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教育觀察:「雙一流」對普通高校意味著什麼?

教育觀察:「雙一流」對普通高校意味著什麼?

編者按:

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公布「雙一流」名單。這份包含137所大學的名單被認為將塑造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的格局。一流大學在原來985工程的39高校的基礎上增加了三所,鄭州大學、雲南大學和新疆大學,顯然是考慮到高校布局和地域發展的需要。與211高校(116所)相比,一流學科所覆蓋的高校大幅增多,一些有特色學科的學校入圍。

教育部指出,這份名單重點在建設,是邁向世界一流的起點,能否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還要看最終建設的成效。將對高校進行建設期末評價(每五年),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終身制。中國有2600多所高校,這次入圍「雙一流」名單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對於更多沒有入圍的高校來說,「雙一流」建設意味著什麼?

以一流學科建設為基礎的「雙一流」,其實也是引導中國高校重新審視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重新塑型的過程,各地也都推出了地方版的雙一流。《知識分子·教育觀察》主持人、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訪談若干沒有入圍的高校的校長,他們分享了一些頗具代表性的觀點。

  

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院士:「雙一流」和「985」、「211」工程最大的不同就是學校可以自主爭取機會

陳志文:您是從學生、教師、系主任、副校長、校長一路走過來。您對工商大學有什麼樣的評價?您認為學校的特點是什麼?

孫寶國:現在的北京工商大學是兩所學校為主合併的,一所是商業院校,商業的特色很濃;一所是輕工院校,她是60年代的輕工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重點院校。這兩所學校的基礎都是相當不錯的。但是,我有時跟大家說不要再講「我校是第一批有碩士授予權的單位」,第一批有碩士權的單位現在還沒有博士授予權。所以,今年我們要努力爭取博士點授予權。現在,國家又給我們一個新的機遇,那就是「雙一流」建設。她和「985」、「211」工程最大的不同,就是學校可以自主爭取機會。這個「雙一流」就是說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每個學校都有機會,就看定位定得準不準。我們的學科特色一個是商科,從原來的商學院帶過來的特色。那麼另一個就是輕工和食品學科,這也是原來北京輕工業學院的特色。商科、輕工和食品這三個領域的發展,我們已經寫到大學章程裡邊去了。因為將來高校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沒有你的特色,你就沒有你自己發展的方向。

另外,我要談談北京工商大學的「四二一」的目標,要突破四個一級學科的博士授予權。「二」就是北京工商大學要有兩個學科進入ESI的1%。雖然該標準也不是全面的,要根據中國特色來改。但至少,我們要先進去兩個。這個「一」就是說我們要建一個國家級的研發平台,北京工商大學現在還沒有。重點學科要重點突破,這樣就能起到示範作用。這目標就是北京工商大學根據現狀,我們定出來的目標能夠實事求是。我們不跟別的學校比,要把好自己的脈,定好自己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一流特色學科建設離不開一流的本科教學,對於多數學校,需要重視並做好本科教育

陳志文:「雙一流」除了學科以外,還要靠什麼去實現?

孫寶國:我校十三五規劃裡面已經寫明,北京工商大學要保障一流的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簡稱是一流本科。一流本科應該怎麼定位呢?一個就是我剛才講的,就是比較優秀的高考考進來的學生,到畢業時候要把他們變成更優秀的畢業生。我們還有一些標誌性的指標,我們根據我們學校的情況,我們定的一個叫「三六九」的標誌性指標。所謂「三」,就是我們本科應屆畢業生考研的和出國讀研的比例要達到30%;所謂「六」,就是說應屆畢業生的英語六級的通過率要超過60%,這是國際化必備的工具;「九」還是英語,就是英語四級通過率要超過90%,為什麼四級不說100%了?因為我們還有相當比例的藝術類的學生、少數民族骨幹生,所以當時就定90%的指標。這三個指標其實你要琢磨的話,每一個裡面都包含外語。考研、出國外語不成也是不行的。中國發展將來需要國際化,再過10年我們就會第一大經濟體,那中國在海外的資產、企業會很多,中國需要大量的人才派到國外去,這就需要他們外語過關。只要語言過關學生就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所以我們把這個所有的定的「三六九」。現在,我們有20%多的學生考上研究生的, 50%左右的學生過六級,80%左右的學生過四級。今年2017屆的學生已經通過六級的學生的比例是60.84%。如果把少數民族骨幹、藝術的學生去掉,比例會達到66%。成績是如何取得的?第一,強化英語教學,因材施教。我們每年招3000學生,入學以後英語水平測試,測試後根據英語水平分級,不是分3級,我們分10個級別。前面第1、2個層次的學生, 12月份我們就叫他們參加四、六級考試,幾乎百分之百的通過。這也對後面的層次的學生成績有大的一個促動。當然,我們也會派學生到國外去留學,或者到國外交流學習來提高英語成績。

陳志文:「四二一」目標的實現不可避免涉及到高層次人才的配合,那我校在這方面有什麼樣的考慮?

孫寶國:以前毛主席曾說過一句話——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能夠創造出來。但人必須是優秀的人,優秀的人才怎麼引進來?引進人才需要有條件支撐——要有經費、平台等做支撐。現在大家都在挖人,但是有一點,大家不能按照同一個模式去挖,因為每個學校的條件就不一樣。清華、北大怎麼挖人都能挖到,學校這個層次已經在那裡了,條件也都在那裡。但是,像北京工商大學類似的很多學校,就要受到很多限制,假如學科都不具備,連博士點都沒有,他會來嗎?他不會來,來了之後沒法做工作,那這就需要什麼呢?引進跟自己培養相結合,要引進,要看這個學科具備不具備。我們食品這個學科就具備了,我們引進來一個「千人」,效果還不錯。其他的學科很多優秀人才要靠自己培養,引進跟培養一定要相結合。

其實講到人才,我們對於人才的認識往往並不到位。我們現在很多情況看的是「帽子」,這個人才頭頂上戴著一頂什麼樣「帽子」,往往引人才有時候變成引「帽子」,所以我認為引進「帽子」的人才要根據學校、學科、財力的情況和發展的需要。另外,學校在科研上要創造一定條件,使得人才儘快能夠挑大樑。

我們現在看中的人才,其實很多是領軍人才。他能夠帶領一批人在那裡做工作。現在很多的博士、博士後雖然很優秀——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者很優秀,但是作為一個領軍者的能力還不具備。通過各類項目跟國外的合作來培養他們的能力,我覺得這就是比較適合北京工商大學發展的一條路。關於留住人才方面,要麼待遇留人,要麼事業留人,要麼感情留人。只要北京工商大學的「四二一」目標實現了,就不怕留不了人,也不怕引不到人。另外,我們現在進行著西校區二期的建設。二期一建設以後,我們硬體條件就會有大的開展,實驗室就會相繼建設起來。

黑龍江大學前校長何穎: 「雙一流」建設也昭示著新一輪的「挖人才大賽」就要開始了,我們要「引育並舉」。

陳志文:您是怎樣看待在「雙一流」建設之前的「985」「211」工程?

何穎:其實我認為,「雙一流」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新時期的「985」「211」。但是內涵有所豐富——不止有一流學校,還特彆強調一流學科。因而, 我作為黑龍江大學的校長是由衷地高興,一流學科建設給黑龍江大學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契機。因為「雙一流」的學科建設不僅僅局限在原來的「985」和「211」高校。這樣的話,就能給我們地方院校一種內生動力,推動我們要爭取一流學科。在競爭的態勢下,地方院校必須有自身的戰略、規劃,必須有獨特發展的思路。從我校的角度來講,服務國家的對俄戰略學科就是特色學科。我們都知道,俄羅斯對中國的戰略意義極其重要。黑龍江大學的這個優勢學科不僅有歷史因素的影響,更是地緣優勢的體現。作為中國最北的一個省份,黑龍江離俄羅斯特別近,歷史上我們兩國交流又是那樣密切。

實際上,在一流學科的建設的問題上,我校其實早就起步了。我們要打造一個「大俄語」的平台——你在全國的2000多所高校當中,找不出來任何一所高校從事俄語、俄羅斯文化、俄羅斯政治、俄羅斯經濟等方面專門從事該領域研究的人,而我校就有100多位這樣的專家。我們自己內部有一種說法叫「中國俄語一半黑」,就是說現在全國開設俄語專業的高校師資中,約80%是黑龍江大學這所俄語大學校培養出來的。我校俄語學院的課程都是國家級精品課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而很多教師也成為了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團隊也是響噹噹,培養出來的名人也是數不勝數。

陳志文:一流學科的構建和發展勢必離不開眾多一流人才,黑龍江沒有區位優勢,我想請問您一下黑龍江大學在人才建設方面是如何考慮的?

何穎:現在,我們對於人才有一個概念或理念叫「引育並舉」——引重要,育也同樣重要。我們所處的地域決定了要下大力氣投入來引進高層次的人才。我認為在高校的學科建設當中,人才的地位至關重要——引進一個高水平的人,他能帶起一支團隊,一支團隊撐起一個平台,繼而能留住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因而,我們出台了一個人才引進的辦法,把人才分了5個層次來加以引進。比如,學校在最高層次人才學引進上不惜幾百萬、上千萬的力度。人才引進以後各項情況發展非常好,他帶起了一支龐大的團隊,如從美國回來的一位利用衛星遙感做精準農業的專家,組建團隊為我們邊疆的大農業進行服務,省領導對這件事也非常高興。

另外,剛才我說的「引育並舉」,在育的方面來說,要立足培養人、孕育人。那我們怎麼樣育人呢?我們現在有一系列的工程,如學科帶頭人計劃、青年百人計劃、骨幹教師計劃,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人有著不同的計劃,繼而形成人才梯隊。比如,我們的青年百人計劃中全是35歲以下的、在全校各個學科里選最優秀的教師,我們做出一套符合他們自身職業發展的規劃,或者出國留學1~2年,或者到國內其他高校或科研機構訪學,我們學校都有相應的項目政策。項目政策下配套有相關資金的投入和項目的投入,以便支持優秀人才進一步學習,但前提要求學習一定是有規劃的。而且,對於優秀青年教師,我們還採取了「以老帶新」的策略,讓一個老教授「帶」他一段時間,這個時間裡「新人」也要做定期總結工作。我們這個青年百人計劃每個學期至少要將各個學院都輪一遍,現在已經100多人了。未來,我們準備將這個數量增加到200多人。10年之後,這一批人必定能夠成為黑龍江大學的脊樑,為學校和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下面我打一個比方來說明「引育並舉」的重要性。國家現今正加大推進「雙一流」建設,也昭示著新一輪的「挖人才大賽」就要開始了。發達地區因其經濟發展好而人才待遇高,勢必會對黑龍江省形成一定的衝擊。我自己作為校長有這樣一個理念,就是引進幾個明星式的人才並不能整體上提升學校的整體實力。但是,不引進也是不行的,沒有高層次的人才,就不會形成高水平的團隊,也就沒有高水平的學科,進而影響學校的整體發展乃至於學校的聲譽。

與此同時,我們在引人上我們採用了另一種模式,如我們所引進的美國阿肯色州的一位教授,他專門是生產非轉基因大豆。我們都知道黑龍江省的大豆種植面積是中國最大的,這方面的研究對我們及其重要。我國所種植的大豆在用途方面並不分類的,而美國的這位教授關於大豆的20多項專利分門別類——我這種大豆是榨油的,那種大豆是做豆腐的。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學校沒有那麼多錢來做引進工作, 像我們這種地方院校的經費是有限的,引進這麼大牌的專家,沒有幾千萬是絕對做不到的,我們怎麼辦呢?於是,我們想到了市場化的路徑——和一個公司開展合作,公司來出錢引進,之後在我校農學院搭建一個科研平台開展育種工作。我們提前講好在培養人才和學術論文方面的所有者和受益者是黑龍江大學,而成果轉化歸公司這就形成了陳教授、黑龍江大學和公司的多贏局面,也對黑龍江的農業經濟有所貢獻。現在,陳教授每年到我校授課,而我校的青年教師和學生也到美國他的那個學校去跟著他進修。這樣的合作例子數不勝數,有的時候,在開展合作的過程中公司權益會更大,種子、銷售等都歸他們,我們只要成果和人才。

總而言之,我們在開展人才引進工作之時,千萬不能造成那種就是引進來了幾名大牌專家,然後把學校內部教師的積極性都傷害了的惡性局面。我們所提出的「引育並舉」很好地平衡了這些關係。當今高校競爭日趨激烈,「挖人」等活動肯定層出不窮,因此我們更要建立一套培養人才的強大機制。

陝西科技大學校長姚書志:我們要發揮艱苦奮鬥的精神

陳志文:您長期在教委負責高校工作,對高校發展有著其他校長不同的體會與視角,您對國家的雙一流建設工程是如何看待的?

姚書志:雙一流建設工程是國家的一個決策,陝西省也在隨著國家的這個決策提出了四個「一流」,就是在「一流學校」「一流學科」以外加入了「一流專業」「一流學院」兩個目標。如果是按「一流學科」「一流學校」來建設,國家沒有把我校定位在「一流學校」上,我校也辦不出第一名的「一流學科」,這個問題是我當校長的時候非常苦惱的。如果我校只是個小學校,我便可把精力集中於人才培養職能,這個大學就能「立」起來。但是,陝西省上把我校列入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我就有義務給省上去爭一流,而偏偏我校又不是國家的一流,各項投入非常欠缺,我感到這方面的壓力非常大。

現在,我校「十三五」規劃已經出爐,就是想要把我校建成一個在國內知名的、特色鮮明的、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這就是我們的願景。如果說我們要建成一所默默無聞的學校,建校58年來的所有教師也不會答應。另外,我們是西部基層能力建設高校,也是陝西省的高水平建設的高校。因此,我們要發揮艱苦奮鬥的精神實現這個目標。

製版編輯:艾略特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陳十一:每一次選擇都是一生難求的機會
科學教育程度越高,在爭議性話題上的觀點越偏激?
本年度最值得參加的CAR-T會議 | 推廣
「雙一流」:「入圍」不是終點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