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掌閱科技上市,對網路文學有什麼影響呢?

掌閱科技上市,對網路文學有什麼影響呢?

9月21日,掌閱科技(603533.SH)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4.05元/股,發行4100萬股,首日開盤價為5.83元/股,目前市值為23.38億元。

七月份權哥曾經做過《盤點網路文學板塊:有多少上市公司在布局網路文學?》當然了,因為很多上市公司悄悄布局,所以到底有多少上市公司在這兩個月之間,又投了多少網路文學公司,我們並沒有辦法一一算清核實。

不過可以確認的一點是,隨著掌閱這個在移動閱讀客戶端發力的公司上市,隨著即將赴港IPO的閱文集團上市,我們可以預見到,網路文學行業正式站上了資本的風口。

1、一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多少年?

1987年,9月14日,CANET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並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中國互聯網正式進入元年。

1991年,北美留學生創辦第一份中文電子周刊《華夏文摘》,其中少君的《奮鬥與平等》為最早的在網路發布的小說。

1997年,8月,羅森開始連載《風姿物語》,這部作品雖然不是第一部發表在網路上的小說,但是其內容影響力及作者迄今為止仍然活躍在網路文學圈中等多重因素,可以說,這是第一部真正意義的網路小說。1997年,12月25日,美籍華人朱威廉創建「榕樹下」個人主頁。

時隔二十年,經歷了2002年的讀寫網嘗試收費,2003年起點中文網實行VΙP制度,揭開了網路文學付費盈利的序幕,再加上台灣繁體及大陸簡體出版,為網文創作建立了一條延綿不絕的生命線。(本段摘自網路)

三十年互聯網,二十年網路文學,我們看到風光上市的中文在線、掌閱、閱文,可是沒有人想到,網路文學行業是從多麼艱辛的夾縫中成長起來的。

網路文學用二十年的虧損告訴大家,做有價值的事情,所得的回報,百倍於做有價錢的事情。

曾經有傳統文學作家對網路文學嗤之以鼻:你們網路作家創作就是為了錢,完全脫離了文學性,甚至有傳統批評家在杭州開會,討論網路文學的文學性,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網路文學沒有文學性。

如果沒有保障作家創作的物質條件,在餓死和放棄這兩難選擇之間,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創作?

所以,商業化其實是網路文學飛速成長的真正原因,從事創作的人不再考慮生計問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創作,這才是會有那麼多精彩的作品出現。

2、網路文學內容投入成本多大?

網路文學是一個重投入的行業,很多人覺得一部IP開價百萬千萬那麼貴,網文肯定很賺錢,但是沒有人會知道,一部IP的產生,背後基石的內容需要有多大的投入?

千字三十元買斷的作品,一個月交稿15萬字,稿費是4500元,可是這部作品寫到150萬字,總稿費是45000元,要打造出一個不斷有老作品完結,新作品出現的網路文學生態,需要一年時間,300-500個作者,僅僅在內容上的投入,最少也要在千萬元以上。而這,僅僅是普通作者的內容投入,頭部大神級作者的投入,一本小說動輒千萬元,甚至作者跳槽有幾千萬合同的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說:閱文在連續虧損多年後,從2016年開始盈利,但利潤率僅有1.2%;類似的還有百度文學,被完美從百度手中買回控股權之後,也在2016年扭虧為盈。

內容,需要長期積累,厚積薄發。

在移動互聯網的今天,便捷的支付,海量的用戶,網文這種最簡單的休閑成為用戶的首選,再加上資本的青睞,網路文學站到了風口。

3、掌閱上市,對網路文學的影響有多大呢?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線上市後,資本看到這個連續23個漲停的數字出版第一股,轉頭就加大了對網路文學及數字出版領軍企業的投入。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5、2016、2017這三年間,網路文學的企業,已經超過了五百家,如果再加上那些自媒體小站,很可能已經破了千家,這就是資本的推動效果:跟風創業。

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及自媒體紅利的消失,渠道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網路文學內容重投入及蓄勢時間長,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將面臨的應該是行業洗盤,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監管加劇,一批不合格企業將被取締。

4、行內人怎麼看這次上市

到福州A了一包茉莉花茶並威脅不接受採訪就把所有茶葉全乾走後,雲閱文學創始人千幻冰雲接受了權哥的採訪。以下是整理後的採訪內容。

一、行業整合

股權投資有7大退出方式(IPO、併購、新三板掛牌、股轉、回購、借殼、清算),最好的退出當屬上市IPO。

中文在線的上市,因為網路文學只佔其中的一部分,並不能完全說明網路文學可以通過上市退出。而專註網路文學賽道發展的掌閱上市,對於投資網路文學賽道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劑強心針。

可以預計,在不遠的將來,將會有投資文娛賽道的基金公司,通過併購重組等方式,把一些網路文學公司和影視、動漫、遊戲公司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娛產業鏈,並以此上市。

所以小網文企業的合併、大網文公司收購,就好像當年的盛大文學集群整合一樣,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而流量+內容+IP版權衍生的文娛產業鏈整合,則是賽道上看誰能不能跑得更快的一個重要指標。

簡單說,那些網文小公司的投資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可以在這次整合併購中獲利退出了。

二、模式轉換

編輯離職創業,作者跳槽轉會,是這兩年最常見的網路文學關鍵詞,網站有經驗的編輯,紛紛離職創業;辛苦捧出來的作者,被別人以兩倍三倍的價格挖走,這種情況的出現,已經說明舊有的網路文學分配模式,已經到了不得不轉換的地步。

2003年的訂閱分成,2008年的買斷簽約,2013年的買斷提價,2015年的保底分成,這四種稿酬分配模式,基本上都是以作品為核心,如果詳細算下去,不考慮平台估值上漲的因素,那麼,基本上平台是很難盈利的。

像韓國的明星藝人培養孵化機制,培養作者;像明星經紀人模式,為大神作者進行營銷經紀;像SNH48那種明星團隊,打造集群化作家團隊;知名作家開工作室和公司等等,這些模式,已經陸陸續續的出現——出現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行業分配模式需要重新調整。

當然了,個人其實更看好體育界那種轉會制度,不管是作者還是編輯,現有的行業分配規則只能讓他們跟平台不歡而散,當然了,這種制度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協力,想要建立起來,難度極大。

三、突破口

行業內已經有做內容為主的閱文,做渠道為主的掌閱,做運營商為主的咪咕,其他的網文公司想要跟上這些有錢有內容有流量的大公司都不容易,有沒有機會彎道超車呢?答案是有。

網文行業是一個以內容為核心的行業,雖然近幾年的內容為王在渠道流量的衝擊下聲音越來越小,但是想要在行業大鱷的圍堵之中突圍,只能靠內容。

流量可以用錢買,雖然錢夠多還是能夠在不斷打眼的情況下買到好的內容的,但是優質的內容並非有錢就一定能夠買到的。

所以說,專註內容,並想辦法找到新的流量入口,將會是小網文企業的一個突破口。

其實2016年就是一個突破機會,利用自媒體流量,有一批擅長做自媒體運營的公司,悄然成長起來,不過隨著自媒體紅利的消失,流量的成本上升,這個突破機會現在已經很小了。

當然了,為自媒體提供一站式運營平台可能是2017年結束前的一個突破口,賓士信息6885萬元認購麥睿登51%股權,其實就是在搶佔這個突破點。

四、未來怎麼走

網路文學根植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那麼未來受到新技術的影響也會最大,所以在新技術出現的時候抓住機會,很可能是未來網路文學發展的一個契機。

移動閱讀是網路文學的第一次紅利,影視遊戲及網路影視劇讓網路文學享受到了第二次紅利,自媒體的出現是網路文學第三次紅利,在這三個紅利中間,其實還有一些小的紅利存在,比如漫畫、有聲、真人漫、廣播劇、AVG文字冒險遊戲(又稱ACG)、舞台劇、歌曲等等,這些紅利都有可能讓網路文學IP的價值得到更大的增長。

網文出海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概念,但是網文出海由於文化的差異及互聯網技術的差異,加上翻譯成本等等,網文出海需要不斷調整才能出成績。不過像港澳台新馬泰越南印度等泛亞華人地區,其實繁體版本的網路文學作品還是有一定的市場。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也有可能出現新的網路文學變化,不過網文行業對區塊鏈研究比較深的也僅僅是那三五個人,加上國家現在對區塊鏈及ICO的監管,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發展起來。

很多讀者都在感嘆網路小說這三年已經沒有出過好的新人新作了,未來的網路文學新人培養,其實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而很多網路文學從業者一直無視的高校網路文學專業,事實上現在已經陸續有好的苗子出現。

以雲閱為例,在進行傳統網路文學收書修書模式的同時,也在做一些突破性的嘗試,台灣繁體版本的研發,漫畫、有聲、真人漫的版權拓展,與遊戲公司合作的AVG小說,最近即將面世的古風歌曲和剛剛談好的廣播劇,網文入高校等等,都是通過異業合作共同打造IP的方式,尋找突破口。

網文行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它的路並沒有徹底定型,誰也不知道未來的網路文學會是怎麼走,但是一腳踩實地,一腳探索,總會有各種不同的路子被尋找出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版權運營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全版權運營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