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日秋分,包含了春與夏的秋,值得好好過

明日秋分,包含了春與夏的秋,值得好好過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後夜愈長日愈短。全國大部分地方氣溫下降快速而明顯。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誌性景色。

秋分三候

雷始收聲:秋分之日「雷始收聲」,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入地收聲。陽光隨之衰微。前半秋,秋雲逶迤,秋霞爛漫已成告別。後半秋,陰風四起,秋雨纏綿,該秋蟲殘鳴、紅葉傷心了。

蟄蟲坯戶:後五日「蟄蟲坯戶」。王安石詩云:「忽忽遠枝空,寒蟲欲坯戶。」「坯」在這裡是「培」的意思,蟲類受寒氣驅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別殘秋,準備冬眠了。

水始涸: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氣的影響,春夏水長,到秋冬就會幹涸。

秋分習俗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的傳統。

豎雞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試驗。

吃秋菜

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鹵入味。「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上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粘雀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按習俗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來破壞莊稼。

送秋牛圖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養生

保暖胃部,防止寒涼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故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此外,還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煙戒酒,忌暴飲暴食。

飲食溫潤,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燥令傷肺」,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

進補有度,切勿過量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在正是秋季進補的好時節,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忌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忌慕名進補,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血壓升高等;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秋分灸,初虛寒

眼下天氣轉涼,燥邪、寒邪、風邪也漸漸增多。而人體毛孔收縮,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瀉、腰酸背痛、過敏性鼻炎等虛寒病症也隨之多發。在秋分當令之時,藉助陰陽消長的變化,因勢利導實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力,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還能潤燥。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氣愈重,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適量運動,輕鬆平緩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這樣既可得到鍛煉,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運動不宜過早或過晚,最好太陽升起來之後開始,太陽落山前就結束。

調養情志,放鬆心情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鬱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產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此時最適宜的運動莫過於登山,在晴朗的日子裡,登高望遠,心情愉快的同時,也鍛煉了身體,身心都能得到放鬆。

檸檬百合膏,滋養陰液

今年的秋分如此特殊,如果讓我在這個節氣下推薦一道食方,只有檸檬百合膏才能配得上了。

酸甜的滋味有著盛夏的浪漫。今年大自然整個「收藏」的力量不夠,就靠檸檬這酸到靈魂深處的霸道勁兒,幫著收斂。檸檬,清香濃郁,主收斂,和百合、蜂蜜融合在一起,又起到了養陰潤燥的作用。

酸味都主收斂,為什麼要選檸檬的酸呢?

山楂的酸主要是入脾胃的,能消積食,健脾胃,消淤血。

青梅的酸主要是入肺和大腸的,能收斂生津的,治久咳,消煩渴,安蛔驅蟲。

而檸檬的酸是入肺經和胃經,檸檬更像是山楂 + 橘皮結合。既有調和脾胃的作用,也有化痰止咳的效果。遇上那種喉嚨發癢,咳到喉嚨乾澀、發緊的時候,喝一點檸檬水最好了,利咽生津,喉嚨馬上就潤了許多。在秋冬的時候吃,正合適。

百合甘而微寒,能養陰潤肺而止咳。它養心安神的功效很強大,今年秋天「秋行春令」,是一年中最燥,燥氣傷陰液,對於陰虛體質的人來說這種天氣很不好過。吃一些百合對陰虛所帶來的失眠多夢,心胸煩熱很有效果。

搭配用的蜂蜜和老冰糖,能「潤心肺燥熱」,對肺燥咳嗽、便秘有緩解的作用。

食材:檸檬 125g / 百合 30g / 老冰糖 250g / 蜂蜜 少許

做法:

1.為了保證到檸檬皮清洗乾淨,所有檸檬在放入燉鍋前,需要用清水加上少許的鹽,浸泡6小時,保證到檸檬表皮的蠟和可能存在的農殘完全降解。檸檬不用去皮,它本身也是一味中藥,能行氣、祛痰、健胃,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有好處。

2.浸泡好的檸檬,切成約8毫米的檸檬片,放入燉鍋裡面,鋪一層檸檬,一層冰糖,一層百合,這樣相互疊加,直到燉盅鋪滿;

3.燉煮的過程需要6~8個小時,視收汁的情況而定,收汁需要收到檸檬膏內部一點水分也沒有。

4.最後裝入乾淨的玻璃瓶里,加入少許蜂蜜,密封保存。因為膏內沒有水分,不容易發酵,不加防腐劑也可以放很久。

用熱水沖泡好之後,不著急喝,會先用鼻子對準茶杯吸蒸汽,每次10分鐘。肺開竅於鼻,吸一些蒸汽可以讓肺部得到滋潤。而且檸檬的味道很好聞,帶著一種很清新飽滿的果香。10分鐘之後,水變溫了,剛好可以喝。味道酸酸甜甜的,很養陰,因為酸甘化陰嘛,很及時的幫身體補充陰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草園國醫館 的精彩文章:

TAG:百草園國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