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斑駁西牆刻寫下的歷史豐碑——四行倉庫vs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斑駁西牆刻寫下的歷史豐碑——四行倉庫vs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文│周原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沿北蘇州河路往西跨過西藏路橋,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行倉庫。2015年,四行倉庫完成了它的整體性修復,全新開放的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與追思者。

現在地圖上標明的「四行倉庫」的正門地址是光復路1號。事實上,人們慣稱的「四行倉庫」是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和緊靠晉元路的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組成的聯合倉庫的統稱。這兩個倉庫比鄰而建,大陸銀行倉庫設計建造於1930年,北四行倉庫則稍晚,建造於1931年。根據1937年的上海地圖可以看到,華界與租界的分隔線剛好直穿過大陸銀行倉庫。

兩座倉庫均由當時上海灘著名的英國建築事務所通和洋行所設計,都是5層,且都採用中心設南北向通廊、通廊兩側用於倉儲的平面布局。倉庫落成的1 9 3 5 年已經是外灘建築群發展的尾聲,蘇州河沿岸也早已經建起許多倉庫,相比之下,四行倉庫的建造時間比較晚近,所以建築的結構體系也相對先進。倉儲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無樑樓蓋結構體系,外牆面設高窗,以最大程度利用空間容量,體現出工業建築特色。通廊部分為交通空間,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原設置有樓梯、電梯等,並在頂部引入天光。與民用建築不同,工業建築注重的是大的承載力的容量空間而不是「風格」,所以四行倉庫也僅僅只在門頭、檐部、壁柱和女兒牆頂等局部做了簡化的Art-deco裝飾。

抗戰時的四行倉庫

不過,真正讓四行倉庫在蘇州河兩岸的倉庫建築中顯得尤其特殊的,顯然並不是建築本身。1937年10月27日,為掩護主力部隊從容撤離淞滬戰場提供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為爭取租界內國際友人的支持以及鼓舞愛國人士的抗戰士氣,由中校副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加強營420名官兵,在四行倉庫與日軍激戰了四個晝夜,打退日軍多次進攻,斃敵兩百餘人,直至11月1日凌晨受命撤退。這場如泣如訴的史詩性戰鬥在中國抗戰的歷史上寫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是上海這座城市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

日本尚未同英美宣戰,所以日軍的行動大都局限在西側和北側,還有一部分是沿著光復路進行戰鬥。另外在西藏路的東側有兩個煤氣包,如果日軍用重火力對周邊進行攻擊,流彈就有可能引爆煤氣包。所以在租界的要求下,日軍只能使用平射炮和比較能夠控制範圍的武器對四行倉庫進行攻擊。根據當時留存的照片也表明戰爭中西牆受到了最為猛烈的攻擊。

四行倉庫在戰爭中所扮演的歷史角色毫無疑問是其保存和修復的重要意義所在——在戰爭中遭受了最為密集的攻擊的四行倉庫西面牆體,其修復和展示也成為了四行倉庫工程的重中之重。然而這也正是修復的難點所在:整座西牆由於後期的使用需求開設了規則的洞口,外層還增加了許多空調機位,外牆經過統一粉刷成了粉色,原本期待中歷史的斑駁痕迹根本無處尋覓,而倉庫西側原本的空地上也已經搭建出了很多樓房。在無損勘察沒有任何突破的情況下,設計團隊在西牆內側五層的一小塊區域對倉庫建築水泥砂漿的內粉刷進行了剝除,結果發現,剝除後青磚與紅磚部分之間的差別竟然與歷史照片中彈孔的痕迹完全吻合。很快,以真實性、安全性為前提的部分復原方案被確定了下來:核定四個區域以炮彈完全穿透的面目來進行處理,而其他區域則部分剝除粉刷,暴露戰鬥過後的場面和整個建築的無樑樓蓋形式,剩下的部分鑒於房子的使用和安全需求,其痕迹就不作進一步的反映。

從2014年上海市政府決定要在第二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紀念日之前完成四行倉庫的保護和再設計,到2015年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正式向海內外的參觀者與追思者開放,整個改造工程歷時堪堪一年。紀念館西側被開闢成了晉元紀念廣場,經復原的西牆用自身的瘡痍提醒著人們不能忘卻的歷史,用工程總設計師唐玉恩的話說:「我們竭盡全力表達中國建築師對自己城市建築遺產的熱愛,對每一個建築細節的保護和尊重,也充分表達了我們的愛國情懷。」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進入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從此與工資袋說「拜拜」——上世紀80年代末銀行代發工資業務創辦紀實
一枚可能改寫歷史的紅色「鋼鏰」——最早硬幣誕生糾葛
銀行總董亦會「舞刀弄槍」——李平書與上海光復
此「會」非彼「匯」——小考會票與匯票的異同
擲地有聲立新意,於細微處見真章——漫話金融史料編集方略及鏡鑒意義

TAG: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