減肥藥那裡省下來的錢,終歸還是要在健身的過程中掏出來。以科學為名,健身房的教練不懈地推薦你買蛋白粉或者蛋白棒,卻不提過度攝入蛋白質可能會危害腎功能;運動未起,設備先行,商家開始賣啞鈴、跑鞋、手環:跑鞋必須要有優化設計的氣墊,雖然可能學好跑步姿勢、做好熱身運動更能夠保護我們的膝蓋關節;即使不到健身房,日常也得佩戴好能夠記錄身體數據的設備,步數、睡眠質量、喝了多少水……都要記下來,彷彿記錄下來以後,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就能夠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

但那只是一種虛幻的控制感:

研究發現,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健身追蹤設備能夠促進人的健康。圖片來源:The Telegraph

在Lanc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中,像Fitbit、AppleWatch這些無論價錢還是功能都狂甩酷炫拽的可攜帶設備,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在購買之後六個月停止佩戴,大約有50%的人會在一年後把這些設備丟掉。這些以促進健康為噱頭的產品,在我們減肥的人生中不過曇花一現,反而泄露了不少我們個人行為數據……

而且,商家的營銷總能走到人們消費能力的前面,比如,在深圳關外的城鄉結合部以及鄭州富士康附近的工人生活區,早已布滿了收費不菲、需要花費工人收入中大比例金額的健身房。

總之,資本好不容易讓你屯起來的肉,不會這麼容易讓你減掉;而你該花的錢,卻難以避免地「被」花掉。

在這個崇尚輕、瘦的時代,人們卻承擔著精神與經濟上的難以承受之重。在審美上,「瘦」經由大眾傳媒以及網路媒體的塑造,發展出一種審美暴政,胖人則成為了不可容忍的物種。然而,減肥人士一邊精打細算少吃多動,一邊卻可能因為「窮」而無法擺脫廉價高熱量的工業食品、長時間的囤肉式工作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對於商家來說,每一個絕望的胖紙都是有利可圖的可口肥肉,由於商業的插足,被推崇為健康行動主義的瘦身過程幾乎完全被消費主義侵蝕。只要胖紙們一天不瘦下來,生意人們就可以變著法子地販賣概念、引誘消費,最後大撈一筆。適當苗條的身形固然更健康,但我們的身體卻越來越不屬於我們自己。

警惕任何消費主義洗腦,與任何試圖侵佔你生活的人(比如上司老闆)討價還價,然後在審美、飲食、運動上儘可能地「返璞歸真」,健康的身體才可以成為可能。

作者:林深 酥麻麻

美編:黃山

土逗原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