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陽光、自信,因為自信就是對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所持有的一種肯定態度,也是孩子成長和成才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品質。
但現實是,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那這些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
GIF/1528K
1.走路很慢,遇人習慣低著頭;
2.路上看見熟人走過來,習慣避開,絕不上前打招呼;
3.說話聲音很小,不敢看人的臉;
4.別人分東西時每次拿少的那份;
5.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優秀;
6.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出醜;
7.從來不或者很少拒絕別人;
8.試卷做完了不交,等很多人都交了才交;
9.排隊從來不敢站最前面;
10.但心裡一直在渴望成為那個大家都喜歡的人。
以上10點是網友們的親身經歷,雖然都是點滴小事,但也從一些方面表明的不自信的孩子生活受到了影響。
GIF/637K
1
這些表現都在說明孩子缺乏自信
我們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信地面對生活,但是,如果他/她有下面的這些表現,就已經說明他/她開始缺乏自信心了——
1.太聽話、沒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怕別人否定自己。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過分依賴別人的認同感。
2.做事情拖拖拉拉。總是怕出錯,怕被別評價,也過分依賴別評價,擔心自己沒能力,不願意做決定,所以他乾脆就什麼都不做,或者是能拖就拖。
3.喜歡指責和貶低別人。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逆來順受,或者是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
4.刻意的誇大自己。從本質上說他是不能夠接納自己,不喜歡現實中的自己,所以塑造一個自己認可的形象,用自吹自擂來掩飾自己的自卑。
5.孤獨缺少朋友。怕別人的嫌棄自己,也會出現防衛過度的行為,寧願選擇獨處,或故意挑釁,顯得自己很有力量很強勢,以至於沒朋友。
6.刻意遠離優秀的人。自尊心過於強烈,怕跟別人比較,因而遠離;有時也會表現出不信任別人,認為別人說的話都是針對他的。
自殺是自我否定、不自信的最嚴重的方式。每年都會有幾名跳樓的學生,他們不是在逃避這個世界,而是在逃避他們自己。他們對自己是極度不認可的,無法面對現實,認為自己是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從而感到特別的怨恨和憤怒。從本質上來說,他們的根本問題就是缺乏自信。
2
我們是如何毀掉了孩子的自信?
無疑,一個自信的孩子,在社交、自我評價等方面有更加優異的表現,面對困境解決問題的勇氣也能越來越強!
可是,如果談到培養孩子的自信,我們能想到的除了讚揚、鼓勵,還有什麼?
家長們走點心吧,反正帶孩子已經那麼累了,不差這一點,否則,兩三步間,我們就可能毀掉了孩子的自信心!
第一步:忽視、打壓孩子的自我意識
游泳池邊上,大約5歲的小男孩,一手攥著媽媽,一手想要碰水。媽媽緊張地大喊:「你太小了,不能下水!」男孩猶疑的手立刻縮了回去。
而另一對父女。女兒站在岸上想下水,又有些膽怯。於是父親先自己下了池子,站在距離女兒很近的地方,伸出雙臂鼓勵女兒往下跳。女兒往父親身上跳,父親準確地接住了她,父女倆一同笑了起來。
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了解並接納自己的優缺點,引導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喜好、特長和潛能,幫助孩子發掘出一個真正的自己。
而不是事事包辦,替他做決定。要讓孩子明白:所謂的選擇,並不是任性為之,而是反覆權衡之後的決定。做的決定多了,孩子就懂得如何做出相對理智的判斷,對很多事情,自然就有了把握和信心。
第二步:對犯錯不夠包容
面對孩子的作業:「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的題目還能粗心做錯,為什麼你哥哥從沒犯過這樣的錯誤!」
面對孩子的叛逆:「你知道我每天上班多辛苦?賺的錢都給你上學了!你為什麼不能好好學習?」
面對孩子摔碎的盤碗:「你怎麼搞的?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說你還能做什麼?」
面對孩子的身材:「這個裙子你穿不下,別試了,誰讓你長這麼胖!」
……
持續充滿批判和敵意的聲音會影響一個孩子剛剛萌芽的自我感知,漸漸影響到他對其他人和世界的看法,產生悲觀情緒。孩子的自尊、自信在這些指責聲中慢慢消失了。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錯。我們忍不住發火,還美其名曰:「這都是因為愛你。」
當我們老了,孩子也在你旁邊說:「都告訴你都少次了不要自己洗澡,摔倒了怎麼辦啊,我又上班又照顧你,是想累死我啊!」這時候,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愛」呢?
自信心不是通過強行糾正錯誤形成的,也不是通過空虛的讚美而建立的,而是要通過經歷一點一滴,不斷累積成就建立的。
過分的磨鍊讓孩子自卑,過分的誇讚則讓孩子自負。我們不需要做完美的父母,但要做有覺察力的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積極的態度,讓他不斷經歷,不斷成長。
-- END --
點擊展開全文


※老師,這幾個人是壞人!
※遠離披著「健康」外衣的糖衣炮彈!
※聽這個小朋友的普通話,要瘋了
※開學啦 小戲骨同台飆戲爽翻天
※用好這14種方法,不愁孩子賴床
TAG:河北智慧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